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储备 商业石油储备浮出水面



    商业石油储备浮出水面

  两大公司先后成立了商业石油储备公司,这是不是意味着石油商业储备的开端?民营企业能不能加入到商业储备的行列?地方政府筹划建立所属的商业储备,他们“自理更生”的愿望能否实现?

  文/王秀强

  近日,一则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石化海南洋浦1500万立方米商业石油储备基地项目获批。如此大规模储备项目在国内尚属首次,被业内称为商业石油储备的标志性事件。

  也正因此,沉寂一段时间的石油商业储备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进入公众视野。

  同样为业内外关注的是,从去年5月分开始,两大公司所属的商业石油储备公司先后面世,即中国石化石油商业储备公司和中国石油商业储备油公司。储备公司成立之初就获得商务部厚爱,相继获得原油销售经营资格和原油仓储经营资格。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宁、新疆等地的多个国家级商业储备基地已经破土动工。除了海南洋浦外,中国石化将大连、林源、兰州和鄯善四个商业储备油项目一并揽入怀中,这四家项目一期原油储备能力将超过800万吨。

  至此,我国商业石油储备雏形初现。

  坊间不禁议论,当前油价下行的形势下,是不是企业着手石油储备的良好时机?去年国家出炉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称,我国除政府石油储备外,将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如今,是不是两大集团着手商业石油储备的开端?

  两巨头:择机出手

  以上两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找出答案。今年4月以来,我国成品油进口量连续攀升,7月份达到最高点,其中进口柴油97万吨,汽油60.61万吨,自5月份起中国首次成为汽油净进口国。

  然而,消费需求却因6月份成品油提价有所抑制,市场趋于平淡,国内成品油库存高企,销售压力增大,部分油库出现“憋罐”迹象。有石油交易商称,9月份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将暂缓石油进口,并开始一度中止的汽油出口。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石油企业宁可顶着巨亏压力,在高油价下加大进口,反而在油价回落时减少进口,甚至重新出口?诚然,这其中由国家政策的因素,同时也暴露出国内石油储存能力不足的弊病。当前高库存、低油价的形势是不是酝酿着石油商业储备的良机?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8月7日在泰国曼谷出席地区能源安全对话时表示,每桶120美元的油价依然很高。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才能确定当前的价格是否已经足够低,是否适合企业做商业储备。

 石油专家韩学功说:“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库存、投机、产量等因素影响,越来越难以预测。如果油价继续上扬,企业因商业储备带来的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个人认为,现在不是大量商业储备的好时机。”在他看来,两大公司建立自己的商业储备公司,更大的目的在于满足自身商业运营需要,用于企业内部资源调节,应对市场变化。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中国石油储备不应该因价格波动而受影响。”企业可以配合石油进口小量购买,同时降低了石油储备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石油价格是石油战略储备的最关键要素,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石油储备的风险。因此,较可行的策略是国家和企业研究制定石油储备采油的价格区间,价格高就多买,价格低就少买。力促石油储备进油的‘常态化’。

  “石油企业库存压力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家为保证奥运供应增加进口而致。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况,不能以此作为企业加大商业储备的依据。”林伯强说。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两大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中看出一些端倪。8月26日和27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先后公布中报,由于炼油业务亏损和成品油价格不到位,两大巨头上半年利润均大幅缩水,现金流压力骤增。

  中国石化总经理苏树林称,中石化今年调减投资总额85亿元,一些项目计划将被砍掉,或减缓建设速度。如果今年三四季度情况仍不改善,还会继续调整项目投资计划。中国石油总裁周吉平也坦称,中国石油今年上半年压缩非生产性非重要投资207亿元,把主要资金将用在重要战略项目上。

  由此不难推测,两大公司一些商业储备项目或将推迟或被取消。韩学功说:“从经营业绩上来看,今年的非主业资本性支出将会被严格控制,商业石油储备估计不会被列入当前重要投资项目之列。增加商业石油储备的成本是高昂的,两大公司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可以根据油价的变化灵活调节储量。”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方面均表示,将根据原油价格的变化,灵活调整项目投资进程,首先满足自身商业运营,履行社会责任。

  民营业企:力不从心

  听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石油商业储备基地开工的消息,众多民营企业分外“眼馋”。

  “石油商业储备体系的完善,民营企业不可或缺!”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放曾多次呼吁,中国应该参照日本的模式,允许、支持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石油储备,藏油于民。

 但事实是,国内很少有民营企业能担起商业石油储备的大任。特别是高油价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不堪资金压力。“他们希望库存越少越好。如果有企业增加库存,那么就有囤积之嫌。”林伯强如是说。

  “民营企业做商业储备,首先必须认真考虑储备条件、储备目的以及对企业自身和市场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资金,油源难以保证,库容不足,‘藏油于民’就无从谈起。虽然民企一直在呼吁‘藏油于民’,但这与现状不符。实际上,民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油源、价格、进口等相关实质性政策支持。”广东油气商会油品事业部部长姚达明说,“现在让民营企业做商业储备,倒不如让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来做。”

  石油储备成本包括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动辄上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中国石油在新疆鄯善商业储备库总容量为810万立方米,计划投资65亿元;中国石化曾预计,洋浦1000万立方米石油储备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扩容至1500万立方米后,保守估计投资接近200亿元。海南省洋浦管理局局长丁尚清证实,为规避风险,中国石化已在中东地区选择了合作伙伴,双方正在共同就石油储运和贸易问题进行实质性的谈判。

  “成本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建立商业石油储备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安全、环保标准,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也很难符合要求。”石油专家韩学功说。

  除此之外,国家在石油销售、批发、仓储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足以让众多民营企业拒之门外。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原油销售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同时原油油库不低于20万立方米,企业还要具有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渠道;原油仓储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同时还要有50万立方米的库容,并具备接卸原油的输送管道或铁路专用线,或不低于5万吨的原油水运码头。

  今年5月1号实施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成品油批发企业常备储量不应小于上年度平均15天销售量,年经营量应达到10万吨以上;《成品油仓储企业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成品油仓储企业年平均代储量不应低于库容总量的60%。

  商务部商业改革司负责人解释说,常备储量不少于15天的要求,借鉴了国外成品油经营企业要承担商业储备的通行做法。

 由此看来,众多民营企业更无缘加入商业储备之列。以山东为例,今年3月份,山东省政府明确表示,为完善成品油储备制度和应急调度制度,应对短期内出现的“油荒”,鼓励重点用油企业扩大石油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山东省经贸委负责人却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有民营企业建立石油储备的消息。

  地方政府:“自力更生”

  近年来,国内多数城市饱受“油荒”煎熬,“油荒”阴霾挥之不去,周而复始。这些城市的执政者再也坐不住了——必须建立地方政府管理控制的石油商业储备。

  于是,在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地上演了一幕幕地方政府奋力自救、自力更生的场景。

  2007年4月28日,上海化工区与百联集团签订百联油库项目投资意向书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标志上海首个成品油应急专项储备库实质性启动。这个总投资5.2亿元,拥有20万立方米库容的储备基地将于2009年建成投用。

 中国石油储备 商业石油储备浮出水面
  2007年12月21日,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在云南储备物资管理局进行专题调研时特别指出,云南是一个缺油大省,但政府没有直接掌控的成品油储备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在滇南和滇西建设成品油储备库。”显然,云南省政府已经下定决心。

  2008年7月4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全省新十大工程,其中一项工程即为建设广东省原油及成品油储备基地,共计投资60亿元。广东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正在申请之中,他们希望将地方石油储备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之中。

  地方政府不惜重金,打造所属石油储备基地,其实也颇有几分无奈。以广东为例,广东是我国油品消耗最多、进口量最多的省份。而全省油品商业库存却不足20天,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90天的储备标准。在周期性“油荒”面前,广东省鞭长莫及,因为没有储备资源,无法调节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

  地方政府建立石油储备的急切之情不难理解。但关键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石油储备项目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石油储备将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模式。另外,所需资金从何而来,一旦国内成品油价格放开管制,它们将何去何从。

  石油专家韩学功说,地方政府建立商业石油储备,虽然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可以用企业模式管理运行。可以借鉴上海市交由地方政府所属的强势企业具体承建;也可以尝试通过地方财政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企业投入;甚至外资也可以参与其中。

  另有专家建议,可以采取省级财政、市级财政(按各市用油量比例分摊)、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储备费用的办法,筹措石油储备资金。

  对于石油商业储备的建设,林伯强认为地方政府没有必要参与。保证市场供应本是企业的责任,石油储备则是国家的行为。“一旦国内成品油价格放开,地方石油储备只有亏损。”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参与还可能为权钱交易、权利寻租提供了土壤。如果地方政府委托企业经营管理,就意味着把公共资源,特别是纳税人的财政收入无偿或优惠提供给企业。一些企业为争取这块“蛋糕”,必然会想尽办法贿赂、拉拢权利行使者,滋生腐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4563.html

更多阅读

周洪滨漫画“潜艇”浮出水面 潜艇浮出水面

不久前有媒体发布“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三甲。在子榜单“漫画作家富豪榜”上,著名漫画作家朱德庸、几米占据前两名的位置,他们的年度版税收入分

汤臣倍健:隐形冠军浮出水面

产业经济【医药】汤臣倍健:隐形冠军浮出水面  文/周再宇  继代言VISA、APPLE、中国联通等著名品牌之后,小巨人姚明正式签约汤臣倍健,成为其代言人。汤臣倍健是一家传统的膳食营养企业,与姚明签约,表明它长期“潜水”之后即将浮出

声明:《中国石油储备 商业石油储备浮出水面》为网友赏烟花飞满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