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回落到50美元/桶左右的价位,与今年7月创出的历史最高价147美元/桶相比,回落了2/3。如今美国的汽油零售价也回落到2美元/加仑左右,按照中国的标价方式,约3.6元/升,这个价格还包括30%的燃油税。目前,北京地区93号汽油零售价是6.40元/升,必须说明是这并不包含燃油税在内,因此,从可比的角度看,中国、的汽油零售价已经比美国高出130%。然而美国人均收入大约是我国的20倍,即使拿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美国相比,可能也不足后者的1/5。
尽管国内早就出现呼吁成品油降价的呼声,然而,当前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三大油企对要求下调成品油价格呼声却置若罔闻。尤其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失业压力加大、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下滑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这种不顾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降坚持国内成品油不降价的做法,不仅是助油企侵占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有悖于当前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尤其提高居民消费的政策和精神,而且从我国当前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来看,则是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根据相关资料,从2001年11月份起,国内成品油定价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去年,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负责人还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定价机制。目前,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改变这一机制,这表明这一机制仍然是有效的。
其实在去年下半年通货通胀成为中国经济“头号敌人”以前,我国的成品油定价基本是按照这一机制在不断调整的,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造成了三大油企在炼油环节的亏损,可是中央财政年底还是拿出巨额资金予以补贴了,尽可能少让油企“损失”。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国三大油企在过去几年里跻身全球最赚钱能源公司行列。
当然也必须承认,自今年初中央政府从控制物价上涨的角度出发冻结成品油价格以来,一段时间内出现国内成品油价格所谓与原油价格“倒挂”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三大油企承担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当然也让他们承担了损失。但是他们并非情愿。在三大油企要求涨价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时,我国三大油企竟然以停产检修、增加出口等方式减少国内供应,不惜制造“油荒”,公然对抗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如今高油价下,没有再看到各大油企大面积停产检修炼化设备,油荒也自然消失,各地供应充足。当有媒体询问他们是否下调成品油零售价时,他们反推说这事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他们无权下调。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因为大陆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与境外相比成为价格“高地”,大量“红油”从香港走私进入广东市场。
有人拿国内油价不随国际市场降价而降价与燃油税改革说事。这其实是在转移问题的实质,这分明是不相干的两码事,燃油税即使出台,它代替的是当前的养路费制度,并且它形成的是国家的税收收入,而当前不降价形成的绝大部分额外收益却是被油企获得。
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相关部门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时,尽管广大消费者很恐慌、也很不情愿,但是并没有阻止政府上调油价,而是理解和接受。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并且我国宏观经济又遭遇增长困境,此时,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仍然有效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调油价,不仅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是促进内需、提振居民消费的实实在在的、真正有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