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酷的冬天,让每个人都快乐地工作并不容易。但管理层的一些做法可以降低糟糕程度,让士气低落的员工振奋精神。最简单和廉价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你做得很出色!
2009年的春节前夕依然很忙,在往年,这是会被周围的朋友们“友善”地笑话的。但今年,得到的是更多的“艳羡”——“还是忙些好呀!我们那里已经开始停薪休假了,年后估计得考虑裁员了!”
听到这些话,刚开始还有些沾沾自喜,可当这类的话在你身边越来越多的时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是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这个经济环境日趋恶劣的大形势下,谁都会切身感到阵阵寒意。
深夜加班回家的路上,开车顺路捎上一位同事,据她讲,她老公就职的那家著名的IT公司已经开始用无情的裁员来庆祝新年了。那家前两年还超级辉煌,昂首迈向“全球化”的公司,员工的士气从没这么低落过。由于裁员(对外、对内都叫“部门整合”),她老公现在干着三个人的活,工作上的重担自不必讲,最可怕的是公司里还有减薪的传言。
“办公室现在安静得吓人;由于我的朋友大多已被解雇,周围甚至找不到什么人来发发牢骚。最糟糕的是,我担心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没几天,我也收到来自上海的一位朋友的邮件。
这两件事很可能诱使你得出这样的结论:对那些迄今为止仍拿着高薪的成功人士来说,如果有一件事比遭到解雇更糟,那就是未被解雇。对于这些人来说,2009年这个不那么快乐的春节会是一场由恐惧与苦役组成的“炼狱”。
这个结论或许现在还有些道理,但其正确性不会持续太久。我在前不久的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个专栏中就看到这样一个观点:与在职者相比,失业者面临的严峻形势将会越来越糟,而在职者的痛苦终将开始消退。这不是因为经济形势将得到改善,而是因为这一严峻形势本身将促成更健康和总体上更实际的工作态度。
在过去的十年里,富有的专业人士阶层对待工作形成了一种日益病态的态度。我们将工作和丰厚的薪水视为理所当然,如果奖金没有比前一年更多,我们还会愤愤不平。我们要求工作本身要有意思,更加危险和荒谬的是,我们还要求工作应该有意义。
所有这些要求导致的结果,当然就是不满。我们已经登上了管理学者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的最顶端,却发现金字塔顶的空气果真非常稀薄。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我发现迄今为止,身边的那些资深专业人士,他们的基本需求早已得到满足,因此备受煎熬的是他们的心灵。他们哭喊着:帮帮我,我很空虚;或者更糟: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冬季”来临之际,我有一个新的发现——这类痛苦的抱怨开始逐渐销声匿迹。当一个人的工作朝不保夕,而储蓄又日渐缩水时,寻找工作的意义本身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工作的目的也变得更为简单:为自己和家人提供食物与住房(必要时支付教育费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获得的任何盈余都可视为一笔外财。一旦我们的期望值完全适应了这种新的现实、一旦我们将赚钱视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更强烈的满足感就会随之而来。
关于降低期望值可是有很多说法的。有调查显示,女人在工作时其实比男人更加满足,尽管在工作量相同的情况下,女人收入更低,并且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活。原因很简单:女人对职业生活的期望值更低。同样,尽管气候寒冷阴霾、最高税率达68%,丹麦仍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坚忍克己的丹麦人对生活没有那么多奢求,而是清心寡欲、敝帚自珍。
从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爬下来是个既痛苦又缓慢的过程。不过,管理层的一些做法可以略微降低这个下行过程的糟糕程度。让士气低落的员工振奋精神,最简单和廉价的方法就是告诉他们,他们做得很出色。这种方法一分钱都不用花,但多数管理人员还是对它如此排斥,其原因已经成为办公室生活的最大谜团之一,他们希望为自己工作的人承担大量工作任务,他们不断唠叨着让别人完成任务,同时却又批评着下属的表现。
在《沙发上的领导》(TheLeaderontheCouch)一书中,凯茨·德·弗里斯教授引用了一位首席执行官的例子。这位首席执行官承认——“每天走进办公室时,我既能让手下1万名员工的生活变得悲惨,也能让他们变得积极。做到这两点都不难。”
一位曾在HP工作的管理专家告诉我,和我们相比,跨国公司经历过更多的“冬天”,它们往往在“冬天”里首先要做三件事:一是重新制定战略规划;二是培训人才;三是完善规章制度,为下一次腾飞积蓄力量,做好准备。其中,在培训人才的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心”。
在这个“冬天”,要想让你的员工快乐起来,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管理人员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把员工逐个找来(集体谈话是懒惰的表现,也会让效果大打折扣),对他们说:“谢谢你,你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