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社会保障卡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之五)



四、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二元保障模式下城乡保障水平差异过大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一般考察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支出等量化指标。目前各种指标综合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保障待遇明显不同,形成了较大的利益落差,大部分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从社会保障覆盖面来看,据1996年的有关资料估算,中国全社会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为2亿人,社会保障覆盖面积为30%,城镇享受社保人数为1.85亿人,覆盖面为88.7%,农村享受社保的只有1474万人,覆盖面为3.3%,城乡覆盖面之比为27∶1。再考察一下社会保障支出便可发现,城乡差距非常之大。我国占总人口80%的农民,只享受社会保障支出10%左右,20%的城镇人口却占有近90%的社会保障费用。从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看,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0倍以上。这种情况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适度水平的下降,造成了事实上城乡待遇的极大不公平。 

(二) 二元保障模式下农村保障社会化程度低

与城镇社保情况不同,我国农村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保政策制度,以养老、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经济发达地区试行,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养老保险的推广面只有农村总人口的10%。

从2003年底重新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只是实现了社区化,而不是社会化。医疗、养老犹如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即使在城市,居民也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遭遇,农村有过之而无不及,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偏少。从理论上分析,公共卫生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卫生支出是一种面向公众的人力资本投资,公众的健康和长寿则意味着更长的职业生涯、更强的劳动能力、较少的病假时间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在那些聚居密集而且家庭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其公共性就更为明显。经历了2003年SARS肆虐的中国,也许没有人会怀疑公共卫生支出的重要性。然而,就农村公共卫生支出而言,尽管绝对数额呈增长态势,但其相对比率却让人忧虑:1989年农村卫生费用为472.73亿元,占全国总费用的34.9%;1998年增长到907.53亿元,但比重却下降到了24.9%。同时,1998年农村卫生费用中的政府拨款为88.11亿元,占全国卫生事业费的39.2%,平均每个农村人口9.9元,而同期全国人均卫生事业费为18.5元。由于投入不足,大量的乡村卫生机构生存难以存续,卫生服务质量低劣,农村中近68%的门诊服务是由村卫生室、私人诊所和乡卫生院提供,医生待遇提高一般是通过高药价提取。如果低的财政投入导致的高医药费能够通过医疗保障解决一部分,农民贫困户“因病返贫”的概率可能会大为降低,然而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解体而丧失了基础,时至今日,面临更高风险的大量农村人口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尽管在近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三分资金的合作模式,但是制度效果仍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相对于城市居民或多或少的养老金及国家的重视,农村养老保险是一个被遗忘的领域,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发展特征,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基本享受不到类似城镇居民的保障服务。1999年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有8000万的规模,但到2004年仅为5389万,相比下降32.6%,即使在全国参保率处于领先水平的北京市,参保率也仅为25.5%,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养老还主要是希望发挥农村“孝道”和“求诸于野”的习俗功能,依赖家庭和土地了此一身。

同时只有极少数地区制定了一定的农民最低生活补助,社会化程度更低。没有实现社会化,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就受限,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保基金积累机制,无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大削弱了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

(三)保障水平太低和基金安全保障性差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除了与制度设计部分相关外,还与其保障水平低有关。就养老保障来看,按照民政部最初的设计公式,李秉龙等人(2006)测算参保人月领取保险金的公式为:P=1.24219×(1.025n-1)×R,以每月交20元、交40年为例,在不考虑通胀情况下,实际每月可得41.86元,显然对于生存资料商品化率较高的当今农村,这么低的保障水平吸引不了农民的眼球。至于合作医疗,其目标就是保大病,小病根本就不可能使用基金,而农民急需普遍服务的公共医疗却要自掏腰包,合作医疗基金相当于政府征了一道税。总体来看,受益与支付成本严重不对称,农民参保积极性受到伤害。

另外,基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是影响农民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一样,农民缴纳的各种保险金也存在较长的资金沉淀期,资金如何保值增值是普遍面临的难题。从目前的制度设计来看,不仅农民本身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享有部分使用权,恐怕这笔资金成了新时期农村资金流入城市的新渠道,成了贪污腐败案发生的又一高发领域。

(三) 二元保障模式下农村社会保障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农村采用的社保方式大体有四种:一是乡镇企业模式,社会保障基金完全由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费用。二是福利模式,一切社会保费用都由村里负担。三是社区模式,以社区为单位筹集、管理和使用基金。四是储蓄模式,由国家、集体、个人分别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由国家统一管理资金,保证合理利用率。前三种方式都是集体保障方式在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部门或地区的一种演化,不适应社会保障机制,且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太大,制度本身就不具有保障性。最后一种方式虽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农村社保方式,但范围小,进一步推广成本高。

(四) 二元保障模式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严重滞后

农村社保体制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

 农村信用社社会保障卡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之五)

首先,立法不完善,农村社保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当前,除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对象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之外,就没有其它相关的法律条文再对除此之外的保障对象做出明确规定。法律制度的缺失对今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比如: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标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混乱等等。我们认为,今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要想走上规范化道路,建立起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应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其次,农村社保管理混乱,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有的保险公司也搞社会保险,形成“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最后,社会保障的实施机制脆弱,没有建立合法的筹资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不仅漏保、错保、少保的现象时有发生,占用、挪用社保资金的现象也得不到有效禁止,造成了不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415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农村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作者:熊嫣来源:中国乡村发现发布时间:2010年6月18日人,总是会慢慢衰老的,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的自然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各种能力逐渐退化,甚至消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丧

运营商 社会责任 品牌运营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探讨

 ▲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5YJ82)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越来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品牌运营是品牌资产的运营,是使品

农村宗族文化问题研究 天津市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研究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

声明:《农村信用社社会保障卡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之五)》为网友用生活展示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