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当前经济发生的是是非非



 穿着裤子的云

引子,

“黑洞”、“极”理论

增长极,对内的资源吸纳和对外的资源辐射。

首先是资源吸纳,到一定饱和就是对外的辐射,现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

在一个区域内也表现为同样的道理,

比如北部湾地区,南宁对广西其他城市

最为典型的就是南宁和柳州,消费城市和工业城市

我们为甚拿区域理论说事,

我发现,很多的情况,人为塑造“极”而又通过“极”的因果积累自我膨胀和壮大。

人为塑造,可以通过人为的制度安排或者其他收到,捞到“第一桶金”

在国家内部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

国家内部通过什么,财政税收等,比如,广西经常提到的“举全区之力,建设广西北部湾新区”。最为典型就是,南宁和柳州的关系。

为什么全世界也如此,看“次贷危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有点类似南宁和柳州的关系,只是后者通过政府财政权力实现的,前者则是通过IMF体系和美元地位实现的。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原因。

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向全世界蔓延,很多专家都通过各种突击发表各自的意见。

我们对这次“次贷危机”之所以关注:

理由,它对我们的冲击太大了,

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

很多企业倒闭,

失业人口大幅增加(中国新闻播出,总体就业保持稳定,因统计口径而没有反应现实,农民工没有统计在内,长三角、珠三角大批农民工开始提前回家过年)

等等,通过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我们房地产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个人观点,房地产行业除了国际形势之外,国内的方针政策影响更为严重。

为什么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那么大呢?

从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

我国对外经济依赖程度太高了,60%,主要是美国对外净出口的增长,美国不景气,直接打压中国的对外出口企业和部门。(前期吴总还说,广州的衣服一元一件大甩卖)

经济的增长有三块蛋糕:

消费(国民吃喝拉撒等系列行为,带动的经济循环投入)

投资(扩大再生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等等)

净出口(让国外消费、投资等系列行为)

这三块带动经济增长,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法宝,(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重大石油开发国等等),最明显的外汇储备很多,很多国家建立了国家主权基金(从外汇中独立出来,由独立的企业载体统一运作,对外投资,实现资产的增值,我们也一样,2007年建立了“中投”公司)。

新兴的国家,进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占据了很重要的内容。中国更是如此。

这次次贷危机,主要是通过实体经济这一环来影响新国家的,包括中国在内。

而西欧发达国家,除了实体经济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和美国这种叔叔大姨娘舅亲,所产生,你投资我,我投资你,翻了船大家一块倒霉。北约国家尤其如此。

我想大家了解的“次贷危机”,尤其在主流媒体所宣传的,因为金融监管的失败、更大的帽子就是,自由市场经济本身的弊端,而且一定要加上一个定语,遗传的,就不可克服的。

实际上,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比较搞笑。为甚这么说,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有个比较恃强凌弱的家伙,老欺负我,突然,这家伙出了车祸,死了,我和别人谈起,就义愤填膺地说起曾经的他欺负的我事情,到最后一句话,一定加上一句话,“老天爷惩罚他,因为。。。。。。”这说法结构和道理一样。

当我分析了“次贷危机”发生的来龙去脉之后,才能很深得了理解,中国现在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有时候想起,当然是拍脑袋想,老毛时代,对待经济不用管老外那么多事情,关上门,自己搞自己的拉倒,现在不行,经济开放了,好东西和坏东西都进来了,像美国个伤风感冒,中国一块受。没办法,这就是“地球村”、“WTO”、“全球一体化”的真实含义。

危机的历史

之前的大半个世纪,发生了“石油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然后就是现在的“次贷危机”。

其实这是一脉相承的,它都源于全世界的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

只是表现在发生的主体的不同。

就像一家子,一个老爹几个儿子,当然老爹的地位一定要说明白,不是生物原因,而是实力,谁强谁就是爹,如中国五代十国的“儿皇帝”48岁喊38岁当爹一样。

现在世界结构,美国是爹,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是老大,日本是老二,中国可以算作老三,然后就是巴西、印度、韩国等等国家。

以前是,老四、老五、老六家里揭不开锅,老出现经济危机,需要老爹或者老大救助,但救助的时候,老爹附带条件,下次家庭会议的时候,一定要维护老爹的尊严,不许动不动就反对老爹的主张,这最主要的变现在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减免债务、主要是美国贷的款,华盛顿会议),。

但是哥几个中,有不听话的,比如“亚洲四小龙”,感觉自己小家庭收入日渐富裕,老爹给的家庭补助就不在乎了,开家庭会议老是和老爹对着干,后来,这几个家庭因为内部家庭收入和花费没有搞好,外加上老爹从中作梗,哥几个后来的日子比较惨。这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

中国,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个哥们,家庭住址比较近,在他们哥几个日子不好过的时候,中国也连带受了影响,以前,免不了出门打个招呼,上人家吃个免费的剩饭之类、借点家用工具之类,现在,人家日子不好,中国也就不好意思张口了,并且,日本这个邻居比较短,为了自己,以前带来东南亚这几个外出打工,后来也不带了(日元开始大幅度贬值),自己先顾自己,中国实在看不下去,趁着家境好了点,就对他们说,你们实现过不下去,就到我家来蹭两顿(中国对外人民币不贬值),自己开始勒紧裤腰带(扩大内需)、省吃简用,把这段日子熬过去。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前老三因为思想“极端”,老是想干掉老爹(用什么老鼠药呀、硫酸下害老爹),在驱逐家庭会议,后来老三思想发生了变化(首先要自己富起来,才能和老爹对抗),就不在明面发对老爹了,偶尔还会打声招呼“老爹早啊之类的客套话”。关系也不能香了,尽管,老三或老爹,时不时因对手一把,拆个墙角呀,或者,趁着对方不在,在对方门口撒泡尿等不光明正大的举动,但是,当着面都不说什么,心理明白。

老三(中国)很深刻认识到,不能和老爹对着干,这其一,其二,要想把老爹推翻,自己当家长,还得好好利用老爹的资源,和老爹合作(这就是我们的对外出口导向型战略,用出口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老三和老爹的合作,使整个家庭气氛良好,以前在饭桌上,尤其有好吃的饭桌,一般都是老爹、老大、老二,或者老七俄罗斯入席,没有老三什么事情,当然老三时刻记在心理,老七能参加,是因为,个子大,打架很强,不给上饭桌,容易犯浑,说定那个小家庭被子、或褥子被烧等等,老爹、老大和老三有点怕,犯不着。后来,老爹看老三表现不错,也偶尔参加他们几个的饭桌会议,尽管不能吃很多,很看见人家吃什么,已经很开眼界了,尤其,他们几个打盹的时候,还能偷吃一把(参加什么G7国会议等)。这是老三更加认识到,要想打到老爹,当上家长,必须更好的利用老爹。

因此,出现了,老三拼命省吃俭用(大力发展对外出口制造业,建立世界工厂),供老爹消费(都出口到美国,并大量买美国国债)。老爹很满意,也很高兴,但是、老爹也害怕了,因为欠老三的东西太多了,大约家里的钱有15分之一是老三贡献的。

同时,以前都是老二给老爹钱化,另外东南亚、拉美其他哥几个也给,因为老三的加入,竞争更加激烈了,以前给把椅子什么的,现在之能是个小板凳了,所以,其他几个人对老三也是不满,谁让最近一段时间,老是在老爹面前献殷勤呢,所以,在互借什么东西的时候,不愿意(对外贸易方面,老是职责中国倾销、开始搞一系列关税限制),老三很被动。

后来,老爹家里财物发生了失窃实践,因为,老爹不太注意监管(次贷危机发生),老大,经常把家里的贵重财物寄存在老爹家里,因为,老爹为了要面子,回给点好处。这次被盗,损失严重,并且,因为老大家紧挨着老爹,在失窃的时候,也捎带着丢了些物品。所以,失窃一发生,老爹和老大对外宣布,减少消费,省吃俭用。

因为,老三哥几个,一致将老爹的消费作为大头,老爹消费了,哥几个以前存的很多东西就烂家里了,以前,老爹借老三、老二等哥几个的钱,也很如数还回,打点折,是不可避免的(美国,逆差增多,就开始大力发行美元,变相减少美国债务,美国近50年就是债务经济的具体体现),倒霉就是老三几个。

老三现在也开发反思,以前的经济战略对不对。

这就是次贷危机的历史渊源关系。

我们用戏说的语言,来调侃次贷危机,是希望把更真实的东西摆出来。

次贷危机,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自身弊端所产生的异物,而是有人为力量在施加影响,当然并不是说,美国希望次贷危机发生,而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次贷危机被无情的转到其他国家了,也就是说,哥几个宝财务都放在老爹家里,老爹不需要曾当失窃等连带责任,老爹当然疏于监管,并且,有可能和盗匪合谋。

次贷危机的本质

下面我们再用真实的经济语言,来简单的描述下次贷危机。

在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并且,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大量的美元流入美国,导致美国升值,人们对美元更加忠心。

同时,另外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信息产业的兴起和繁荣,随着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建立,美国大量的低端产业开始转移,高端产业,金融业成为美国的绝对支柱产业。

在2001年的时候,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美国为了避免本国经济的下滑和衰退,开始降息刺激经济发展。

在格林斯潘时代,降息推动经济时代是常用的手段,因此,在美国民众当中,有了只要格林斯潘在,不管美国总统是谁的说法。当时,美国连续长达15个月的1%的低利率。

美国的低利率,直接刺激了投资再生产,并且由于,新型网络经济破灭,人们开始注重传统产业的投资。房地产业成为美国在21世纪初,最为耀眼的产业之一(自住房拥有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有63%上升到69%)。

房地产业的强劲发展,同金融业密切关联起来,同中国不同,中国的金融业处于金融管制阶段,金融衍生品几乎处于起步阶段,美国不一样。

因为低利率,并且,一些舆论宣传,开始了美国的大范围有房梦想,这是美国房地产业拥有住房率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它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就是金融创新。

一些收入不高的,达不到门槛的人,开始拥有住房,他们不是通过收入支持房贷,而是靠房价的提升来供房,这种方式,将房子完全交给了社会来供养,经济好的时候没事情,不好的时候,就是现在的这么回事情。

美国经济不会一直走好,因为,美国是靠中国、石油出口国等国家大量的购买其国债来维持的,因为,美国采用低利率,美元面临极大的贬值压力(很国家准备抛售美元),大量的资金外流,因此就有了美国与中国无理由的经济贸易摩擦。美国必须调整利率,并抵御美国的贬值和国内的膨胀。

美国为推动经济发展,大量增发美元(美元贬值、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价格暴增),但是,国内膨胀不太明显,直到2005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与美国塑造的“制造——消费”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在最近五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3.%以上,而其他三十年时间都是在3.3%左右。因此,就有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美国的大把花钱,是对世界的贡献。

这个全球发展模式,还得有制造方,那就是像中国这样的,省吃俭用,勤于奉献的国家。这个模式在70年代就建立了,当时制造方并不是由中国担当,而是由拉美、东南亚东国家,可惜这些国家实力太小,搞了两次危机之后,老是喘不过气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加入到这个行列来,一方面,进入世界大家庭,感受下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总结教训,既要发展,又要防止落入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样的被动局面,就得,减缓资本帐户开发的时间和速度(至理名言),又得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省的被美国偷袭的时候,没有钱还债,因此,中国成了世界上最有钱和最没钱的国家。

中国等国家的纷纷对美国出口,抵消了美国大幅度消费导致物价上升的风险。美国人很幸福的低价消耗的来自各地的产品。

中国世界工厂的建立,“MADE IN CHINA”,

因此,就有了郎教授的,中国制造业的种种论述。

中国的困境与选择

实际上,建立这样的世界发展模式,必须有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必须有中国这样的国家,像地球的两极。很显然,美国这种,只管花费,印钞的角色很爽,中国这种省吃简用,勒紧裤腰带的角色很苦,这种秩序是不会长久稳定的。

像中国的新劳动法、节能减排的做法,都是在为了改变这种模式,而发生的,因为我们消耗了太多的资源(世界30%的煤,10%的石油等等),搞得其他国家都意见,大家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凭什么就你那么多,而且还产生那么肥料(废料)。

因此,“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自我的全面调整和修复,而这个修复因为中国的参与具有了重大不同的意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调整。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中国未来经济新形势。

中国V型调整形势,中国的U型调整方式。

这两种方式,是中国主流观点比较认同的方式,其中第一种比较多,而且在众多主流媒体宣传的也很多。

第二种调整方式,在专家学术界比较多,但是主流观点宣传的不多。

我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一样的地方,认为,中国政府都会对经济行使很强的干预力量,大范围的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不同点是,V型方式,注重短期,直接投资,短期经济快速回复,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较擅长的。

U型方式,不仅在短期投资,更注重消费的挖掘,从历史经验看,消费的刺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两三年是避免不了的。消费的挖掘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最为重要的一环,尤其中国这种情况,像一个得了大病的,猛药治病,更需慢药调养。

媒体更多宣传V型方式,我想大体原因是这样的。

一个不太了解整个中国生病历程,突然晕倒,大声疾呼要猛药治病(一般急性记者,感觉有俩把刷子5%)。

一个是中国对媒体管制很严,肩负起提升信心的作用(资深财经专家,想说真相,被主编把关,郁郁不得而终1%)。

一个是人云己云,凑热的家伙,以炒作为宗旨,视为必胜奋斗之使命(共产党比较喜欢,也比较恨这种人)。

为什么我比较赞同U型调整方式

除了我们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起因,和在当期“次贷危机”下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外。

我想我们本身已无法承担起这样的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了。

薄熙来做商务部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段话,引起了社会很激烈的讨论。

中国出口10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飞机,我们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当然这句话不是原话,大体意思是这样说的。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导致中国产品的经济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

表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中国的资源还能维持多久。

对外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转化为谋求消费能量的竞争。

因此出现了市场比较搞笑的一幕:一个人要买个另一个人苹果,买的人嫌价格太低,要求提高价格,否则跟他急(表现为我国产品屡受各国优厚待遇,在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墨西哥等等)

其实,在前两年,中国已经提出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老胡的科学发展观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或者根本意义上,就是转向内需,我国总是比较喜欢解决国内短期的事情,十年前,我们提出扩大内需,将很多国家包办的,推向市场,房地产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在哪个时候,那时,名字比较正,主导产业。

当时,朱老板考察深圳的时候,万科的老总王石,被召见,向朱老板提的建议,朱老板认为好,自力更生,求人不如求己,将房地产市场彻底市场化,其实房地产市场化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就,抵押贷款的推行,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跟进,是很难的,当时金融市场的跟进支持,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原因除了国际上的,国内就是坏账太多,按照美国的行业标准,中国的银行可以倒闭三次,有的四次,五次,但是中国的银行没有倒闭,因为是国家信用,人们信任银行和信任国家一个道理。

除了房地产之外,教育、医疗,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这几样改革,在后来的五年中,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争论,我想这也是改革过程中所要发生的,走了这么多年,这么长的路,回头总结一下,发现有些不对,心理犯嘀咕。

其实,98年的扩大内需,从实际效果来说,远没有达到希望的,这个政策直到三年后开始显现成效。

个人认为,当时的政策对中国经济进一步下滑,有个缓冲作用,但是,推动腾飞,谈不上,恰好这个时候,中国加入WTO,通过与外来的经济互相帮助,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好的迹象,加入WTO,是中国经济由内需拉动型的视角,彻底转向了出口导向型,并且,总结了东南亚哥几个深刻教训,暂时开发资本帐户,防止,美国恶意冲击,还要保持高幅度的外汇,应付外债,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权。

因此,中国从98年,冲出经济8%的门槛,是出口导向型的结果。

这也是我们后来几年,在很多人争论这个政策的时候,中央政府的精英们,致力于对外发展,你们争论你们的,我干我的,坚决执行邓的作风,不争论,试一试,看一看,行就猛进干,他们知道,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点,当然是短期利益。

直到这次“次贷危机”,我们很多实干家,还是将出口作为重要的战略,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根本没有转化思路,到了07年,混不下去的时候,一方面是美国需求减弱,这还不太明显,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大幅提高产品的成本,很多企业受不了,因为对外,竞争太激烈了,国外的钱就赚几美分,哪个环节弄不好就赔钱,所以,做外贸的制造企业,挺不容易,除了走成本钢丝之外,还就是组织一帮律师,和其他国家打官司,真是长见识。

成本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际因素,中国很多东西的原料,不是中国内地可以源源不断的低价提供的,除了中国自己有的(自己有的,我们一直发扬国际主义作风,能不要钱的就不要钱,非要不可的,少收点,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价格管制,像什么煤、粮食等等),但是,其他的比如,铁矿石,石油,都要进口,进口可是要花费成本的,印度涨价,澳大利亚涨价,俄罗斯涨价,石油输出国涨价,搞得中国政府很郁闷,因此不得不这些国家搞好关系,造成假象,“看咱哥们多好,你那些东西能便宜点就便宜点,生意要长久做吗”之类的客套话。

还有就是这些商品都是美元交易和计价,中国和其他国家交易,都得换成美元什么的,才行,美国不地道,趁着自己可以造真币的权力,忘乎所以,一个劲的造,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上升,这些都是和资源的本身涨价纠缠在一块呢,外加上,全球投行和对冲基金的炒作,也就是郎教授所谓的定价权竞争,搞得乌烟瘴气,这些通货膨胀都传递到中国内部,也是PPT高居榜首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美国发钱发多了,给了中国和其他有大量外汇的国家。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扩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又受到美国为了逃债,大量发行货币,将膨胀传递我国国内,使得,我们的竞争力大幅下降的怪圈,中国近几年就是在这个悖论东西中来回来转转。

我们为什么走不出去,因为我们相信了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可以推动经济的大幅度发展。

我们为什么走不来怪圈,因为我们坚持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比低价损失点,相比一比,有点好处。

我们为什么走不出悖论,还因为,我们实在太想在短期内崛起,发展速度成了我们一切行动的纲领和座右铭。

在这样的战略格局下,我们形成了低消费、高投资、快出口的产业结构模式。

这样的结构模式,严重依赖外部经济,并且,根据全球产业分工,我们依靠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承担起了最低端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因为加工制造的资本密集型,对中国的就业带动不占据主流,也因为它的底层生存性,对劳动的收入提升,并带动消费更加不明显,直接导致了中国一个奇怪的“高发展,低收入,低消费”的其他国家没有遇到过的现象。

低收入表现在,前几年的民工荒,企业不像给高工资,他拿不出来。一个新劳动法搞得很多企业破产,就是这个道理,对外竞争压力太大了。我们国内的市场太弱小了。

“次贷危机”将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

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这是中国经济在对外经济战略的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是,没有次贷危机,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总是要破的。

因此,我们不要将美国的“次贷危机”说成中国经济陡转之下的原因,这种说法太无知了和短视了。

这是中国与美国,谁也搞不定谁,但是中国的钱很多在美国,有灰飞烟灭的危险,就相当于,我们经常计算,中国人民币升值,导致100个国家大剧院消失了。

中国的“救市”措施

面对这次危机,胡同学和布什班长通了很多话,表明决心,一定要救市。

中国之说以这么积极,被套牢了,像98年,尽管外部狂风暴雨,但是只要专注内部就可以了。

这一次,我们除了防止布什同学尥蹶子,还要自己勒紧裤腰带。

国十条 四万亿 大手笔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我想说说的评价

国十条一出来,企业,专家、学者评价的很多,歌功颂德的多,批评谩骂的少,媒体更是如此,什么“果断,英明”之类的混账词都出来了(中国的媒体一般都是党的咽喉,宣传器,不得随便乱说,有好处,有坏处,比方大地震,总体评价好,当中也有比较恶心人的)。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一定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背景。

一个词,挤出效应,这是我们98年政策的教训,在那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之所以保持从紧,九五九六物价实在太疯狂了,朱老板有点怕,比较小心,正因为这个小心,国家投资,花钱的时候,大量发债,挤占了消费支出,扩大内需效果打了折扣。

这一次,当然是要避免这个教训,没有钱,怎么投资发展。

第二点,就是政府强调出手要快,要重,要准,当然是政府强调的,快自然做到了,但是还是慢了点,中国经济预期已经出现了扭转,不光中国,全球经济都是一样,国家破产都了说法,何况中国慢了点。但是准,不敢说,需要时间检验。后面也有分析。总体上说,“快”还占了点,比人们预想的出手要快,货币政策也是如此,这已经创造中国历史了。这也符合温当家的,提出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要重,按照98年,当时发行了1500亿国债,占到中国GDP的3%左右,撬动了15%的投资。

这四万亿中,中央出手的占据11000亿,因为很多投资计划已经在十一五确定,只是提前释放,所以打个5折,也在5500亿,加上增值税转型,有1500亿到2000亿的节省,大体在7000多亿,大概也在3%左右。

要准,这个是比较争议的话题,

从出让国十条前两条来看,中央政府开始注重民生,并且从目前媒体上发布的小道新闻来看,发改委酝酿提高工资等方案,扩大内需是中央政府立足点。

但是媒体宣传来看,更多是注重大项目,比如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延续了上项目,铺摊子的路子,媒体的的反应也反映了政府官员的心声,尤其是地方政府。

上项目投资,属于增量,没有那么多枝枝节节,是人的比较喜欢这种方式。

但是,国十条重点扩大内需,内需必须依靠消费,这是高层达成的共识,我现在还看不太清楚,是否是经济战略模式的转型。

从十条政策来看,第三条涉及了教育、医疗内容,第八条涉及收入的提高,第九条涉及企业税费的减免等,

但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内需扩大及经济转型方案,尽管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等问题,经济层面上的方式方法还不完整。

最主要就是政府公共职能的完善,和市场直接权力的退让,公共职能最重要就是目前财税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没有这一条,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搞不好,利益问题,老百姓还是不敢花钱,消费上不去,经济转型无从谈起。

市场管理权的退让,主要的就是价格管制和行业准入管制,让不同性质的企业有更多的空间和舞台,尤其民营企业,对内开放。

还有就是减税,我们看到了增值税的转型,但是政府整体减税势在必行,中国是个高税负的国家,税费占据了40%的GDP,不正常。藏富于民,是经济转型最根本的保证。

所以说,准还谈不上,因为中国缺少这样的机制和文化。需要点时间建立。

这方面,地方政府的十万亿投资计划,更反应了这一点,在保障性安排方面太少了,都喜欢上项目。

所以,我们算算,中国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多长时间。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当前经济发生的是是非非

这就是中国近几年面临的最为核心和急迫的问题。

扩大投资在生产,而不解决核心问题,几年后病更加严重。

所以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治大病需要动手术和细心调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4939.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财政分权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财政政策也具

声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中国当前经济发生的是是非非》为网友冷心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