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日前透露,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酝酿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分配的改革,除了适度提高征收比率外,还可能会改变过去的分配比例,给予地方更多倾斜。此外,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今后无证勘查开采和矿业权人违法违规将记录在案。

不容置疑,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有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改革方案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但笔者认为,在现实情况下,如果一味地靠做大矿产资源补偿费“蛋糕”来保障矿产资源显然是行不通的。 首先,我国依据《矿产资源法》早已全面开征了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现行的征收标准就已经很难到位,如果再提高征收比率,那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大的采矿权人如石油、煤炭、铁矿等,基本能够按规定申报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部门对其征收管理也比较到位。但一些小的采矿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就不能做到按期申报,有的甚至无账可查,有关部门只能按定额征收或简单测算征收。有的企业虽然据实申报,但因效益差、货币资金不足等原因,也影响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纳。 其次,已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也没能做到专款专用。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应用于矿产资源勘察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部门经费补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截留坐支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存入征收部门过渡户用于补充机关经费或基本建设支出,有的交当地财政用于平衡预算,很少安排矿产资源勘察项目和保护项目。因此,我国开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多年来,一些地方的矿产资源勘察项目和保护项目资金依然全部靠政府财政安排。 此外,如果过度地提高征收标准,势必增加采矿企业的负担。这是否有悖于中央政府提出的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在我国采矿企业包袱多、负担重、经济效益差的条件下,税费负担对采矿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开设,使得采矿企业的税费负担日益沉重。过重的税费负担,极大地限制了采矿企业的发展,这极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我们知道,开征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和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得越多越好。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我国的入世,使得我国采矿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从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及政策等诸多方面来深入思考采矿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策略,而不应因为矿产资源保障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就把矛头直指矿产资源补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