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生意就象拳击比赛一样粗暴地用蛮力,今天做生意要象打高尔夫一样优雅地使用巧劲”,这是2001年派克兰蒂童装公司董事长罗建凡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用的一个比方。我深以为然,所以一直记着。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罗建凡,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然后在华尔街大公司做过四年的软件工程师,按说他在美国有着很好的职业前景。然而,命运的按排使他一不小心回到国内,做起“低智商”的服装批发业,并很快锁定了童装行业。从94年创业,到2001年时,派克兰蒂在国内童装市场的占有率已稳居前三名,而前两名分别是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上市公司。所以,我在报道中大胆地使用了一次媒体的话语权,将他“封”为中国的“童装大王”。 罗建凡的成功之道,在于他善于超越竞争。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服装行业,从暴利逐渐走向微利,竞争日趋激烈和恶化。由于这个行业是个低门坎、低智商的行业,几乎谁都可以进入。而流行的竞争手段,一是比拼价格,无论是零售市场上的小摊贬还是争夺境外订单的知名厂商,都近乎本能地以竞相杀价为能事;二是互相抄袭,看到市场反应稍微好一些的设计款式,立马抄过来为我所用;三是互相挖墙角,挖客户,挖人才,挖市场,等等。 罗建凡将这种恶性竞争局面比喻成“拳击式商道”,大家非要你一拳我一拳地把对手打倒在地、争个你死我活才罢休,因为对手不倒地,我就赢不了、活不了。其结果是,即使你打倒了对手,自己也被对手伤得差不多了。 所以罗建凡致力于“高尔夫式商道”。他从一开始就注重自己的品牌和信誉的营造,注重设计研发,注重原料与产品质量的把控,注重销售渠道的建设与客户关系的管理,注意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他有一套独家研发的从设计到品质到客户关系到内部管理的系统软件)。在做这些的同时,他坚持按自己的质量标准去定价,从不跟风,不搞恶性竞争,也不去做挖墙角的事。事实上,他既无心也无精力做这些事情,他只专注于做自己要做的事。这种作风使派克兰蒂很快就占据了国内市场的本土老大位置,并且赢得越来越多的欧美客商的亲睐。 罗建凡还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比喻:他就象一个拓荒者,不辞辛苦地开垦出两亩地来,别的竞争者看到他垦出的地,就红着眼睛猫着身子千方百计地想从中挖占一些些,但他却无心与这些挖墙角者过多纠缠,当这些挖墙角者满足于从他已开恳的土地里抢占去一两分地的时候,他已经开垦出十几亩地了。这就是罗建凡的超越竞争之道,因此他总是稳稳地走在市场的前头,而将那些不良竞争者远远地抛在身后。我称之为“拓荒理论”。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从“拳击式商道”到“高尔夫式商道”的不同吧: 拳击:主要依靠体力;高尔夫:主要依靠技术(智力); 拳击:直接对抗式高尔夫:无直接对抗
![商道节目 从拳击到高尔夫——新时代的商道变革](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551463704150.jpeg)
拳击:粗暴;高尔夫:优雅; 拳击:致力于打倒对手;高尔夫:致力于做好自己; 拳击:即使取胜,也会代价惨重;高尔夫:无论胜负,都于已于人无伤; 拳击:眼里只有敌人;高尔夫:没有敌人,只有目标; 拳击:与别人竞争;高尔夫:与自己竞争(让自己做到最好); 拳击:充满紧张恐惧;高尔夫:显得轻松和谐; 拳击:招式变化多;高尔夫:只那么一个挥杆动作,大道至简; 拳击:粗蛮武夫的运动;高尔夫:绅士贵族的运动。 拳击:勇敢者的游戏;高尔夫:智慧者的游戏。 (胡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