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控制 末端治理 央企十问(一)--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一



改革开放30年,单从国企看,先是“复关”谈判踯躅而行的15年,后是《国有资产法》难以破茧的15年。

央企近万亿的利润,从量的概念而言,的确是迈上了新台阶。但是,它究竟是不是深化改革带来的?是不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央企的持续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针对央企等国企的经营、监管是否纳入了商业逻辑的轨道?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治理究竟要遵循怎样的规则?

十七大报告提出,通过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优化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央企不能徘徊在靠资源过度消耗追逐GDP增长、加盟世界500强俱乐部的怪圈,国有企业不能安心于价值链的低端和无足轻重的价值网节点,我们也不能陷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的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行行复行行。

在《国有资产法》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在对国资委的定位广为质疑中,在央企董事会逐渐丰满羽翼时,我们必须面对下一个30年,必须进行战略性思考,分析企业的本义、责任与目标,探索如何改善、改进、改革央企的治理,打造百年企业、基业长青组织。

央企当下的利润也许并不重要,如果我们看不清它们成长、持续的势能;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的讨论或许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如果我们根本不明确成长、持续的真正含义与逻辑。

德鲁克推崇管理者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否则,决策与管理都是无效的。治理何尝不是如此?没有合理、科学的思考和操作路径,只能重复错误或换一种犯错的方式。不从定位的角度,把握“正确的事”,只能就事论事。

国有资产监管、治理不是政绩驱动的一味求大,不是离开行业、企业发展规律的随意捏合,不是只重既往财务指标的评价,而是在战略性思考下,对内外部资产、关系、人力、培训、创新、智慧等资源与智力资本的有机整合,是破除全系统与子系统边界的动态调适,是切实保证企业运行规则的回归!

从价值创造、智力资本势能打造的视角,关注于未来的成长、持续地成长,让央企成为真正的企业,让央企的政治家切实成为企业家,让人力资本价值、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在能力与资源匹配的基础原则之上进行整合与动态调适,促进人岗匹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协同和谐,方能切实提升央企的活力、打造国企的控制力与影响力,诚如是,则新国企值得期待!

这是央企监管的核心,也才是央企治理的核心。

央企十问

央企的高利润既非来自对市场规律的遵循,也不是加强监管、完善治理的结果。缺乏对商业逻辑的尊重、对成长势能和持续控制力的有效战略性思考,既无法经营好企业,也缺乏监管、治理的根基

 

 源头控制 末端治理 央企十问(一)--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一

2007年利润接近1万亿元,使得央企获得一大堆溢美之词。国资委将之解读为“改革、竞争、责任,三大‘引擎’拉动中央企业利润增长”。人民日报的文章认为,国有企业正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出色的盈利能力——2007年,152户央企预计实现利润接近1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强大的竞争力——16家央企跻身世界500强,其中不乏宝钢、中建这样的竞争性行业企业;先进的组织结构——近70%的央企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

的确如是,还是一俊遮百丑?

利润“狂奔”,是否具备势能?

数据显示,被誉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152户央企,2007年前11月,央企实现销售收入87162.2亿元,同比增长20.5%;上缴税金7654.3亿元,同比增长24%。预计全年实现利润9800亿元,同比增长30%。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央企所占比例为20%至25%。到2007年11月,央企资产总额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1%。“盈利大户”的分布,已由石油石化、电力、电信扩大到船舶、汽车、航运、冶金等行业。2006年,有13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

保值增值都得以实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帐单。

多收了三五斗。央企的公司治理尚且不完善,这样的佳绩有多少市场的含金量?在看似可观的增量面前,我们姑且不忙庆祝,分析评估时不妨通过结构化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看看近年来央企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的利润是否值得我们为之惊叹。

科学地判断建立在全面、客观、理性、历史的视角基础上;而结构化地分析可以突破总量的概念条分缕析:

资源类价位推动。按照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要素,笔者把企业划分为资源驱动型、客户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以及混合驱动型。国际油价已经连续5年暴涨,它从2003年的每桶30多美元爬升到了近期的90美元以上,2008年初更是首度跃过100美元大关。油价的猛涨几乎带动了整个工业品价位的走强,特别是由央企垄断的资源类行业,其价格推动势头更为强劲。分析可见,国资委管理的央企盈利增长主要是由资源驱动型企业如石油、石化、电信通讯等行业带来的。2005年“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纯利就高达1029.27亿元,同比增长47.9%;2005年净利润更跃升至1333.6亿元,仅在勘探和生产上就盈利2080.8亿元。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近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白皮书预计,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将超5000亿,增长千亿元,增幅20%以上。而资源驱动型企业本来就是和拥有的资源数量与质量、资源的价位密切相关的,这是与国际油价同步的,并非我们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智力资本价值有什么突破性变化。发生在中国的石油和化工业上的央企“财富故事”,初看令人啧啧称奇,实则不足为训。

扩张式增长效应。央企的投资冲动持续释放,部分企业过分依赖负债扩大规模,甚至有央企违规投资股市、进入期货交易。少数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短贷长投,加大了财务风险。非但如此,钢材、水泥、火电、电解铝等行业、产业的结构与规模整合,其最终受益者直指央企。

行政垄断的结果。《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真正的垄断企业还是国有企业。

利润来源的非可持续性。国资委承认,部分企业集团内部发展不均衡,利润集中于少数子企业;2007年,75家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去年同期;央企新增利润中非经常性收益占31.2%。

节能减排等投入的滞后。利润增加的同时,节能压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

投资与需求拉动。张瑞敏指出,我们过去这30年的成功,靠的是中国机遇而不是靠自己管理的真功夫,“台风来了,猪都会飞”。

新会计准则实施。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定义引发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固定资产计量方式的变化;二是提出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公允价值考量。在新准则下,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成为利润来源。据有关专家测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2007年上半年中报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0%。

诚信失衡与报表粉饰。我所知的一家央企的分公司,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潜亏近20个亿,寅吃卯粮吧,只要我任期内报表做得漂亮。由此推断,潜亏决不是个案,利润也未必没有虚增的嫌疑。

在这种状况下,专家在质疑央企的佳绩究竟有多少可以让人欣慰的成分。而众多网民则在网络上,纷纷以其所在地区的名义发出“含泪的贺电”。

且慢且慢,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没有问。央企的利润增长是否内在价值的增长?如此的利润“狂奔”,是否具备势能?

资源“裸奔”,耽于政绩驱动?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谈及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时曾讲到,在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方面,没有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比得上中国。中国在2005年全球工业原材料用量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令人瞪目:铝50%、铁矿石84%、钢材108%、水泥115%、锌120%、铜307%,而镍更是超越了307%的增长水平。

GDP增长的背后是政府难以遏制对能源的庞大需求。从1993年开始,中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身变为进口国,并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进口量不断攀升。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目前也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7年,预计进口原油将高达1.6亿吨;2007年1-10月,中国原油消费量达2.89亿吨,同比增长7.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22%,同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笔者最近出差,发现许多加油站外排起了长队。朋友告诉我,即便有油供应,加柴油也只能限额。为维护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商务部不得不要求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建立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方案,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如果仅仅应付公共突发事件也就罢了,更值得担忧的是对整个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的持续影响。按国际通常标准,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搭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美国通过美元贬值逃避原油战略储备的价格风险,更有效地调节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所以,中国靠高消耗、高污染、人为压低民众收益的增长方式,为官员的政绩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使得世界颇多国家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承担灾难的只有中国的普通民众。

在庞大消耗量的背后是无节制的浪费。新华社专稿《陕北一央企:采6000万吨煤,消耗资源6亿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央企面对资源的穷奢极侈:在2005年“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发言提到的一组数字让人咋舌:一家央企在陕北开采的号称“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煤矿,产煤不足6000万吨,而其所消耗的煤炭资源量高达6亿吨!盲目追求现代化、大型化、综合开采,使一些企业走入误区,同时造成了资源回采率大幅降低。文章同时质问我国到底有多少煤炭资源可开采?现已探明的有多少?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有多少?可采的年限有多少?各类企业真实的资源回收率有多少?

资源“裸奔”背后最大的推手是政绩驱动。央企“成长”的背后不是价值驱动、创新驱动、客户驱动,主要是资源驱动、政绩驱动。由于政绩驱动的战略性思考缺失,你就不能怪罪为什么国企的领导者对追逐当前收益的推崇备至!笔者不想开罪国企的管理者,他们承担了不该承担的,他们做了上头要求做的,不能指望靠良心道德去约束他们的管理取向。

对国资委来说,政绩驱动的怪圈也是自身无法破解的:它们本身也是国务院行政管理链条中的一个节点,也要承担政绩与发展的责任,所不同的是管理对象、管理内容不同而已,但是管理要求却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亏损与闲置,究竟谁来埋单?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2005年,非金融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的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026亿元(与央企当年增创的利润相仿),同比增长56.7%,增幅同比上升49.1个百分点,是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增幅则创下了近16年来新高;在39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销售成本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半数行业利润率下降,特别是汽车、化工、电子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利润率下降明显,对整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同时,近年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等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导致产能集中释放,出现产能过剩效应。2005年初统计还表明,全国有182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通过政策性破产退出市场,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46%,累计亏损额1221亿元,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1730亿元。2006年上半年共有11户央企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25.2亿元,同比增亏4.7亿元。

在国企面临危机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助,国企破产、亏损、改制、分流、职工下岗的大量的改革成本与发展资金都要财政埋单,怪现象久而久之就成为惯例。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就此质疑,国家投资建立国企的目的是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扩大公共财政,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去建一个不能给社会和全民带来任何利益的国有企业;对于某些亏损严重的企业,应该让其退出市场。

同时,不能忽视另外一个事实:于2005年底举行的国有资产产权改制研讨会上,国资委研究中心李保民透露,在近12万亿元的国有资本中,大约有1/3的国有资本正常运转,约有1/3情况不清,约有1/3闲置浪费。

亏损本身并不可怕,如果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扎扎实实为未来准备。但是,巨额资产的长期闲置是无法原谅的。由此看来,国有资产配置的低效率是不争的事实。4万亿元闲置浪费资产相当于2004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修正后)的1/4强。如果加上“情况不清”的4万亿元资产,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分析造成闲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盲目上马的资本沉淀,短期利益驱动与政绩驱动导致的非主业投资,根本形不成本企业的互补性商业资产,与本企业的能力风牛马不相及,难以驾驭;二是由于体制障碍和利益格局、企业边界的难以逾越,全系统内资源动态调适难以操作;三是所谓的按照要素分配尚未形成可操作性规则,能力与资源匹配的机制乏善可陈;四是存量资产中不排除有大量企业办社会的“背包袱”资产,即本来就是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是社会化服务的领域没有退出,并且还在侵蚀其它1/3尚在正常运转的国有资本,亟待按照精干主业、聚焦核心业务的原则进行剥离;五是国资绩效管理的目标单一,指标偏颇。

攘外,必先安内?

垄断的坚冰造就国内垄断的大象。诸多央企都有着行政或资源性垄断的特征。众所周知,中国电信的拆分、中石化中石油南北而治、发电与电网拆分、国家电网同南方电网的南北分治,这些经过所谓拆分的市场,其实仍然是一种央企、国有资产的“割据”,并未改变“竞争”的性质。仅有的一点竞争,也是很不充分的。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29万亿元,净资产12.2万亿元。目前央企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50%多,民航运输周转量约占80%,水运货物周转量占89%,汽车产量占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60%。明显地,电信、通讯行业的几近暴利,是垄断最好的注脚,而不是如国资委所言“竞争”的结果。所以将央企佳绩归功于对市场规律的遵循,难以让人信服。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如果央企的垄断仍然来自于行政、计划,而不是自身的创新、能力等智力资本因素使然,则无法让人心生敬意。

层层构筑进入壁垒。尽管原油的价位与进口量的居高不下已对整个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带来持续影响;尽管民营油企联合发起上书,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郑重提出“藏油于民”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议;也尽管美、日、德、韩石油储备都有商业石油公司、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但是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石油储备与经营几乎依然是国企的独角戏。妨碍竞争的直接结果是低效率,这几乎已经完全违背了商业的逻辑。

价格战肉搏的一损俱损。国内企业往往眼睛向内,忙于低水平的价格战,导致全行业利润明显下滑。2005年传统的CRT显像器件行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行业亏损近30亿元,同比增亏50亿元,亏损面高达54%。而在新兴的TFT-LCD(液晶显示器件)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外资品牌的强力打压下也出现全行业亏损。据测算,国产显像器件生产企业的全部净资产相加也不够一家最先进的TFT-LCD生产线的投资,而这种显示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整个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空前的技术更新危机。

“内战内行”的数一数二。耽于国内的数一数二,沉浸在垄断利润的虚幻光环,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驱动,就难以造就一大批有全球化视野、善于战略性思考、关注未来布局、有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家群体。也不会给央企的员工一个成长、成就的空间;客户的体验、价值提升更无从提及。

全球整合,谁具备实力?

2006年,IBM董事会主席和CEO塞缪尔·帕米萨诺提出“全球整合企业”,它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种为追求新的目标而改革其战略、管理和经营业务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生产和价值交付。它标志着企业演变和跨国公司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全球公司需要从全球角度,对企业活动和生产的模块进行整合,以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无论从全球化思维和意识,到对全球整合的认识与把握,再到自身的能力与努力,央企的全球化博弈前景都令人堪忧。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居伊8226;德8226;容凯尔分析道,迄今为止,中国产业的对外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出于生存自保或发掘规模效应。由于集中于低成本装配,同时严重依赖进口部件和技术,中国的制造商无法通过创新和转向高端市场轻松作出回应。中国企业缺乏跨境完成品牌推广、营销和产品创新与现有业务顺利整合任务的传统。文章认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直不太愿意在全球舞台上表现,除了国家控股的能源企业以外,多数中国企业不是没有做好准备,就是对管理海外资产心存担忧。

不仅十分缺少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人才和机制都需与国际接轨,央企与主要是直接竞争对手――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更是非常明显,企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依赖进口、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问题十分突出。截至2006年底,所有央企累计拥有专利3.8万项,还赶不上国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一家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专利,我们一些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传统上,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对资本运营很有心得,多元化、并购、重组都是建立在资本雄厚的基础之上。如果上升到智力资本运营的层面,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陌生的。提升智本运营能力,迫切需要变革建立在传统工业化生产上的思维定势与管理框架。

值得指出的是,对海外扩张、全球整合,我们许多的企业家与监管者单纯理解为企业物理边界的扩张,这是狭隘和片面的。后文将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作者介绍:张晓峰,管理学博士,高级职业经理,商之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擅长于人力资本、智力资本、企业战略、企业价值网整合、知识产权管理。致力于提供个性化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684.html

更多阅读

赢利模式3.0 工业企业赢利模式12问(中)

  5、如何让客户选择我?      赢得客户就像谈恋爱,自己要中意,对方也要投桃报李,讲的是你情我愿。工业企业的营销素养不高,市场调研的功夫下的又少,经常是从自己的单方面考虑目标客户。我都做得这么好了,难道客户还不认账吗?这是一

中小企业老板培训 不想被淘汰,茶企老板18问(一)

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茶企,辛辛苦苦地经营了那么多年,谁想被淘汰?一定没有!企业就是老板的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谁不想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但是,不想被淘汰,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这个愿望根本不能保障你不被淘汰。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策略,没有实

品牌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管理“十问”(二)

系列专题:品牌竞争力    第六、为什么国际化的征程难见曙光?    大家知道西门子分了家了,但是最近很让我舒服的一件事情就是TCL至少2007年是盈利了,要不然李东升先生,我去年见他的时候,他已经瘦了12斤了,不夸张地说,他每年8个小时是

如何提高品牌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管理“十问”(一)

系列专题:品牌竞争力      我今天的介绍想换一个方向,就是从政府、从媒体、从主流的舆论、从老百姓的脑海里对于一个品牌,大概具备什么样的价值,我们从这个角度谈一谈。我觉得至少我们现在认为还不够理性,还不够系统。所以我们产

南通报关员培训 报关十年,一个老报关员的自述(一)

我在贸易网站上看到的这篇文章,感动.也许是有他,更使我坚定了做报关的信念.---------------    报关十年(代序)    从1995年初到现在,我进入货运代理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十年间,从事空运代理及报关又占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十年的

声明:《源头控制 末端治理 央企十问(一)--央企的治理与控制力 之一》为网友命脉凯源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