摘要:本文通过农民收入变量、农民受教育程度、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和政府用于农村财政支出等政策变量与东部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再根据未来若干年我国及东部地区农业政策变化趋势,从而预测未来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政策变量;农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在本文中中国东部地区系指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广西等12个东部沿海省、市、自治区。农业结构在本文中定义为各子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通过计算各种农业政策变量与农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而判断出各农业政策变量对农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再根据未来若干年我国及东部地区农业政策变化趋势,从而预测未来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政策变量萃取及相关性系数计算
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农业政策变量加以研究:1、农民收入变量;2、农民受教育程度;3、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4、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5、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6、政府用于农村财政支出。农业结构变量主要选取了:1、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2、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3、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4、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具体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相关系数表
注释:A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B代表农村居民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C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年末人均拥有量(千瓦/人);D代表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元/人);E代表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元/人);F代表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G代表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H代表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I代表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J代表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
资料来自:作者根据《2004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进行计算得出
二、相关性系数的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一)从收入政策变量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农民人均收入变量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50064,呈中度负相关;农民人均收入变量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25931,呈低度负相关。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因而根据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
2、农民人均收入变量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09270,相关程度非常低,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对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影响不大,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会逐步减少对猪肉等收入弹性小的畜产品消费量,但牛、羊肉和奶制品等收入弹性大的畜产品消费量会提高,这样一增一减使得人们随着收入提高对畜产品消费总量总体变化不大,但畜产品内部结构在未来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3、农民人均收入变量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54183,呈中度正相关,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由于东部地区独特的沿海区位优势,因而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纯农业的收入弹性最低,其次是林业和牧业,而渔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最高。根据东部地区农业与收入的这种关系,未来东部地区应在增加牧渔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结构档次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东部区位和资源比较优势,可以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业、特种畜禽业、特种水产业等需求收入弹性大、经济价值高的产业,克服农用土地和劳动力等机会成本高的劣势,把农业由市域范围“自给自足型”,转向国内大范围流通型和出口创汇型,使东部农业成为农产品商品大进、大出、大循环的产业。
(二)从农民受教育程度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21015,呈低度负相关;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15823,呈也低度负相关;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12107,也呈低度负相关。这说明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业、林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因此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民培训和教育力度的加大,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林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但与农业、林业相比,农民受教育程度对牧业的影响程度较小。
2、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19605,呈低度正相关,这说明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因而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上升。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单位经济效益不高,其中农业单位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林业。另一方面从事这些行业所需知识含量要求不高。因此,这些行业一方面不需要技术和知识含量很高的人才,这样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其低经济效益也留不住技术和知识含量很高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村每年都要考出去很多大学生,但真正返回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很少,甚至学农的学生都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真正原因。因此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业、林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负相关。相反,东部地区的海洋渔业尤其海洋养殖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因此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呈低度正相关。但总体来说,农村与发展中国家相似,人才是外流的。
(三)从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大小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09783,为低度正相关,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33723,为中度正相关,这说明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会使农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上升。
2、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中度负相关,其中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32374,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40227,这说明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会使林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动力设备对农业和牧业发展影响较大,动力设备的添置对农业和牧业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正相关。相反,动力设备对林业和渔业生产所起的作用都不大,在它们生产过程中基本需要的基本上都是非动力设备,而不是动力设备。同时,由于一定时期资源总量是既定的,如果添置动力设备过多,必然影响投入到其他方面的资源数量,从而影响林业和渔业生产,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中度负相关。
(四)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小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48442,与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28011。这说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提高,会使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2、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14093,为低度正相关,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相关系数为0.33860,为中度正相关;这说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提高,会使牧业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上升。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密切相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市场销售就好,人们也就愿意投入资金扩大规模,从而就形成了固定资产。由于农业和林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而牧业和渔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因此可以看出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负相关,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正相关。依此类推,随着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将趋于上升,如牧业和渔业,相反,需求收入弹性低的产业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同样可以预期,由于资本本身的逐利性,未来必然有大量国有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东部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如进入蔬菜园艺、渔业和牧业等能创汇、高附加值和能标准化的设施农业。
(五)从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大小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与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农业的相关系数为-0.37476,呈中度负相关,与林业的相关系数为-0.23229,呈低度负相关。这说明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提高,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因而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
2、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与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04595,相关程度非常低,这说明随着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的提高对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影响不大。
3、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与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的相关性为0.37576,呈中度正相关。这说明随着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的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因而可以预期未来若干年我国和东部地区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原因相同,不再赘述。
(六)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小来看农业结构变化趋势
1、随着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小的增加,农业和林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趋于上升,其中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农业产值比重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756,与林业产值比重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027。
2、牧业产值比重和渔业产值比重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均呈高度负相关,其中与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8600,与渔业产值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4858。这说明随着财政支农比重的加大,牧业与渔业产值比重将趋于下降。
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财政支农主要用于农业和林业,特别是用于促进粮食作物的生产,增加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就是用于退耕还林,所以只要财政支农比重加大,就说明种粮和退耕还林能获得好收益,农民就会集中资源生产粮食和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从而挤压当年牧业和渔业的生产。
(七)相关性分析的基本结论
1、从收入政策变量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对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影响不大。
2、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农业、林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是趋于下降的,但与农业、林业相比,农民受教育程度对牧业的影响程度较小。
3、随着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会使农业和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上升,而林业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4、随着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提高,会使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使牧业和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上升。
5、随着政府用于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提高,会使农业和林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使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对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影响不大。
6、随着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小的增加,农业和林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而牧业与渔业产值比重将趋于下降。
三、东部地区农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基本判断
根据上述东部地区农业结构与政策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对东部地区农业结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由于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因此农业在东部大农业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尤其是粮食等生产已经失去竞争优势的子产业,但蔬菜、瓜果类和大豆仍将保持其强劲的竞争势头,原因在于蔬菜、瓜果类的需求收入弹性大,而大豆则在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设施农业,原因在于东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科研实力。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应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出口创汇农业,如蔬菜、果品、花卉等。刘彦随、陆大道在《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一文中也得出相似的地区化农业产业趋向,他们认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已倾向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发表于《地理学报》2003年5月)。
2、在林业方面,由于林业发展与地区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有关,东部地区由于其年降雨量远远高于中西部、温度偏高、日照充足且东部多数省市以多山地形地貌为主,尤其是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长江黄河上游等重要水源地禁伐森林以后,东部地区林业尤其是在经济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其在东部地区大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将保持相对稳定。
3、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占大农业中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畜牧业占大农业中的比重就越大,因此东部地区畜牧业在大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上升。从品种上看,畜牧业内部将出现一个明显的结构转换,即人们会逐步减少对猪肉等收入弹性低的畜产品消费量,但牛、羊肉、奶制品和家禽等收入弹性高畜产品的消费量会提高,尤其是奶制品,东部地区现在奶产品就较为发达,尤其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福建,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未来这种趋势还会得到强化。
4、在渔业方面,由于东部地区大多是沿海地区,水系较为发达,为渔业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因而渔业在东部地区大农业中的比重仍将会趋于稳中有升。从品种上看,渔业养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海洋捕捞将会稳中有降。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stern China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hange and policy variable in the new period
Tanglin-Ye
(Capital University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stern China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hange and policy variable in the new period, the purpose lies in foresee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hange tendency of the eastern China in the future.
Keyword: Policy variabl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Correlation analy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