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经济问题,首先这里要更正一点自己对经济研究的表述。之前对于国际经济危机的论述,提出各国要适当控制通货发行,以避免随后的货币混乱。但是如今危机各国经济即将普遍出现的通缩,使我认识到虚拟经济的资本消亡的影响,事实上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影响的严重性还包括货币发行。这里面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当前经济中的流动性很多处于账簿数字处理状态,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货币的流通,流通货币与流通商品的规模等价关系已经因为虚拟经济的变量而发生变化。巨量的资本的消亡,同时消失的还包括大量的实体经济流动性货币符号。所以现今的结论是,在以救虚拟经济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流动性投入不管是发债,借款还是货币发行,其实对整体经济的的后续作用意义没有区别,只有当资本市场重现活跃之后,货币发行的乘数效应才会加快扩张,才是真正值得注意的时候。资本消亡同时进行适当发行货币的资本增补应该是挽救经济的可考虑途径,但是要处理好投入资本的分配关系,消费、生产还是流通环节,要了解清楚才能投入,不然会导致经济结构发生问题。所以对于我国经济危机中的流动性稀缺,在信用有保障的情况下,央行适当的可以扩大货币投放,甚至超额借出资金,也即可以扩大个人、企业低息借款、发债、央行融券规模,之后等经济恢复再看情况扩大央票回笼资金。
最近中央一系列挽救经济的政策中,货币政策明显停滞不动了。就我国的投资结构而言,财政政策的过度应用后续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只要保证经济不崩溃,还是要适度控制规模,特别是地方的产业化投资,必须尽量取消,不要一阵风借机瞎搞。而货币政策,就上述认识来说,还有推动的必要和余地。一方面利率下降还有余地,个人认为控制在3-4%然后相对稳定是比较合理的,另一方面,要扩大货币投放,之前股市消失二十多万亿,估计房地产价格下降还将消失几万亿,这么大的资本的消失,即使以5倍乘数效应算,至少也会形成5-6万亿的流动性缺口,所以央行应该可以适当放宽货币投放,特别是有可能尽量进行财政和企业融券方式借出投入民生工程。这部分与发行国债不同,同为赤字财政,但发行国债会挤占国民经济流动性,发行货币方式的融券,是扩大货币资本投放。
在保证经济不发生崩溃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救活经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政策,当前是众说纷纭。今天看到有一种说法说要壮士断腕,取消出口退税,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说法。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提法。上周本人回了一趟老家,家乡是以民用陶瓷业为支柱产业的一种产业结构,而且出口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今年来相关企业因为之前出口退税的一步取消,全面进入亏损状态,很多企业是在出口退税恢复后后才能勉强维持。如果出口退税政策一步到位取消,相同的状态不知会发生多少,而这部分是中国就业的大头。我国很多相关企业的产品一直没有很好的进行产业链整合,国际竞争力不足,或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很多是靠国家退税补贴在维持,这种发展格局是有待转变,但是根本的途径不是一刀切。今后是要逐步降低甚至取消非支持产业产品的退税补贴,不过必须要有个过程,要先行预告逼着企业着手做好准备。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心急是要出大事的。
这次我国经济遇到困难,有两个因素很不利我国企业应对危机局面。首先一个是我国的信用基础明显薄弱,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没有信用基础,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不牢靠的。一有风吹草动,银行就收缩,对危机的缓解和挽救十分不利;其二,我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没有发展起来,一有资金困难,企业即使想高息融资也没有渠道,往往一步就制之死地。这次长三角据说企业的倒闭潮没有珠三角厉害,除了珠三角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珠三角倒闭增多的因素外,应该就是得力于长三角的地下高利贷的发达。但是这也存在危机,如果整体经济局势没有很快好转,长三角的资金链条发生问题,后果会比珠三角更严重。希望这次危机中中央对中小企业的重视,能够在债券市场的培育上有所突破。
由于就业形势的恶化,有些地方的最低工资的控制暂时取消了,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在通缩的情况下,降低工资是必然的,总比裁员要好的多。对于我国原来出台的产业升级政策,我还是呼吁要尽快调整,新劳动法要尽快检讨。关注民生必须通过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关注,而不是相反因关注民生而影响经济发展,本末倒置或是社会公正激进调整安排是要不得的。同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行政安排有必要检讨检讨,以行政方式直接干预经济的发展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广东省还在进一步强调,除了负面成本的加大外,未必于经济的发展有利。至少倒闭和外迁企业的增多,其影响不是一家是一家那么回事。现成的例子是,据说江泽民等领导人到过的深圳南岭村倒闭或搬走了几家企业,周边所有配套行业基本关门,经济一下子塌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