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转变发展观念,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目标。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既是对我国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不仅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的全过程,而且将是我国未来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关于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其中,“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是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基本内容,“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则是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此可见,集约性、循环性、清洁性是节约型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

1.集约性。节约型增长方式,首先应当是集约型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资源的集约使用,资源的集约使用是相对于资源的粗放使用而言的,通过对资源的集约使用,可以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的低投入和低消耗基础上,从而有助于克服靠拼资源投入和拼资源消耗谋求经济增长现象。由于资源的集约使用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资源消耗量,因而能够比较有效地缓解我国资源禀赋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相对匮乏。据统计,我国人口占世界20%,已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1%、2%、1.2%,铁矿石、铜和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资源的总需求量和总消耗量呈迅速扩大趋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能源消耗量将达20亿吨标准煤左右,2020年将达到33亿吨标准煤左右,资源供给将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而,靠拼资源投入、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通过资源的集约使用,减少资源投入量和消耗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节约资源的需求导向,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节约资源的需求导向对资源的集约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为此,在投资需求上,应当合理确定投资需求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项目,严格控制大量消耗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和投资项目的发展;在消费需求上,必须扭转铺张浪费的传统消费观念,树立节约光荣意识,同时必须优化消费结构,做到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及消耗资源量较大的物品;在出口需求上,应当减少或限制自然资源、初级加工产品和资源消耗量较高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扩大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和资源消耗量较少产品的出口。二是加强管理和改进生产加工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降低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量,还有赖于生产加工环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就必须加强生产管理,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努力淘汰“耗能”和“耗材”等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损耗率和废品率。三是提高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依靠规模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不仅有利于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推广使用,而且有利于生产过程的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这对采掘业来讲,可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资源浪费;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讲,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起到节约资源作用。为此,必须取缔或严格控制小煤矿、小钢铁厂、小造纸厂,以及能耗和原材料消耗较高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

2.循环性。节约型增长方式,不仅表现为资源被首次使用时的低投入和低消耗,而且还表现为资源的再使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因而,节约型增长方式还是循环型增长方式。循环型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资源的循环使用,资源的循环使用是相对于资源的一次性使用或单向使用而言的,它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模式,实现 “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降低废弃物排放,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目前,我国废弃物的回收率和资源再使用率都比较低,如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约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如果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不仅可减少人类生存空间的大量废气物,改善我国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可节约大量的资源,舒缓经济高速增长面对的资源压力。据统计,如果我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能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约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如果全国每年废旧物资大部分能够得到回收利用,那么减少的废旧物和节约的资源数目就十分可观

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延续使用。资源的延续使用,就是通过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功能的不断扩展来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延缓资源成为废弃物的时间。通过资源的延续使用,不仅能大大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而且可直接减少生产和生活所需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量。为了实现资源的延续使用,不仅需摒弃“一次性”消费观念,严格控制诸如一次性餐具等物品的生产和使用,而且要在设计阶段牢牢树立“重复使用”、“功能扩展” 理念和质量意识,使投入品和产出品的使用周期得到合理延续。二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当物品功效丧失变成废弃物后,还应当考虑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废弃物的资源化,就是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将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或“垃圾”进行回收,经过分类处理和加工后再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过程。把废弃物转化为可供进一步利用的资源,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而且使资源供给有了新的渠道,并起到进一步节约资源的目的。

3.清洁性。节约型增长方式,不仅仅强调资源的高效率使用,而且进一步强调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也就是说,节约型增长方式还必须是清洁型增长方式。清洁性的经济增长,就是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使用清洁性原材料,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有害物质或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避免人们身体健康、生存空间和有限资源遭到损害和破坏。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清洁性的经济增长,可减轻或消除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问题,从而减少或避免产生治理环境的资源进一步消耗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同人类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的水资源为例,2004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482.4亿吨,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27个重点湖中,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劣Ⅴ类水质的湖库6个。可见,我国水质情况令人堪忧,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因此,高排放和牺牲环境的增长方式,只能使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劣,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

实现清洁性的经济增长,除政府需制定和严格落实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外,还需重点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严格控制污染产业。不同产业的产品性质、加工工艺和生产要素投入等会有一定的差异,因而生产的清洁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产业的生产过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物质,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量较大,并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如采矿业、造纸业等;而有些产业的生产过程则很少产生有害物质或污染物,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力较小,如金融业、软件业等。前一类产业通常被称为污染产业,后一类产业则被称为绿色产业。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污染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绿色产业,严格控制和合理计划发展高污染的采掘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是实现清洁型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二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把生产过程的各个关口。推行清洁生产,主要是针对具体生产活动而言的。为了实现清洁生产,要求在生产要素投入上,应使用清洁性原材料,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和破坏环境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应淘汰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积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防止和降低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在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上,要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并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管理,要防止消费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3970.html

更多阅读

大马士革钢刀的原料及其特征 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钢刀的原料是从印度运来的小块钢锭(一种铁和碳的混合物)当然在更早的时候是从我们中国运过去的。在流经大马士革这座城市后,在中东和远东地区开始制造。这种原料经过现代科学的鉴定,其内部含有碳、锰、磷和硫等其他物质。在刀身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翁瑜一、 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声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节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为网友红尘多败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