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小企业健康发展,坚持‘绿色信贷理念’,支持科技创新。”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在上海市部分中资商业银行“促增长、防风险”工作座谈会上说。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内地经济出现下滑局面,一些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遇到了困难。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应对危机和解决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把经济发展由出口导向引导到消费需求拉动上。然而,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和蔓延这么快,对中国经济影响来的这么突然,必须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才能很好应对。而启动国内消费,由于受到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增长问题制约,不可能见效这么快。因此,通过投资拉动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及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 在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宣布改变“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要求,今年底完成1000亿元投资计划。宏观经济政策大转变,使得各地方政府、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和商业银行都“忙火”起来了:中央各职能部门都在落实中央精神、安排1000亿元项目;几大商业银行都在安排信贷配套投资资金;各地方政府在中央4万亿基础上纷纷加码,计划出本地的投资数额,比如:广东计划到2010年再追加投资2.3万亿元,河南追加1.2亿元,其他省份都在大幅追加。初步算下来,中央4万亿,加上笔者了解到的各个地方政府追加的投资,可能达到了10万亿以上,如果计算上商业银行安排的配套信贷投资,总投资达到15万亿元以上。但是,这么大的投资额度,这么集中投资,投资时间要求短而紧,也就不免使人们担心会不会走过去盲目投资、重复投资、过度投资的老路。 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投资方向安排资金项目,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灾后重建。笔者从有关省市上星电视新闻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安排的项目有偏离中央的现象,存在民生工程比如保障性安居房投资项目资金少的可怜,而其他项目资金却过于集中的问题。这种畸轻畸重问题必须纠正。要切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灾后重建;信贷资金着力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项目的支持。必须限制对“两高一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财政和信贷支持,决不能再走过去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老路,决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方向。 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银行在放松信贷的同时也要非常谨慎,不能回到过去“一放就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上去。近期,四大商业银行都在召开紧急会议,落实加速放贷任务。一些行本来年度规模还很多,现在却又增加放贷指标,时间紧、任务重、项目落实难,感觉有压力。如果这样“逼迫”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乱放贷、酿成信贷风险的可能性。对此,要高度警惕。 无论财政和信贷投资资金,决不能一味地撒“胡椒面”、出现豆腐渣工程的现象。而要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重点扶持”的原则。特别是要加强项目监管,坚持专款专用,防止挪用、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 严格防止财政和信贷投资资金违规、绕道进入股市、期市,既助长股市泡沫又使得投资资金失去了扩大内需的效力。 总之,必须防止过去一放开投资就乱、就热,就出现盲目投资、重复投资、过度投资,甚至出现浪费挪用、豆腐渣工程的现象,要切实吸取过去的深刻教训。更为重要的是,下决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提高百姓收入水平,切实把国内消费启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