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说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如同水库蓄水,蓄水过多与蓄水过少都不能称之为安全。怎么办?水库的蓄水量就要靠开关水闸来调节。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来说,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就如同水闸一样,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然而,进出口贸易对于确保来说安全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事实上,国家粮食安全要靠进出口贸易环节、国内生产环节、国内需求环节和粮食储备环节这四根立柱来共同支撑,而进出口贸易充其量也只是四根立柱之一。
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大丰收的年份是有的。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就要适当多出口一些粮食。否则,农民一旦没有了种粮积极性,中国就很难实现粮食安全的长久化。可是,国际市场又不是咱中国一家开的,并不是你想出口多少人家就购买多少,你想卖什么价钱人家就接受什么价钱。出多了,只能够造成国际市场粮价的下跌,最终造成多出不多赚的被动局面。
同样,中国的粮食生产出现歉收的年份也是有的。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要想心中不慌,必须做到手中有粮。为了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就要适当多进口一些粮食。可是,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定价权并不在中国人手里。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只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要采购粮食,粮价就会应声而涨,甚至中国在还没有打算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的时候,人家一看到你的粮食产量不高,就猜准了你一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因而,就如同股市上的庄家一样,国外粮商和投机者就会提前在低位收集筹码,然后拉高粮价。等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出手采购粮食时,国际市场粮价早就高高在上了,中国也只能够高位接货。其实,前些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许多粮食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粮价也必然会水涨船高。可见,进口虽然对缓解国内粮食供应压力至关重要,但通过扩大进口规模来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安全本身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很容易受制于人。
不难看出,对于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安全来说,的确离不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要将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安全的担子完全压在进出口贸易环节之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事实上,除了进出口贸易环节之外,国内生产、消费、储备环节也应当适当分担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安全的重任。否则,有可能会导致贸易扭曲,维护粮食安全的代价相应加大。
从国内生产角度来看,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出现在投入环节,特别是乱占耕地问题和产业生产资料涨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另一个是出现在产出环节,特别是,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过程中有机会取得强化自身主动地位。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农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终会化为泡影。
从国内需求角度来看,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粮食消费弹性不足的问题。“弹性匮乏”的口粮消费目前约占中国粮食消费的一半,而如果“弹性丰富”的非口粮消费增长适度,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现阶段除了在食品加工、饲料、酿酒等其他方面寻找粮食消费增长点之外,发展生物燃料在客观上也能够扩张粮食消费伸缩空间。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拿酿酒业来说,粮食多了,可多酿造一些酒,为多余的粮食找出路,农民也可以多拿些现金,少拿些白条。相反,粮食少了,就可以出台政策,适当控制一下酿酒业的发展节奏。反正,一个人不喝酒也饿不死。
从粮食储备角度来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储备大约占全年粮食消费的一半左右,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安全标准。由于国际市场粮价突破原有的周期律,近期有必要通过加大后备储备和周转储备规模来提高国内粮食供应的安全系数。
总的来看,维护国家来说安全是一件大事,除了需要靠进出口贸易环节这根支柱的立柱,寻求国内生产环节、国内需求环节和粮食储备环节等其他三根立柱支撑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