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总裁徐连宽:搅局客车业的“半个疯子”



 “搅局”的目的是搅乱别人的局,所以自己的发展不会受影响。我们的头脑一直很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比较突出的是规模问题,解决规模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自建和重组既然认准了做客车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要把规模做出来,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也就没有市场覆盖率

  “客车业的整合已经开始,现在任何一个中国区域市场还有稳定的前三名吗?明年  

 

 

   

 

 

以后客车业可能只剩10家客车集团。”

  3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国际客车展上,中大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大”)总裁徐连宽再次“口出狂言”。

  徐连宽,一口浓厚的江南口音,性格豪爽而著称,在业内有“半个疯子”的“雅号”这位客车少帅掌门的中大组建于1994年,去年实现销量同比368%的增长,国内客车大鳄的座位。

  今天的中国客车市场和客运企业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洗牌,客车行业还能否继续增长?中大的路径是否要走国际化?就此,徐连宽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采访。做大做强客车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是一家以做汽保汽修起家的企业,当年为何选择客车业作为切入点?

  徐连宽:客车业门槛相对低一些。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的产品跟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是否更侧重于中高档客车?是否更有优势?

  徐连宽:中大正在拓宽自己的客车谱系,从中档到高档车,从中巴到大客,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180多种车型。2005年,中大汽车将瞄准中高档豪华客车市场,开发出30款新品。

  中大还以客车产品为纽带,充分利用产品资源优势,向需求客车的下游营运企业延伸,通过注入产品、资本渗透、参股经营、旧车置换一系列战略合作方式,制造属于自己的客车大市场,以实现中大汽车产业链的整体成长。

  《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说来,中大认定客车是自己的主攻方向。那么,中大最终可有别的打算?

  徐连宽:最终的打算是越做大、做强才好,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们一贯的宗旨。现阶段只集中精力做好客车。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有无跟国外著名客车厂家合资的打算?

  徐连宽:合资我们暂时不考虑,但是技术合作是肯定的。

  在技术方面,中大将产品技术开发外包给国际专业客车设计公司,达到与国际技术市场同步对接。如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发的全铝车身、采用德国MAN底盘的高档豪华客车等。

  不过,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不变,如果有良好的合作伙伴,我们也会考虑合资合作。合资不合资的决定因素在于是否可以提供良好的产品,如果有了良好的产品,又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合资也就没有必要了。清醒的“搅局者”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看来,中大扩张太快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对于中大来说,资金是否充裕?

  徐连宽:我们的发展规划对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同步推进。烤漆房等汽保设备一直是中大最赚钱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且一直在为奔驰、宝马等世界著名品牌的售后服务商配套。

  还有中大国际(0909.HK)是香港主板的上市公司,也是我们良好的融资渠道。另外,银行给中大2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用过。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说你们是行业的“搅局”者,在“搅局”的同时,你们还做些什么?成效如何?

  徐连宽:“搅局”的目的是搅乱别人的局,所以自己的发展不会受影响。我们的头脑一直很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比较突出的是规模问题,解决规模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自建和重组。

  既然认准了做客车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要把规模做出来,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也就没有市场覆盖率。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的目标,三年购并整合30家国有汽车和客运企业,那么在整合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人员、技术、体制等)?

  徐连宽:3年购并整合30家国企的总目标没有变,对于国企的整合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国企都是些老牌子企业,人员素质较高,技术整体水平也不错,只是体制的原因,近年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种情况下,购并整合对于双方都有好处,所以基本上也都是一拍即合。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争取在三年内购并整合结束后,在业内占据前三位的地位。5年内世界前三

  《第一财经日报》:走出去是2004年中国企业的一大取向,你如何看客车企业的国际化?

 中大总裁徐连宽:搅局客车业的“半个疯子”
  徐连宽:这是不同的路径,走出去的路径并不一定要一样吧。国内客车业要走向海外,因为国内的客车技术和成本在国内市场已经同质化,整合是比理念、比资本、比管理,还要做大市场。

  在各大企业争抢国内客车市场的同时,中大汽车以创新技术和优越的性价比优势,把市场范围从国内拓展到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客车的产业浪正处于上升周期,现在进入正是时机。而且我国政府这些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外交活动,这对企业走出去也是很好的契机。

  《第一财经日报》:国外客车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有什么特点?

  徐连宽:其实国外市场反倒比国内市场好做一些,因为国外市场的竞争根本没有国内这么激烈。大家都说中国是最后一块汽车大蛋糕,所以世界列强纷纷跑来中国一试身手,让国内的竞争超过了世界上所有汽车市场的竞争。

  国外的市场,一旦你做进去了,这一块市场就几乎永远是你的。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大的许多国外市场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既然有很强大的进取心,发展路径或者说目标是怎样的?

  徐连宽:中大的目标就是2至3年内进入行业前三,5年内进入国际前三。这是一个外人不理解的目标,中大汽保已经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在客车业迈大步?因为由汽保到汽车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行业转型所需,客车业已经开始整合,中大如果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就只能被整合。随后外资就进来,与庞大的外资比,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做大。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怎样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呢?

  徐连宽:中大的汽保设备从无到有,现在做到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30%,中国企业有几个企业能够像我们一样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国内份额有60%,我们可以说是全球第一,技术同步,成本领先。在汽保行业,意大利人、法国人都尊敬中国人,因为我们是第一。

  现在中大给三一重工、徐工和国内大多数客车企业供应汽保和喷漆设备,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和路径。这是我们的自信。

  本报记者杨仕省发自上海  

 

中大总裁徐连宽:搅局客车业的“半个疯子”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08:28 第一财经日报 

 

  “搅局”的目的是搅乱别人的局,所以自己的发展不会受影响。我们的头脑一直很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比较突出的是规模问题,解决规模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自建和重组既然认准了做客车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要把规模做出来,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也就没有市场覆盖率

  “客车业的整合已经开始,现在任何一个中国区域市场还有稳定的前三名吗?明年  

 

 

   

 

 

以后客车业可能只剩10家客车集团。”

  3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国际客车展上,中大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大”)总裁徐连宽再次“口出狂言”。

  徐连宽,一口浓厚的江南口音,性格豪爽而著称,在业内有“半个疯子”的“雅号”这位客车少帅掌门的中大组建于1994年,去年实现销量同比368%的增长,国内客车大鳄的座位。

  今天的中国客车市场和客运企业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洗牌,客车行业还能否继续增长?中大的路径是否要走国际化?就此,徐连宽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采访。做大做强客车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是一家以做汽保汽修起家的企业,当年为何选择客车业作为切入点?

  徐连宽:客车业门槛相对低一些。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的产品跟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是否更侧重于中高档客车?是否更有优势?

  徐连宽:中大正在拓宽自己的客车谱系,从中档到高档车,从中巴到大客,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180多种车型。2005年,中大汽车将瞄准中高档豪华客车市场,开发出30款新品。

  中大还以客车产品为纽带,充分利用产品资源优势,向需求客车的下游营运企业延伸,通过注入产品、资本渗透、参股经营、旧车置换一系列战略合作方式,制造属于自己的客车大市场,以实现中大汽车产业链的整体成长。

  《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说来,中大认定客车是自己的主攻方向。那么,中大最终可有别的打算?

  徐连宽:最终的打算是越做大、做强才好,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们一贯的宗旨。现阶段只集中精力做好客车。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有无跟国外著名客车厂家合资的打算?

  徐连宽:合资我们暂时不考虑,但是技术合作是肯定的。

  在技术方面,中大将产品技术开发外包给国际专业客车设计公司,达到与国际技术市场同步对接。如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发的全铝车身、采用德国MAN底盘的高档豪华客车等。

  不过,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不变,如果有良好的合作伙伴,我们也会考虑合资合作。合资不合资的决定因素在于是否可以提供良好的产品,如果有了良好的产品,又有较好的性价比优势,合资也就没有必要了。清醒的“搅局者”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看来,中大扩张太快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对于中大来说,资金是否充裕?

  徐连宽:我们的发展规划对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同步推进。烤漆房等汽保设备一直是中大最赚钱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且一直在为奔驰、宝马等世界著名品牌的售后服务商配套。

  还有中大国际(0909.HK)是香港主板的上市公司,也是我们良好的融资渠道。另外,银行给中大2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用过。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说你们是行业的“搅局”者,在“搅局”的同时,你们还做些什么?成效如何?

  徐连宽:“搅局”的目的是搅乱别人的局,所以自己的发展不会受影响。我们的头脑一直很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比较突出的是规模问题,解决规模问题的途径有两个,自建和重组。

  既然认准了做客车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一定要把规模做出来,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也就没有市场覆盖率。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的目标,三年购并整合30家国有汽车和客运企业,那么在整合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人员、技术、体制等)?

  徐连宽:3年购并整合30家国企的总目标没有变,对于国企的整合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国企都是些老牌子企业,人员素质较高,技术整体水平也不错,只是体制的原因,近年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种情况下,购并整合对于双方都有好处,所以基本上也都是一拍即合。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争取在三年内购并整合结束后,在业内占据前三位的地位。5年内世界前三

  《第一财经日报》:走出去是2004年中国企业的一大取向,你如何看客车企业的国际化?

  徐连宽:这是不同的路径,走出去的路径并不一定要一样吧。国内客车业要走向海外,因为国内的客车技术和成本在国内市场已经同质化,整合是比理念、比资本、比管理,还要做大市场。

  在各大企业争抢国内客车市场的同时,中大汽车以创新技术和优越的性价比优势,把市场范围从国内拓展到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客车的产业浪正处于上升周期,现在进入正是时机。而且我国政府这些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外交活动,这对企业走出去也是很好的契机。

  《第一财经日报》:国外客车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有什么特点?

  徐连宽:其实国外市场反倒比国内市场好做一些,因为国外市场的竞争根本没有国内这么激烈。大家都说中国是最后一块汽车大蛋糕,所以世界列强纷纷跑来中国一试身手,让国内的竞争超过了世界上所有汽车市场的竞争。

  国外的市场,一旦你做进去了,这一块市场就几乎永远是你的。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大的许多国外市场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既然有很强大的进取心,发展路径或者说目标是怎样的?

  徐连宽:中大的目标就是2至3年内进入行业前三,5年内进入国际前三。这是一个外人不理解的目标,中大汽保已经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在客车业迈大步?因为由汽保到汽车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行业转型所需,客车业已经开始整合,中大如果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就只能被整合。随后外资就进来,与庞大的外资比,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做大。

  《第一财经日报》:中大怎样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呢?

  徐连宽:中大的汽保设备从无到有,现在做到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30%,中国企业有几个企业能够像我们一样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我们国内份额有60%,我们可以说是全球第一,技术同步,成本领先。在汽保行业,意大利人、法国人都尊敬中国人,因为我们是第一。

  现在中大给三一重工、徐工和国内大多数客车企业供应汽保和喷漆设备,我们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和路径。这是我们的自信。

  本报记者杨仕省发自上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273.html

更多阅读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腾讯:搅局电商生路几何?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马化腾将成为电商领域的强势搅局者。  6月10日腾讯网购平台正式接入支付宝并上线。在此之前,腾讯自行布局的电商业务一直使用自家的财付通系统。此前的5月18日,酝酿许久的腾讯重组后架构浮出水面,将从原有

连进:关于茄克时尚的思考和求解

连进:关于茄克时尚的思考和求解文/本刊记者钟岷源 发自厦门      吉姆·柯林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优秀的领导者懂得提供答案,而伟大的领导者则懂得提出正确的问题。”而劲霸男装副总裁连进告诉《新营销》记者,自2006年加入劲霸

声明:《中大总裁徐连宽:搅局客车业的“半个疯子”》为网友朝如青丝暮成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