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主要央行再度各自降息,人民币一年期基本利率降低了0.27%,从3.87%降到3.60%,美元降息0.50%,从1.5%降低到1%,这是美元基本利率自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
如果把资金当成商品的话,那么加息就是收富于国,降息就是在还富于民,同样还富于民的方法还有减税、降低贷款条件等手段。降息就是在通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来让更多的人使用资金。
新一轮降息之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息差额还有2.6%,GDP增长差距依然在6%以上,此两项的合计就是高达8.6%以上的差距。因此,要阻止热钱涌入中国、甚至让在中国的外资退潮依然很难。
那么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看看热钱什么时候会从中国退潮呢?
初步来看,只会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假如某一天美元的利息与GDP增长相加之和大于人民币,或者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比美国还低的程度,或者是资本的“后院起火”,需要资本去救驾甚至由于大的投行等金融机构破产或者被收购而导致其投资“变姓”。
此两者基本条件必有其一,但前者自然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而后者却是正当其时。
现在看来我们似乎还处在抑制热钱涌入的时候说堤防资本外流的话题,难免有些杞人忧天之嫌,但实质上外资退潮与其说是危机与灾难,不如说是时机——百年难遇的机遇。
外资退潮虽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长远。甚至在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下,外资已经开始在抽逃了。比如山东的那些一夜之间卷铺盖走人并欠下一屁股没有还清的债的韩资企业。同时,外资也不是我们想让他们撤离就撤离的,毕竟寻找到最佳猎物是不会轻易松口的,即使松口也会先贪婪地得到超值回报。
外资的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确实是弊端远远高于利益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在产业上:不仅是按比例所得到的那些海外股东的合法股权收益,更有在决策时的话语权,在人事任免方面的决策权,在采购与渠道选择上有意识地扶植,并为外资或者跨国企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助力,在企业制订资本运作策略时候的倾向性。
其次是在政策上:外资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控制使得政策制订与执行上都成为掣肘,在政策制订的时候投鼠忌器,政策执行的时候官民上下不一,动了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来源,也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第三是在民意上: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导向,抵制洋货的民族精神从根本上被瓦解了,毕竟排外也会关乎数以千万的民众的饭碗的问题,外资如此实质地绑架了中国政府与百姓——这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说:外资退潮不可怕,倒是很值得期待呢!
前文提到,中国由于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比较广阔的市场与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在救市中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并被寄予厚望,同时中国政府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但本人认为,即使参与救市都要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是坚定维持中国经济自身的快速稳定发展就是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的基本观念;其次是以任何救助都要建立在客观与量入为出的基础为原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自私”一些,——所谓自私就是从中国自己的民族利益多考虑一些,而不是发挥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资本按照三种不同方式划分,总是可以有两个池子的,或曰金融与实体;或曰国家与民间;或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的流动是逐利的,流动是原则是成本与收益的高低。比如实体经济的利益大一些,金融资本的力量就小一些;相反亦然。成本高一些,用的人就少一些。而阀门的控制权在政策。
在招商引资为政绩考核目标,在投资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而被寄予厚望的时候,很多资产被贱卖了,很多资源被收购了,很多龙头企业“变姓”了,很多官员被骂做卖国贼了。
使用资本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受到利诱的资本无孔不入。资本就是被放出牢笼的野兽,或者倾泻而下的洪水。洪水就是要漫过低洼地,野兽出笼就是要捕捉猎物的。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在资本与利益方面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因而金融资本是靠实体经济来得到利益回报的,而发达国家也是靠发展中国家的努力而生存的。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就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生存的依靠。
金融风暴给我们“收拾旧山河”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中国的资本力量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从资源类、龙头类的企业开始回购股权。
不管是从形象上讲还是从客观实力上讲,中国当前现实的国策是不谋求霸权也不做侵略者。即使面临低价收购外国资产的机会,也要在相对较低的价格把已经旁落的资产买回来。要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做侵略者。
首先是要去除国有和民间的区隔,国家的金融资本应该与民营资本合力对敌,一致对外。
以资本收购那些在开放期间被廉价出售的股权与资源。然后收归国有也好,国有扶植民营也罢,至少为了更稳健的发展,需要给那些合资的资产洗澡。先整理一下,改变“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状态,避免在政策上受制于人。以及政策执行的时候的投鼠忌器,只有如此勇于与国际投行的脱钩,才能拎出中国人自己的干干净净的东西。才能加大在产业方面的话语权。
其次,现实地讲,即使割肉也要勇于断臂。毕竟外资是在相对低价的时候吸纳,要让他们把吃的东西吐出来,也需要给予相应的补偿,那些都是成长的代价。但长远来看,外资参股甚至控股对中国的龙头企业与稀缺资源,都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状态,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拔除。
第三,在执行策略方面,这当然是个值得推敲的战略思路。比如可以先从资源、能源、关乎国计民生与战略发展的产业入手,从龙头企业入手,也可以先将独资转为控股、将控股转为参股,从参股转为剔除。如果暂时没有实力全部回收,就先夺回话语权再图谋后面的事情。
不要让外资再附在我们身上做吸血鬼。并让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