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日趋高攀的今天,国内一些年轻人开始萌发合伙建房的构想。在北京、成都、上海都有这样的自发形成的团队。这样的一种构想出来之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他们的态度,各方也颇为不同。从这些态度、言论、行为举止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辨别出各方的利益所在。一篇短文也不可能对所有这些利益集团都加以评论。我只想从合伙建房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出现,以及出现后的政策走向进行一个经济学分析,并据此来驳斥一些利益集团的谬论。一、社会分工的福利何在?根据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如果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序,一个人一天也做不了几根针,但如果几个人合作分工的话,平均每天可以做几千根针。社会分工会导致劳动效率的极大提高,或成本的极大减少。房地产商造房子,当然比每个家庭单独自己去造房子能节约成本,也能降低房价,提高建造效率。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不能企盼房产商不赚钱。因为我们能吃到面包也不是因为面包师傅的好心,而是因为他们的利欲。因此,一种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老百姓、房产商分享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福利。显然,如果老百姓无法分享这种福利,这种分工将没有存在的理由。这中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换言之,如果房产商独享分工所带来的剩余,那么老百姓为什么要去买你的房子。老百姓为何自己不去建房呢?科斯也说过,市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市场能比自己组织生产能节约成本,如果不能成本,那么市场交易将转为内部组织交易。
![单位集资建房 产权 从集资建房谈起](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535035838477.jpeg)
再来看看现在的现实,这么多人想合伙建房,而不是从房产商那里购房,这本身就说明了房产市场交易的失败。说明房产商已经独占了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所有福利。然而,有些房产商竟然认为老百姓合伙建房是一种倒退,这种论调纯粹是漠视了社会分工的真正缘由。二、留给政府怎么样的思考?从长远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来看,合伙建房肯定是不合适的。然而,现在的合伙建房显然有其合理性,因为合伙建房的成本已经低于从市场购置的房产价格。这一方面折射出目前房价的崎型发展,另一方面更是折射出政府在目前房产市场的政策无能。政府究竟是谁的政府?如果是作为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合理有序的经济秩序的政府,那么政府应该不能只为GDP而不顾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定位本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厂商损害消费者经济福利时,就应有所为。然而从目前房产市场来看,这个市场已经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政府却是无所为。该有所为时不为的结果将是该不为时有为。而不为时有为,则将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为了担心崩溃而不为。于是,政府被房产商俘获。政府也就成了房产商的政府。目前来看,政府官员首先得思考几个问题:政府究竟是谁的政府?政府究竟应该干什么?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或许可以找到一条比较合理的应对房产商俘获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