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羽戈 不为什么而读书



     张新颖先生写过一本《读书这么好的事》,这个书名就像炎炎夏日的一杯冷饮,沁人心脾。不过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读书不再是什么好事,反而构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头疼者常常发问:这是一本好书吗?这本书应该怎么阅读?我应该读什么书?你做读书笔记吗?你同时读几本书?……

  当他们问道:读书有什么用?我终于掩面而逃。

  我们从小,不,应该说,我们的祖先从小,就被教育,读书会有什么用,读书能带来什么,要为什么而读书。最经典的古训莫过于“书中自有千钟粟……”据说其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少年游羽戈 不为什么而读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老实说,这首诗并不怎么高明,活脱是穷乡僻壤私塾先生的手笔,还不如汪洙的《神童诗》气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从这些诗文,不难窥见,读书之于古人,只是工具。书被视为手段、路径,而非目的,目的则是书中埋藏的权力、财富与美人。这便决定了哪怕书之前冠以“圣贤”的敬称,包括圣贤在内,都对读书坚持一种功利主义的考量。

  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则名为“书痴”的故事。彭城郎玉柱,好书成痴,他像古代中国的大多书生一样,笃信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忽有一天,他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宛然绝代之姝”的美人颜如玉从《汉书》第八卷中翩然降至他身边,软香温玉,伴之枕席。不过美人屡屡告诫他,不要痴迷于书,后来竟逼他抉择:“必欲妾留,当举架上书尽散之。”书痴答,书是你的故乡、我的性命,你怎能这么要求呢。接下来自然是一幕悲剧。其实结局如何,已经不再重要。值得正视的是二人对书的态度,郎玉柱对书的痴情,并不为蒲松龄所喜,他化身异史氏批道:“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颜如玉虽出自书中,却毫不感恩,甚至不惜以自身为选项,与书势不两立。在此,书痴和美人的命运都被抬高了,书的价值被无限贬低。

  为千钟粟而读书,为黄金屋而读书,为颜如玉而读书,书的价值取决于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价值吗?难说得紧。这百年来,我们都听过一句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大抵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升级版,曾令多少国人热血沸腾,亢奋不已,以为从此找到了读书的方向,打开书页,就能看见中国的璀璨明天。

  可惜,这依旧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观。读书未必有助于中华崛起(问题不在读书,而在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中华崛起的沉重使命却常常压倒了读书。当激进的时人振臂高呼:“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谁更胆寒:侵略者还是读书人?

  我不反对中华崛起,正如我不反对读书,我却反对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这背后潜伏的思维,则是“读书有用论”,它至少在暗示两点:读书不能白读;书中定有宝藏。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因此导致人们滑入了另一可怕的极端:读书无用论。质言之,“读书有用论”与“读书无用论”仅仅一纸之隔,弹指即破。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视角,换一种问法,不再是“为什么而读书”,而是“不为什么而读书”呢?

  有人会问:你主张为读书而读书吗?——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可望而不可即。我只是希望,我们读书,能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精神束缚,少一些求知欲以外的欲望。无论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还是中华之崛起,往往构成了脆弱的书脊所不能承受之重。重压之下,读书人一无所得,反而丧失了对书籍和知识最自然的爱欲。

  我不否认,自己深受“为什么而读书”的困扰,我最期盼的读书状态,恰恰是“不为什么而读书”,甚至我自己都不知为什么打开了这本书,不知从哪里读起,终点何在。我的心情,正如西川诗云:“……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颇有一些人梦想在监狱读书,大概唯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彻底逃脱“为什么而读书”的桎梏。就连胡适都未能免俗。上世纪30年代,他被问及中国梦,答:“我梦想一个理想的牢狱,我在那里面受十年或十五年的监禁。在那里面,我不许见客,不许见亲属,只有星期日可以会见他们。可是我可以读书,可以向外面各图书馆借书进来看,可以把我自己的藏书搬一部分进来用……”其实胡适一生,读书极具功利性,从他所阅读的书目,可窥见社会的转向;而且他的读书时间,常为国事所压迫。所以,十年牢狱,十年读书,当是他的肺腑之言。

  为什么而读书,不免焦灼,当“什么”不能实现,更不免痛苦。这么一来,读书何以为乐事呢。也许,只有当我们不为什么而读书,读书才可能成为“这么好的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4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林仰《少年游早行》赏析 早行 黄庭坚 赏析

原文地址:林仰《少年游早行》赏析作者:风从梦里来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作许多情。注释:霁:雨后、雨后的天色。作者介绍:仰字少瞻,福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析 令诸儿为攻守之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析《过秦论》是名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其中心论点。许多材料对这中心论点的解释却似是而非,有的甚至绕过它东拉西扯。课本注释“[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变了。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

声明:《少年游羽戈 不为什么而读书》为网友徒有野心勃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