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局势 对中国经济局势恶化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



——对中国经济局势恶化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

本来像这类预见性的东西就像面对股市一样,可能测不准的时候居多。这里要推断中国的经济冬季到底怎么样,由于我们这代人(本人是70年代生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萧条,有的只是书上学习到的一些知识,要做描述也不会怎么准确。可是我的忧心让我还是想要说说。

一个多月来对经济的担忧有过几篇小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事实对形势发展推断的验证,我看到的情况是越来越不乐观。中国面对的这个经济冬季决不能乐观。目前好像我们是在看美国救市的戏,但如果目前的中国政府对策不积极、不对症,明年年中开始中国也许就将是与西方人民同病相怜。如果西方形势有所好转,那么将是反过来看中国人民哭泣了。目前西方的实体经济只是陷入衰退,如果其虚拟经济救转,实体经济的混乱有可能得到遏制。不然结局也一样很惨。长期看以当前西方的就是措施推测,本人持后者的看法居多,届时整个世界包括亚洲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而中国目前的实体经济是处于陷入混乱的边沿,崩溃一词可能更早使用在中国经济上,而不仅仅是硬着陆那般简单。最主要的是实业的破产潮将可能牵动债务链条的恶性发展,从而引发经济的崩溃。这中间最先崩溃的可能将是外向型企业,次之是房地产企业,接着是贸易、房产中介机构。而随着大量的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银行债务链条和民间债务链条的大量断裂,将会把大量其他企业和机构推向崩溃,包括出现银行危机。实体经济的崩溃将是毁灭性的,之后的大萧条的持续,就有可能将中国30年来的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不要怀疑这种可能性,由于政府一意孤行要推动产业升级,目前外向型企业的破产已经接近警戒线,房地产企业的大量破产紧迫眉睫,贸易和房产中介机构的破产也已经出现不良苗头。失业人口要不是有农村的暂时消化,危机估计已经爆发,但是下一步的中介机构的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将是大量的城市人口,失业危机的警戒线也已经在望。如果以GDP下降10%视作萧条,中国一旦出现房地产业的崩盘,将会很快发现自己处于萧条状态了。目前的债务链条的断裂还没有浮出水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的倒闭的出现,债务链条的断裂影响就将形成影响整个经济运作的骨牌效应,到GDP下降超过30%就是大萧条了。到那一步,国务院总理自杀谢罪都没意义了。

造成这种可能局势与现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不能只是说是外部环境的原因。一个是对之前总体经济的流动性的判断不准确,将政府投资过热和外资热钱理解成全面流动性过剩,长期执行通货紧缩政策,特别是面对由于外资收割产业资本收益制造的结构性通胀把握不准,进一步大力执行紧缩政策,导致近来的企业融资困难,经济景气不足,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同时还制造了民间高利贷的高危债务链条。第二是受别有用心“半桶水专家”的愚弄,政府强行推行产业升级政策,人为提高企业生存门槛,“要逼死一批企业好为新兴企业让路”,强迫进行产业迁移,导致更多的企业的倒闭。第三,对房地产、股市的管理干预的无知无能,造成股灾形成资本市场失效以致面对危机雪上加霜,还造成目前急需面对的房地产业的即将崩溃格局。第四,对于金融开放中对外资的迷信,几乎导致整个金融给外国资本绑架,对热钱游资的无能和对金融资本对市场的冲击的无视,严重降低对金融业的控制力,形成外资进出随时可能左右整个经济局势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如果挽救不回来,房地产的崩溃就是中国经济崩溃的大爆发的开始。

经济的崩溃,中国人民的生活有可能一夜回到改革开放之初。而更可怕的是整个国家可能陷入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的陷阱中难以自拔。这样的结局当然是十分可怕的。千万不能让其发生。所以,应该马上警醒过来,这两三个月时间还来得及挽救。特别是应马上撤换给西方当买办的那批卖国官员和学者,不然我们的美好未来只好最后给其陪葬了。但愿本人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也祈祷老天像西方金融危机爆发避免中国经济被国际资本掌控那样,再给中国以挽救经济的奇迹。

面对这样的格局,中国挽救经济已经必须下猛药了。当前核心问题是要调整产业升级政策,确保避免破产企业的持续大量出现。还要确保企业、银行甚至民间债务链条不出现大面积断裂;要尽可能启动内需,维持经济景气;尽快恢复房地产业秩序;尽快恢复资本市场活力。总之,怎样导致经济过热的举措,这时候大胆出台都不会有错。能避免经济崩溃就是胜利,其他问题都必须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逐步解决。

20081018

附录:近期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和对策思考的几篇小文。

中国宏观调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张五常12日发文《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国内一些所谓专家对此意见纷纷。我也是学经济的,看了大家的意见,虽说没有要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立意那么夸张,但是至少我是认同张五常的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的。至少这一年多来,我也是有点忧心如焚的。本来多年来不是十分紧张的天天盯着经济形势发展,总感觉形势不会坏到哪去。可近一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确实出了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前面几篇文章我就说过,目前经济形势已经形成危机,是人为造成的。

那么中国宏观调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昨天的博文《应怎样应对房价泡沫》还新鲜热辣,其中我说到了三个管理无能人为错误。

第一个失误。两年来还有一个严重的泡沫效应极端现象是去年的股市疯狂和今年的股灾。股市的疯涨意味着经济的泡沫效应值短时间内的极端虚长,短时间内的财富虚长效应是引发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导火线,也是推动这一轮房价炒作的助推器。前面的文章我说这一次我国经济发生目前的困难局面,是管理无能人为导致的。这起源就是推动前年到今年股市波动的没有多少合理成分的股改方案。

第二个失误。早在07年9月控制房地产的政策出台,我就痛心疾首直说愚蠢之极。我在强国跟帖中就指出,新政无疑最大的打击面是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近两年股市形成的增量资本要转化成实际资产,转化成生产力,就必须鼓励增量资本适当退出股市,投入实业,转成消费。而这样操作扶贫不就,抑富不成的房产新政,于国于民均为不利。要看到不少新形成的中产阶层正是形成于这一轮股市行情,如何帮助这个新形成的群体能够最终稳定在这个层面,是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格局调整十分有利的。显然让这部分人继续停留在股市坐等股市泡沫的破灭是愚蠢的,让这部分资产全部转化成非资产性消费更是不可取的,目前CPI的增长已经到了危险边沿。时至今日局势已经不同了。当时情况,可以股市泡沫消化房产泡沫,最终会有大部分泡沫转化成实体经济收益,基本能实现有效转化,我国经济有可能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房市新政把这个机会破灭不说,还造成如今的危机局面。这又是管理无能人为导致的。在如今的局面下,高房价无法转化,无人承接,当然是极端的泡沫,除了多破产或多被兼并几家公司,房价下降不用催促已是大趋势。两三年的调整期是少不了的,什么时候结束,要看这次股市泡沫破灭什么时候被消化掉,以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何时恢复正常运作。

第三个失误。(接上文) 而什么时候会有起色,还得看目前由于近期第三个大的人为失误——新劳动法推行等引起的外向型经济滑坡导致的影响国民就业、影响经济大局向不利局面发展的势头何时止住。在《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成为长期的基本国策的提法夸张了点》一文中我是这样表述的。目前由地产市场和股市恶化引发的资本市场的危机,是否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导致整个经济形势逆转,形势还不是很明朗。热钱幽灵还在转悠,过剩的产能还没有压缩,但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发展切实出了问题,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是必要的。特别是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恶性涨价、人民币升值、国内新劳动法实施导致劳工成本大幅度上升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占国民经济份量超过六成的外向经济发展出现影响国民就业、影响经济发展大势的不利局面。

三大失误一个连接一个,相互叠加影响,造成今日局面面对正在传播的国际经济危机是十分严峻的。要说出台相关政策的管理者不懂经济又说不通。可事情往往就是由半桶水的人太想有所作为造成的。有什么佐证?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要推动产业升级,人为的划出产业转移区,人为的出台不合时宜的新劳动法,实质就是急于求成之作。可经济发展是政府有形的手能左右的吗?!

经济科学也是社会科学,必然要依社会科学的规律办事。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一条是要以社会自组织作为运作和管理基础。经济的自组织会自我完善、自我纠正,自我发展,对经济的干预往往是对自组织基础的平衡的破坏。为什么要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是遵循自组织规律来发展的,为什么要减少政府干预,是要确保自组织规律不被破坏。可我们半桶水的经济管理人才们胆大包天,胡作非为,出台政策连意见咨询都没有,谁给了他们那份权力和胆量。十三亿人民是玩偶?实在可气。

20080918

 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取决于当局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的延续  

 之前指出中国宏观调控出了问题,也对中国目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提出担忧。也许有人会不理解,或许提出责难。但是我仍然难以悉怀,因为我看到的情况是如此让人忧心。

 股市救市我举双手赞成,可是估计有点晚了。短期内,股市能平稳下来,形势或有改观,中国股市与经济形势一直脱节,希望这次还是这样。中国经济的调整趋势已然难以改变,如果股市这次改个脾气,平稳不了,形势更乐观不了。因为经济宏观面已经不够乐观,最担忧的是就业形势。

房地产业的形势,当前是乐观不起来的。之前提到崩盘的词,是立基于我国经济形势下滑难以逆转的判断。如果接下来两三个月的观察期没有改观,外资进来不见大增,倒闭企业继续增多,就业人口减少,人们预期心理偏暗,股市再次大逆转之时,应该了就是楼市崩盘的开始。因为届时,房地产资金缺口就是国家想要注入也无能为力,其实也不可能那样操作。房地产崩盘影响最大的依然是就业形势,会进一步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

 而判断国民经济形势乐观不起来,不是不相信我国的财政和可用的经济杠杆的力量。其实目前根本的问题不是银根松紧的问题,而是我国急于求成在不恰当时机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调控政策导致经济运作出现机体病变的问题。病变的特征很明显,大量企业倒闭,就业形势恶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就业形势决定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一个机体,如果细胞和血液循环出了问题,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在内外围环境目前不利于外向经济缺氧缺能量的情况下,硬要逼着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也就是加大企业的投入和支出,企业只有死路一条。一方面出台新劳动法极大提高企业的成本,一方面出台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高企业的生存门槛,导致很多企业需要付出极大的搬迁代价才能生存,加上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际订单的严重下滑,使得很多企业干脆关闭,保留老本可吃。这一局面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后续影响应该了快要向纵深爆发。还是这两三个月的事。

 张五常说北京要放弃宏观经济调控,郎咸平说最担忧制造业,不是没有原因的。珠三角产业指导意见其实已在推行中,情形很不乐观,企业的倒闭好像表面是国际经济形势导致的,了解内幕的人都清楚,地方产业政策的倒逼造成的成分才是根本。外部订单减少会做成企业的困难,很多企业不是没有面对过,还可以想办法支撑,并不是大量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外资、合资企业倒闭了,外资会到境外另谋他就。而很多民营企业的倒闭,是因为生存无望。逼迫企业搬迁的策略是很蹩脚的。新画的园区很多企业都不愿也不敢迁移进去,原因很简单,配套缺失,人文环境恶劣,企业基本没法生存。国内以前有过多少开发区办不成功,哪有随便画个圈就能搞掂一切的道理。9月1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长三角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指出,大概占制造业的30%到40%的企业需要转移。而替代产业比重较大的服务业在当前的体制下基本还是空中楼阁。长三角如果着力执行,09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不知道谁还能把握?!

 一系列产业调控政策,是有精心设计的,可是为什么执行时机、执行步骤的推出是如此盲目,如此一厢情愿。醒醒吧,不要再造孽了。

20080920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形成的背景有玄机

 20日在《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取决于当局宏观调控的产业政策的延续》一文中,本人继续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随着分析的深入,很多情况已经摆在面上。虽然没有人注意到默默无闻的共有论坛,但是我还是希望不要到时再回过头来翻看老文章大叹可惜,不管有没有人赞同,该呼吁的还是要表达出来。

 这些天的关注感觉,如果高校学经济的好好学习分析,这两年的形势研究将是比任何教科书都来的深刻和全面。作为懒人的我,被形势惊扰到要大声疾呼,实在情况不妙,真担心明年的境况会影响到家人的就业和收入,更害怕目前很多国民道德沦丧情况下,被逼着做出比什么三鹿事件更可怕的事情。危机的深入,在还可以挽救的时刻,责无旁贷要尽责呼吁。如果没有效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现在最怕的是,自以为是的宏观政策制定者一意孤行。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大好局势下,不知所谓的新时代王安石们正在逆转中国的发展大局。 

 记得3月份新一届政府就职,温家宝坦陈,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何以言之能最困难?明显温家宝话中有玄机。如果没有分析错,因为中央正准备深入推动中国式的产业升级“休克疗法”。如果不是新春大雪灾和汶川大地震,中国的经济大地震可能就在上半年发生。1月1日,新劳动法正式实施。真正发生效果是春节后,如果节后一系列产业升级的安排出台,其产生的效应,估计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将会更严峻。2008是中国多事之秋,也是这世界多事的一年。可是正是这些事情,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剧变起到缓冲,让中国的经济体能部分消化其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这样,中国的经济形势还是难以避免的趋向恶化。

 我不知道中央产业升级的安排是什么人在谋划,从出台的措施来看,简直是要致使中国经济于万劫不复的境地。30年能打下目前中国经济的基础,其中艰辛大家清楚。同时也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就像培育一个小孩,是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小孩的成长我们知道不能拔苗助长,经济的发展也是有自身的规律的,为什么总有些人总以为比别人聪明,比经济规律还更能左右经济发展?!谋定之前,有没有借鉴国内外经验,看看别人的产业升级要花多长时间?是怎样实现的?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升级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吗?中国不是一个小国,更不是一个城市,全面产业升级没有个十年八年能做到?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能实行“休克疗法”吗?!居然还振振有词说:“企业倒闭产业好升级”。哪个国家的经验?拿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当实验场,太儿戏了吧?中国人民真的那么贱,随你拿捏?!

目前上层中那些太子党、太学生,到西方读几本书,到华尔街混几年,就以为天下一切都在把握,没有地方工作经验,不解民情,国情,事实上也把握不住事情,却占据高层,谋划国策,好高骛远,为祸哪能浅?!本来这话即使明摆也不能说的,可事情确实大个了。就产业链条的变化来说,如果说要照中央出台政策的意图,那么其中没有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的要尽量逼死,那么其中很多链条环节就会没法存在,产业链条环节的缺失,整个产业就会垮台。全面实施这套政策,可以断言,中国的产业实业,很快会全面崩溃。回头再看看现实中的产业配套,一个核心企业的生存和产业升级,是要很多配套企业众叶托花的。那些配套企业很多结构层次必然是很低的,低到包括五金加工店、快餐店。如果实施目前的产业升级政策,消灭这些配套企业,核心企业也就不会存在了。左看看,产业升级无望,右看看,产业升级没辙,这样的产业升级政策其实就是祸国殃民的诡计。

 其实,在前面的文章就说过,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产业升级何用操心。一千家企业升级不了一家,一万家升级一家总有吧,那就很可观了。经济规律自然会形成经济发展的金字塔黄金结构,就像自然界稳定的生存结构一样。人工造林某个时间段,林木结构看起来很壮观,可是林业专家会告诉我们,那样的生态结构是很不科学的。往往一场病虫害就完蛋了。不要看不起森林中的小草和灌木丛,那是森林生态结构不可或缺的构成。不要看不起低层次的经济体,没有他们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20080922

 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担忧

 村民走过来,看到文章题目问,你在担忧什么?我饭照吃,舞照跳,没有感觉到什么变化啊?那因为你不是研究人员。旁边有研究人员说,股市今天石油板块还在升,明天估计还有机会,政策支持,哪有什么危机?那是因为你不是宏观面的研究人员。研究员举例反驳,谢国忠昨天刚说,许多中小企业的倒闭对于经济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为新兴企业让路。形势是不是还很乐观?有知道中央制定政策背景的人马上附和,就是,昨天人民币又大幅升值,产业升级就要马上见效了。

 是啊,你是什么人,你在担忧什么?我是什么人?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归入那个梦想中的群体,有点梦幻般的存在。现在还是个看不透的存在。

 假如现在在中国经济学家群体中进行这么一个调查——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否感到担忧?我不知道会是怎样一个答案。因为我看不透这个群体。政府依赖的是怎样一个经济学家群体,从出台的政策可以感受到;目前即使情况不妙,估计也不会承认。民间公认的经济学家群体,一盘散沙,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估计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真的是悲哀之极,莫大的中国,就没有几个能拎得出来的经济学大家,连经济形势都没有相对一致的看法,怎不叫台上大眼瞪小眼的几位不被几个半桶水的人蒙骗?

 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不是有经济学家学会吗,拎掉面上的橡皮图章,每周邀请几位相对有名气的专家进行辩论会诊,应该是可以有较统一的看法吧。或是橡皮图章拿不掉,网络媒体不是有很多网站,定期组织几个讨论会也能讨论出一些结论吧?总不至于等到中国经济形势逆转,始终听不到经济学家的声音吧。在担忧之余,总喜欢在找对策方面胡思乱想。就多唠叨几句了。

 说到担心什么,还真有几点。不过还真不好归纳。如现在的产业升级政策,好像没有在明面上明确过。精心设计的局面,不谓是用心良苦。

 人民币的升值,其一也。较2005年已经升值超过20%;加上通货膨胀因素,已近30%。就这一点,多少外向型企业成本要上升多少?(看你升不升级,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

 新劳动法,其二也。新劳动法要求企业要执行一系列的为员工买保险、执行最低工资等新政策,春节后的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在相关方面,要增加成本支出超过30%。就这一点,很多民办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看你升不升级,最低工资还会上调!)

 紧缩政策持续,其三也。通胀在内部股市疯涨和外部大宗商品疯涨的一拱一逼之下爆发,加上长期政府投资过热部分产能过剩,导致紧缩政策乘势加码。本来就融资有问题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正好,倒闭一批,为新兴企业让路。)

 资本市场危机,其四也。股市猴皮般上下,加上巨量发行,几乎洗去大半国民可支配收入,近乎崩盘使得股市暂时失去融资功能;热钱犹如幽灵挥之不去;同时紧缩政策使银行融资部分功能陷入瘫痪。可怜我们还没长大的资本市场满目疮痍。(怕什么,政府财政收入继续增加,钱有的是,升级了就给你)

 房地产业困境。其五也。房产泡沫遇上上述几条,崩盘的结局已经难以逆转,房产新政继续念着紧箍咒,使地产业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正常秩序。大量的失业问题的发生和较大的发展贡献值的消失,会导致2009年经济整个很艰难。(把地产商吃进去的钱继续吐出来,受惠的是老百姓)

 人为产业升级安排,其六也。各级政府在上级的要求下,已经纷纷出台了产业升级转移的政策意见,加高企业的技术支持、环保要求等生存门槛,人为划出了新的产业转移园区,都恨不得任内完成上级的安排。很多本还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只好乖乖进行“升级”——把名号还给天堂。(嘿嘿,还是那句话,正好,倒闭一批,为新兴企业让路。)

有了上述六条,当然就有衍生的第七条、第八条等等,比如,国民就业形势堪忧,外向经济堪忧、总体经济堪忧。就不再多说了。总之,继续着,继续吧。

20080924

 中国焉能视经济安全为儿戏

 ——关于防范国际资本的思考

 刚刚看到一个数字,我国的粮食外向依存度达到59%,吓了一跳。虽然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是外资控制国内产业。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怎能假手于人?近期国内食品的大幅上涨,本以为是好事,可深入了解,却大为不妙。看看油脂行业,外资的绝对操控,先是我国大豆产业全面被摧毁,而后是油脂行业全面被摧毁,定价权完全控制在外方手中,于是中国人民为了生活要比两年前多支出超过两倍的费用。这轮通货膨胀有很大的成分是外国产业资本收割中国果实的因素在内,不信可以细算看看中国农民在其中能得到什么好处?绝对负数!先前看到股市、房市被外国金融资本搞得危机四起,现在有了解产业方面被国际产业资本搞得麻烦多多,不知还没有被收获的产业方面的损失还有多大的分量。想想都打冷颤。

 不要小看外国游资热钱的威力,越南跨了,这是最新的个案。近十几年来所关注的经济大事件,背后都有国际资本的阴魂。对外开放,如果没有对付这些资本的把握,还是要相对保守点好。目前中国要对抗这一势力的影响,必须下一番功夫了。

 归纳最近的学习心得,有几点认识。

 首先是关于市场监控的问题。国际资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利用市场失灵的绝对控制,特别是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产业市场的控制也是一样,没有垄断就没有超级利润。所以对付国际资本一个很重要的监控手段就是不要给外资以绝对控股操控的机会,也就是不要给予国际资本有充分利用市场失灵的机会。为什么国际资本在美国很少有操控的机会,因为美国的反垄断监控很到位,很少出现市场失灵的机会。而新兴国家往往经不住一两番折腾,因为市场发育不全,市场监控不力。所以,当务之急,要大力完善和推行反垄断法规的落实。这方面要大胆学习美国,不要怕管理过度,就怕管理不到位。记住,没有那一笔国际资本是慈善家的善举,不充分防范准会给你当头一棒。其实,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也可以说是市场监控不到位导致金融资本玩火自焚。

 其次,关于市场培育和防范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发育越完善,市场失灵的几率越小。同时,要充分认识,市场失衡会经常性出现的,市场的培育和维护是宏观管理的主要职责。市场的培育和维护应采取间接的手段,也就是培育和监护市场参与主体,而不是针对市场本身,更不要轻易针对价格。针对市场价格,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国际资本要得就是市场失灵的机会。没有机会她们也会制造机会,那就是控制市场参与主体。产业资本的防范主要是市场主体,要有完善的反垄断机制,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行业协会机制,反垄断机制不可能完善,那就必须加强事后反正的惩罚性监控。我国的反垄断法学习美国,又没有美国的运作机制,必须做出调整完善。金融资本的防范又不同,国际资本的操作实际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她们操控不了市场主体,因为各国对金融安全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但是,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同时存在造成市场失灵的运作机制,那就是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利率机制是被操控的。各国对利率的操控就是金融资本充分利用的机会。所以对于金融市场的市场失灵的防范往往防不胜防。由于金融产品——货币又是政府发行,所以金融市场要完善和防范失灵只有充分确保币值的稳定和利率的稳定才能实现,两者只要有一个失控,局势必然失控。在这个意义上说,货币发行和利率控制不应该成为经常运用的宏观调控工具。

第三,是针对资本流动本身的控制问题。如果能够充分控制资本的流动,也可以起到相应的防范作用。这个问题近期我已多次提到,那就是增加资本的流动成本控制问题。首次提出是针对热钱问题提出的,第二次是针对加强金融监控能力提的。具体可以参阅本人《设置新的资金流动性平衡工具》、《中国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对策思考》。

第四,关于须加强事后反正的惩罚性监控问题。完善法律条文是必须尽快做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予以适当反击也可以考虑。比如对于外资控制油脂行业搞乱国内市场的问题,我自己胡思乱想,认为我们如果可以的话可以一边加大进口大豆的关税,一方面鼓励民间中小油脂企业的发展,虽然短时间内会加大市场的价格上升压力,但很快就会回复到正常发展轨道。前面的不行,只要后一方面得力也行。总之办法总还有的,就是不能没有作为。

20081005

 熊市下推出融资融券要的就是券商的风险

 读了王家春《融资融券只会加剧券商风险》一文,对融资融券的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做了评论:

 熊市下推出融资融券,要的就是券商的风险,要不然沉淀在中国的国际资本近期还有什么作为?银行参股控制有了底子,不能一时太露骨了,等着利率提高坐收其成就是了;股市一波行情收入正丰,近期难有作为了;房市收获颇丰,可被管理层的歪打正着套住了部分,房市正在等死,也暂时不能有所作为了。产业资本刚折腾完一波通货膨胀,又不能全面收割做的过火,不然逃脱不了。正好中国金融业的控制还没有到火候,投行方面资本控制随时能起作用,就剩券商一块了。没有风险,怎么折腾,怎么收购?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影响,再过段时间看看吧。反正今后中国必然成为国际资本折腾的主战场,就看都是名流的上层社会间的明争暗斗了。

  20081006

 王家春回复 于 2008-10-6 23:10 发表  

 志华说到了问题的本质。现在有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尤其是通过金融市场搞的猫腻,一般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中国老百姓吃饱了就行,根本不知道国民财富早已被洗劫一空。本来券商日子就不好过,本来就会死掉一批券商,搞了新花样,死的就更快了。如果再搞股指期货,老外靠做空,那就更惨了,这比遭受八国联军入境更惨。  

 美国值得中国人如此迷信吗? 

 目前国人对国际资本的面目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当政者的思想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初招商引资的层次上。而很多一知半解的学者也还根深蒂固的认为中国样样还很幼稚,美国始终是祖师爷级别的。很多信息引用,动不动就大摩如何如何,美林如何如何。说实在,美国为主的国际资本哪天操作失误将中国经济整个掀翻打倒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我们还在迷信外资是善良的,祖师爷是有本事的迷信误区之中。

 就在一个多月前,8月19日,摩根大通为了从股市上抽出资金,编造并郑重其事放出中国政府将要出台4000亿救市计划,8月20日,股市暴涨,券商概念股在融资融券的信息刺激下,出现一波力度较大的反弹行情。就这么一则谎言,摩根大通在香港股市和中国A股当天共卖出180亿的股票。而当天入市的投资者全线被套,有的损失惨重。这样的事,业内人士指出,同样的手法,摩根大通已经成功的操作了三次。

 今年5月,外资机构在上海高端住宅市场采取对倒的方式拉高房价,制造了一种房价继续向上的态势,一时蒙骗了许多媒体和投资客,其中解套抽逃出多少不得而知。近期,在深圳等部分国内大城市房价大跌的同时,上海房价一直高企,业内人士都知道,那是外资还不甘心断臂硬撑导致的。9月,高盛、摩根大通等集体唱衰中国楼市,形成一种抄底的态势,真真假假外人是难以辨别的,不过这时的部分股票的价位做通反弹行情收益点数也不会少。10月6日,摩根大通等外资机构又就国内楼市发布报告,称中国可能采取目的明确的措施,并通过降息来刺激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增长,导致7日地产股开始全线上涨。估计这通对房市的操作,如果中国政府真的配合出台政策,那么一两个月之内,外资成功从房市和房地产股抽逃,也就是中国房地产雪崩之时。

 众所周知,由于充分利用中国人对山姆大叔的迷信,摩根大通和中国政界以及许多媒体有良好的关系。这中间从境外一些媒体的披露我们知道,有些政界高层包括金融界高层的亲属与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资本在中国的肆无忌惮,呼风唤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外国大资本吃肉,国内贵族刀手喝汤,于是有了股市圈钱的种种怪现象,有了房市非理性恶性涨价的搜刮转移国民财富的恶劣行径,有了收割产业资本收益的通货膨胀的所谓结构性恶性上涨。不用怀疑,你每天多支出的成倍的生活开支、负资产按揭和被套的股票都与国际资本这三四年来在中国的搞搞整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国际资本操作高手我们迷信得起吗?其实再看看,中国与美国的国情是有天壤之别的,对美国的迷信,包括政界和学界,在制度改革上的抄袭,正好形成我国的制度缺陷,市场在制度有明显缺陷的情况下,很容易受资本左右而失灵,这就是国际资本上下着手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只好承认我们还是幼稚的,而且必然始终是幼稚的。

                                                20081008

中国经济之悲观与乐观 

 对于面对金融海啸的中国经济,是王家春般悲观,还是还想充当救市英雄的当局般乐观?现在基本可以下定论了。20多天前,我认为有两三个月的观察期,以为必须两三个月后看政府的作为再下定论或是局势变化明朗有了定论。可是对于国内情势的了解越深入,我的心情越沉重。今天看了王家春对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并没有感到意外或是不可思议,只是自己一直不愿意去多想这最坏的结局,我是多么希望能有好的结论,那就真的是中国的机会了。可我只能悲观的告诉读者,我看不到转机的切入点。

 大家都知道,现在关键的是要启动内需。可我们靠什么启动内需?财政?政府必须加大投资,但是连续多年的高投入,包括目前尚在建设的大量项目,能够进一步消化过剩的产能,扩大就业吗?扩大投入的产业扩张效应压根不存在。而上马的项目的边际价值已经处于下降过程。充其量是继续维持一定量的生产性循环发展,不至于导致经济全面崩溃。但随着财政盈余的减少,可持续时间不可能长。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在体制弊病严重的保障体系中,转移支付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只能救济不能救穷,还不能缓解国民预算压力,于扩大内需其实最终只是决策者的一种心里安慰——根据通行做法如此做了,不成可不怪我。而事实上的通缩压力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会越来越大。靠财政扩张消费性内需是无望的。出口扩张估计谁也不敢想像的了。有人会说,中央这不是要启动农村新政策吗,农村的需求上来了,内需也就启动了。思路是对的,可时间来的及吗?何况自由联合再成立合作社等做法,我是农村出来的,了解这些年农村的一些新变化,其推广效果本人不是很看好,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出效果的。至于可流转实现资本化,其交易市场也不是一时能形成的。

 没法启动内需,意味着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经济势将硬着陆。如果这个过程慢点还有可能想其他办法,或许有救。可惜我们政府的英明决策,要在危机中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在本来生存困难的条件下,进一步要逼死更多的企业好为新兴企业“让路”。这就没救了。极度恶化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生存环境将会极快地将中国经济推向深渊。这种情势已经不是所谓硬着陆那么简单了。如果产业政策不马上调整,我对这次经济调整的期限估计比王家春还悲观。这是卖娘仔不心疼啊,要断经济的根的干活!

 如果只是上述原因,还不至于太过悲观,到底是发展了30年,民间总有点家底吧?可是看看这两三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形,不得不哀叹,好可怜的中国人民。工资收益长期偏低导致绝大部分人口只能维持生活,部分好点的,为了保值增值,好好的积蓄基本送进国际资本炒家的口袋。当然有极少数人的口袋是鼓起来的,那就是在与国际资本合作炒股炒房的一部分人。一波大股市行情基本席卷大半国民财富,又一波房市行情造就了一批名副其实的房奴,加上产业资本的收割来个结构性通胀,一半以上的国民基本只能生存在维持生活的基本线。要扩大内需就要这部分人能够好好就业,好好生活。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形势谁能看好?

 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民间没有多少可消费积蓄,或许会举出国家金融系统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年来的贫富分化,很多积蓄归属于少部分人。同时,有钱人的消费早已升级,相对整体经济来说,几乎没有意义。再个,近些年农村的六合彩,几乎洗尽农村的积蓄。期望挖掘农村积蓄的想法可能会很失望。

 兴许有人还会作外资到中国避难的美梦。如果对虚拟经济有了解的人就不会存在幻想了。金融危机之下,虚拟经济的崩溃将是第一波,虚拟经济的崩溃意味着原来好像是巨量的资本突然间消失,没有转移的说法。这种情况下,又哪来的多余外资?目前沉淀在中国的大量国际资本,实际上本来绝大部分是我们的国民的财富,只是被洗劫走了。随着这部分财富的转出,国内流动性的真正紧缺就将浮现出来了。到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巨额外汇突然间消失了。同时“救市英雄”会尴尬发现,原来自己底裤已经露出来了。

                                           20081008

风景独好需护持有度

——建议及早实行外汇管理新政

今天看到的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1.9万亿美元。综合分析来看,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三季度外汇储备月均增加达到320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专家指出,第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出口竞争力,顺差继续走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正在成为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

这好像是好事,但是在当前的外汇政策下,最大的担忧是继续以人民的血汗去给美国做嫁衣。随着西方世界的危机的深入,人民币成为相对的避风港,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人民币的强势长远来说是好事,可是短期的冲击必须加以防范。

其中最大的担忧是,持有的外汇的迅速贬值。之前本人《人类又一轮大灾难可能已经难以避免》一文推断,西方个主要货币09年可能将开始大幅度贬值,这次贬值将不是百分之几到十几的问题,可能是要以百为倍数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手头的外汇到时贬值剩下零头。

其次,还是老话题,热钱冲击的问题。危机发生,很多西方投行外资的流动性撤出以及房地产套住部分资产给人假象,好像原来严重的热钱问题已经解决,甚至有人说热钱问题是08年中国最大的癔症。可是,实际上各种原因留存在国内的热钱并没有消失。之前本人说过,今后中国将是国际资本折腾的主战场,随着西方的危机的深入,这一定位更是板上钉钉了。因此,如何防范热钱的冲击,也因该引起重视。不要以为五大投行没了,国际资本的能量就消失了。

 最后,是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问题。也就是外汇汇率政策问题。如果西方主要货币都发生大幅度贬值,中国的人民币该怎么办?一家独秀,如何护持?

 《中国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对策思考》一文的对策思考已经将本人的建议讲明,这里不再重复。随着形势的发展,建议还是要充分重视,及早将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对新增外汇管理平衡工具,应该早点研究,如果可行建议及早推行。

 以上是建立在大方向推测上。而如果近期西方政府的救市努力见效,得以暂时走出虚拟经济信心陷阱,那么中国一段时间内更要赶紧调整外汇政策,特别是防范热钱冲击。因为无限量的低成本流动性的投入,在西方市场信心暂时恢复后,必然极力向外扩张,不然就会马上在其国内的造成通胀问题,中国必然是首当其冲。中国的承受能力其实很有限,一旦没有采取措施,很快会面临外汇急剧膨胀,流动性过剩,而外资的不受控制,局部的热炒或是所谓结构性的通胀又会出现。届时外资的进出随时都有可能搞垮中国经济。

大方向的推测我还是没有看好西方的所谓救市,即使出现短时期的回光返照。于长远看还是就短期看,都建议及早实行外汇管理新政策。

20081015

 年底,是政府出手楼市的时机了

 房地产的崩盘,这从年中国民普遍形成降价预期就成为必然的结局了。但中国目前的形势很难承受整个房地产业彻底崩盘的结局。政府最终必须出手,一个是一步到位将房价降到合理价位,一个是恢复房地产业秩序。当前崩盘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已经没有太多跟中央要价的余地了,是该政府出手的时候了。

 当然,中央政府出手楼市绝不是像现在有的地方出台的救市措施一样,那是低素质官员的胡闹。出台那样不负责任的救市措施,让国民对这批官员的素质和脑袋里的科学发展观给定了极差的评价。中国的房地产业救市必须恢复房地产业的正常秩序,这是首要目标;同时还必须确保银行的稳定发展。这里有一套建议方案,专家们看看是否可行。

 1、清理地价款拖欠链条,各地政府以04-06年三年平均地价为基准(必须上报国务院确认),强制退还尚未还清的超过部分地价,直接清还银行贷款,截止文件出台日已经还清的不作补偿。(这等于把各地第二财政不合理部分清退。)至于政府的财政窟窿只好上报由中央另行处理。

 2、秉着半自愿原则,房地产商将滞销房产以当地房产平均建筑成本价(不含地价)加上当地04-06年三年平均地价溢价10%的价格转手给银行抵还银行欠款(这部分必须得到政府确认)。到指定时间(比如2009年3月)还款比率强制必须达70%,到期的必须全部还清。政府代为清还地价款的房产必须全部还清。银行拥有房产半年内(如到2009年9月)没有出清达70%的,政府以抵债价接手处理。

 当然这个方案一经采用,各地的救市措施必须马上废除。

 这个方案对地方政府这个既得利益者是比较不利,也是执行的难点。其实最后的承受者还是国家财政。银行的巨额欠款其实大多就是转移到地方政府和腐败官员手中,不退还,银行系统的稳定将是地产崩盘最值得担忧的事。至于房地产商目前能够保住企业维持运作应该就是大幸了,银行代为接手等于是救了他们,还要作赚钱的梦就有点没脑壳了。

 方案的执行将一步到位将房价拉回较低的水平,对房地产业的恢复将是比较积极的。其中洗去的是泡沫,对各方影响都不是很大。另外由银行直接处理,一个照顾银行的稳定和收益,同时也减少政府直接操作的其他变数。这样一个方案也是操作比较简单的。

20081016

准备过冬,压缩政府不合理开支是最应该采取的措施 

 经济形势的发展,09年中国社会真正进入经济冬季已经没有异议。面对已经倒闭的十万家企业和即将倒闭的企业的失业人员,政府可能需要做些什么。政府也要有过冬的准备,采取必要的举措。

     昨天本人在《年底,是政府出手楼市的时机了》一文中,提出清理地价款拖欠链条的想法,如果实行,很多地方政府将面临“破产”。这里折射出我国政府开支极度不合理和亟待面对的一些问题。

    我国目前政府公务车消费占公务开支的33%左右,而政府公务开支上次看到的一个数字是占到财政收入的28%。也就是政府公务车开销占到财政收入的9.24%左右。而我国的教育投入、国防投入每年才占财政收入的几个百分点?这一项开支是在吃全国人民的血。而事实上政府吃喝接待的开销应该是与公务车开销是大致相当的。去掉这两项,我国的政府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是高于国际普遍水平,因为其中还有虚高的楼堂馆所建设开支。这是一个极度畸形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

    郎咸平文章提到:据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 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而在没有国有经济的美国,去年在同样三项上的开支约为 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8%)。相比较就能看出我们的财政支出是多么不合理。所以要压缩不合理的财政支出是大有余地的。

    由于吃饭财政的过渡压缩将会造成饮食行业的大萧条,造成更多的失业人口,暂时不建议一刀切掉,但是也要逐步压缩。首先一个是接待国内对口单位的接待开支必须先行压缩,这是接待中的大头,也是最不合理的开销。国内接待一方面吃对方的,一方面还拿内部报销。吃喝的也是老百姓的血。必须规定国内政府互访接待不得宴请,相关报销理由不得成立。这也是保护干部身心健康的必要举措,现在的领导干部的绝大部分精力就花在应酬上,甚至是疲于应付。

 经济局势 对中国经济局势恶化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

    而公车消费建议必须近期尽快切掉。国外没有大量的公车,照样运作的很好,甚至更高效,切掉公车消费这一块完全没有影响政府运作的顾虑。当然,切掉公车之后的交通补贴标准可以提高,补贴到每个公务人员的头上而不是报账也更显公平,也有助于廉政。政府公车的开销只需列入首长专用帐户,建议副省级以上干部才配车,其余的公务用车全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操作上只有比政府养车更简便省事。

    据郎咸平推算,去年政府财政税收5.1万亿,国有资产与土地升值至少9万亿,国有企业的总利润为1.6万亿元,政府总共有15.7万亿的收入可以花。而截至今年6月末,国内上市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为1.39万亿元,个人贷款规模为3.335万亿元,其中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是按揭贷款。两者相加约占上市银行贷款总额16.23万亿元中的30%。15.7万亿与1.39万亿,如果政府不合理开支压缩得力,填补银行地价款贷款链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才是。各地方的地价款收入估计应该还有留存,加上财政收入,还款估计可以做到。

 但是即使不提退地价款,如果开支不压缩,明年的政务开支肯定成问题。现在各地那么热衷于出台救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就说明了问题。据说西安卖地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40%,每年的开支是建立在土地财政的基础上的。我国的经济表面上的局部过热,与我国的政府不合理运作模式有极大关系。这也是现在必须尽快调整政府开支方式的重要理由。

2008101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002.html

更多阅读

水流职事站对中国反邪教协会的正式抗议 反邪教协会成立

水流职事站对中国反邪教协会的正式抗议水流职事站对中国反邪教协会的正式抗议2014年6月27日  水流职事站严正抗议中国反邪教协会(CACA)对水流职事站和倪柝声、李常受职事所作不实、诽谤的指控,错误地将这份职事与在中国涉入犯罪活动

声明:《经济局势 对中国经济局势恶化的分析和对策的思考》为网友鹿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