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忙碌之余上网,在熟悉的栏目中看到新闻,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于8月13日被公司员工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亡,经兰溪公安部门初步侦查,确定系自杀身亡,死亡时间为12日晚。 而一个月前,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也选择自杀方法离开。与朱吉光因不堪承受“非法担保”带来的还款压力自杀不同。前不久魏东因不明原因自杀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而王均瑶的早卒也依然没有淡出脑海。相信更多不知名的企业家依然遭遇同样的问题。
隐隐心中悲痛。
一方面,是我非常看重企业家人才。另外一方面,是我十分可惜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不成熟。
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著名论断说,21世纪人才最贵。对于21世纪的中国,什么人才最贵?
企业家人才!21世纪的中国,也许面临自然资源短缺,也许面临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也许面临技术人才的短缺。但是,就算缺乏资源也不过和日本等国打个平手,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并没有太高比例是依靠自然资源;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也只不过和其他国家站在相同起跑线上;就算人才缺乏,也许情况也不会比美国腾飞前坏多少。
而能够购买世界资源为我所用,长久来看,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宏观体制效率,一个是微观效率。这是因为,资源总是会尽可能流动到最高利用效率的地方。
能够解决宏观体制效率问题的,是政治人士的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蹒跚却快速的发展至少说明体制并不比其他体制差。而微观效率的提升,其依靠就是企业家阶层。只有创造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整合世界资源,才能昂扬世界经济舞台,否则就只有被整合。
而我们所依赖的企业家人才的培养是相当不容易的,企业家人才也是最难吸引和使用的。GE领导人的有组织选拔培养过程长达10年以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时间不长,路径坎坷,没有成熟的经营环境,没有系统专业的培训,没有可靠的参照,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第一代企业家往往就是在某种困境逼迫下,在艰难摸索积累的实践中成长起来,既要应付不成熟的投资环境,又要摸索解决从来没有面临,没有参照的经营管理环境,其间悲苦,也许只有他们知道。也只有了解国情,善于吃苦创新的中国企业家,能在这种环境中生长。我们可以吸引高级IT技术人才,可以吸引生物学家,可以吸引多种多样的人才,但是企业家就因为这一点很难吸引,就算吸引了也很难发挥,也是短暂的,局部的。
如此稀缺而珍贵的企业家人才如今不断损失,不禁悲之悯之!
另一方面,国外有着我们没有的成熟的管理咨询业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也有着我们没有的“信任”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国外某个技术天才一旦有所创举就很容易取得商业成功的原因。这样的外部环境保障了技术天才可以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而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交给专业机构和人士。我想微软就是这样的例子。技术天才的比尔可以放心的依赖专业人才替他打点产品、税务、资本和证券、人力资源事务以及其他,在企业经营决策上依靠麦肯锡,在投资和证券方面依靠高盛,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外包方面依靠翰威特和万宝盛华。
轻松成功,并不是神话,美的的老板就很轻松潇洒;轻松成功并不是偷懒,也不是甩手掌柜,而是专注于最应该专注的决策问题;而在决策问题上,都可以将调查、研究、初步决策交给咨询机构。
想要轻松的成功,第一点,就要善于分权,而不是把自己搞的比任何人都忙碌,将自己的生活质量一降再降,过的“猪狗不如”。我们应该都向美的的何老板和万科的王老板看齐。
如果像美的一样,制定厚达80页的分权手册,建立规范的分权体系,哪么很多企业家不至于疾病缠身,忙碌致死。
想要轻松的成功,第二点,企业家就要整合和依靠外部资源,善于整合优秀的管理咨询机构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一点,我们要想谦虚中蕴含大智慧的李宁学习。
如果象李宁一样,借助咨询机构的经验和辅助决策,抑制住中国企业家的多元化扩张冲动;抑或走了多元化的道路,但是借助咨询结构的决策帮助,采用优秀专业人员和合适的管控,多元化开花也并不是没有可能。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
对于企业家的死,管理咨询界应该间接负责,应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