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 全球博弈 中国货币政策居下风



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期的货币政策既体现出与国际联动的特点,也表明尚未走出被动跟随者的角色——独立性、前瞻性仍需加强。

10月29日晚,央行宣布:从次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27个基点;下调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至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至6.66%,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10月30日凌晨(中国时间),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

普遍认为,中国本次降息的背景之一,就是市场对美联储再度大幅降息的强烈预期。

 

货币政策似“过山车”

 

在评价央行本次降息动作时,德胜基金研究中心接连用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字眼:一月之内两次降息,频度之高前所未有;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实为近6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81个基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事实上,本轮首次降息的时点也非常出乎意料,发生在9月15日。这也是在持续4年加息周期后的首次降息,当次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了27个基点,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跳了100个基点;第二次降息发生在10月8日,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了27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

货币政策的变化,被业界视为趋向宽松的“拐点”出现——而仅在此前3个月,货币政策还体现为加速紧缩趋势。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央行连续8次提高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从5.58%提高到7.47%,累计加息幅度达189个基点;自2003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2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最近一次就发生在2008年6月10日,且骤然上调100个基点、至17.5%的空前高位。

货币政策由紧到松,变化非常剧烈。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由货币政策产生实际效应均至少需要数月时间所决定,最近一次的紧缩政策尚未显效、突然又趋向宽松了。也就意味着,新政策是对上一次的纠偏。

而在政策趋势逆转之后,分析师纷纷预计:年内仍会有降息空间。

申银万国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我们预计年内还会对称性降息一次,幅度为27个基点,明年全年会降息4次。”

更激进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香港分行分析师Ben Simpfendorfer则预计,不排除今年底前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在2008年2季度前,可能还会有最多6次降息。

 

被动、跟随式的决策?

 

当然,货币政策的变化是缘于经济形势和最高决策层对宏调目标取向的变化,在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表的通货膨胀指标得到暂时缓解之后,“保增长”成为首要任务。

但是,这种改变是否来得晚了一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同比也出现回落趋势。但是,这并不是刚出现的新情况——自去年第二季度至今,国内季度GDP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回落。同时,从电力增长、港口吞吐量、还是财政收入等,也均早有预警信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殷剑峰甚至认为,2005年就已显现出经济下行趋势,只不过当时人民币汇改促成房地产等行业的繁荣,暂时掩盖了经济下行的迹象。

货币政策的转向,是否晚了一些?

就此,可资比较的是美联储的政策调整。早在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露头时,美联储即采取了相应政策(只是力度仍不够、对风险扩散的严重程度有低估)。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决议下调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至4.75%。美联储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

上半年经济成长温和,但信贷状况收紧有可能加剧房市的修正走势,并在更广泛层面上限制经济的成长。几天之后,美联储委员、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的发言再次显示,已预见到美国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

2007年9月的降息,结束了美国自2003年6月以来的信贷紧缩政策。较中国提前一年,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货币政策“保增长”。

尽管迟缓转向,但央行的政策仍在继续受到质疑。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减息的举措应该一次到位,“减息0.27个百分点根本不管用……既然看准了,该到位就到位,把市场、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树立起来。"

近似的指责,也存在于对人民币汇改的质疑。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进入了“小步快跑”的升值阶段——2006年5月15日首度“破8”(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下同);2007年10月24日突破7.5:1关口;2008年6月10日首度“破7”。至10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8270,汇改至今累计升值15.82%。

但对于汇改,同样有观点称:应该更早些时候就启动,并应尽可能一步到位、以避免“热钱”基于套利预期而源源不断进入。一些数据,似乎支撑了这种见解:采用外汇储备变动额减去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方法计算,“热钱”在2006年为466亿美元、2007年更高达1170亿美元;此外,还存在虚假贸易因素,如2002年至2004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分别为304亿、255亿和321亿美元,相对比较平稳,但2005出现飚升,当年至2007年分别为1020亿、1775亿和2620亿美元。

金融监管联动短板

 

作为对国内经济和金融进行“总量调控”的工具,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还需要与其他监管机构及其政策做妥善协调,但近年也存在一些问题。

 全球货币政策 全球博弈 中国货币政策居下风

譬如,2008年6月10日,A股已自历史高位下跌一半、中国证监会已提出要“维稳”,但央行骤然加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结果当日上证制度大跌7.73%,3000点也很快就失守。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步子失调,被视为重创政府信用、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国内虽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长期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存在一套协调机制,即“一行三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只是未得落实。

2003年6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就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起草了“三会”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9月18日召开了第一次监管联席会议。2004年3月18日,召开了第二次监管联席会议。但此后,类似部级联席会议便罕有召开,并且央行都没有参与。一直到2008年7月11日,银监会主动与央行、证监会、保监会沟通,并有监察部的协调,才再次召开了有央行参加的“一行三会”联席会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5420.html

更多阅读

2013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 2016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位于 山东省 | 西部网 微博 | 2013年09月22日10:16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通过运用《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89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评价,产生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

转载 福布斯:全球税负“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排名

原文地址:福布斯:全球税负“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排名全球第二”作者:小顽熊大义我国政府的“超经济赋敛”是举世无双的,税收之外,还有收费;税费之外,还要垄断民生必需品;民生必需品之外,还要垄断全部房地产交易;垄断房地产交易

全球只有中国大陆的城市禁摩 中国哪些城市不禁摩

全球只有中国大陆的城市禁摩,香港、台湾或者是日本的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地少,但没有禁摩一说。如今什么都流行与国际接轨,主张禁摩的人士把封杀摩托车也作为“接轨”的措施和标志,是形象工程,是政绩工程。瞧,中国已没有了摩托车,代之而起的

声明:《全球货币政策 全球博弈 中国货币政策居下风》为网友人走茶会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