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衰退情况下,一个国家也有自己应变的一些办法,我们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拉动内需。通常情况下,连续几年我们的GDP是12%,那么这12%里面外贸大约占了三成,房地产至少占了两成,现在外贸这一块是不行了,这也包括美元持续贬值以后导致人民币被迫升值,升值的结果是外贸逆差迅速减小,出口量锐减。那么扩大内需不过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人们的生活消费类的,比如一个农民一年一个背心、一个裤衩,五个农民来一件西装,然后农民各种各样的基本消费再增加一点,那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关于物价问题,这也是内需的一个话题,10亿农民,要说现在的粮价、菜价、肉蛋类的价格,应该说不算贵,农民挣点钱应该的,况且化肥、种子、农药没有一样不涨价,他们也承受涨价的压力。再一个,农民手里有点钱是好事,农民手里都没钱,什么也不买,衣服补补再接着穿,该翻盖房子也不盖房子,该娶媳妇的时候也不给娶媳妇。城里人什么东西也卖不出去呀,出国又出不掉,所以感到物价高,是因为城里一般居民薪水太低,所以就形成这样一种两头翘,你压制农产品,农民没钱买东西,于是城里生产的什么也卖不出去,要是让农产品涨了,城里这块儿工资水平又上不来,于是又叫苦连天。这得需要有一笔钱补一头,让一头先好起来,然后就迅速的滚动起来了。
拉动内需的其中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产业。要像现在这个形势、这个格局,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像江浙一带、珠三角一带的老板把企业卖了,劳动力成本也高了,原材料成本也高,生产什么都赔,外贸也卖不出去。要这么做,那么这块儿的消费量是巨大的,如果城里人少吃点猪肉和其它肉类,它就必然要减产,少吃菜就要减产,你要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粮食,像三鹿奶里加点三聚氰氨,如果能整点土面能搀馒头里,小麦就得减产。可是那些毕竟属于生活消费类的,可怕的是经济领域里这种产业消费。产业链之间往往表现为一种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我们就是水泥的消费者,是石子的消费者,是钢材的消费者,是门窗的消费者,和它相关的,还是木地板的消费者,房子盖好了以后,家电卖得都多,大家搬新家的时候不买一套新东西吗?原来的床到这个屋都不一定合适,书柜都得换。产业消费一旦萎缩,这非常可怕。
那么卓达现在是属于在第二大部类上,在产业领域里,现在扮演着生产大户、更是消费大户这样的角色。我们一个大项目的建设,得有多少人就业,多少施工单位现在没活干,现在又开始有活干了,得需要多少辆运输车,得多少爆破机,得多少粉碎石头的,得有多少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包括钢筋、水泥等要大量消费。一个大项目的建设不会使钢材从4000升到6000,如果全国这么大规模投资的有100个呢?钢材就不会出现大量库存,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下岗,又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而且又拉动了相关上百个产业,一块儿在兴旺的发展。而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那么人们手里就有钱,手里有了工资,人们对通胀就变得不那么敏感。我记得30年前我刚调到《河北日报》的时候,当时地委书记张敬尧,我们一个记者采访,说老百姓买菜难,你猜他说啥?他说我怎么没感到买菜难呢?你当然没感觉到买菜难,地委书记要感到买菜难,老百姓连树叶都吃不上了。现在人们感觉到物价高,都是什么人感觉到物价高?手里钱多的人就不感到物价高,薪水本身就不高,再老失业、老下岗,说好听叫下岗,实际就是失业,那他受得了呀?所以说,生机勃勃的大建设,特别是我们国家所短缺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交通、能源、环保等这些建设,这应该是大上的,这是拉动内需,同时也为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雄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