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到底 中国未来的发展计划必须“一竿子插到底”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近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重温小平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深刻理解和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未来30年的经济发展做好规划,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计划与尊重市场规律相结合、相协调就是科学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和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也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它是一定的经济(包括生产、分配、流通)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而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经济体制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管理权限、管理方法、经营方式等。

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结构、资源配置方式。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4、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从历史实践上看,“纯粹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根本不存在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市场经济体制同计划经济体制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以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为主,还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为主,但两种配置资源方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都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排斥计划手段,而且必须借助它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原有认识是:计划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和宏观性等特点,适于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市场手段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反应灵敏等特点,适于在微观领域发挥作用。计划与计划体制,市场与市场体制是两个不同概念。

 一竿子到底 中国未来的发展计划必须“一竿子插到底”

其实,国家未来宏观发展计划和企业、事业、单位、个人规划未来具体目标,都是人的理性行为,不是社会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和目标不可或缺。

宏观计划与目标,不是计划体制,是人类行为理性模式。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是实现人类计划与目标运行的环境、背境,人的计划与目标,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人类理性行为与尊重市场规律相结合、相协调,就是科学;发展的计划、目标,在尊重人性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条件下运行,就是科学发展。

任何时候把计划与市场经济对立方起来,是错误的。

 

二、计划与目标管理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要模式

计划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家、企业、单位以及其各部门、职业人,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关键措施,并根据实现目标的结果对贡献大小的部门及职业人,给予相应奖惩与使用的管理方法。

高效的计划管理要做到:目标科学、措施得当、及时指导、善用结果。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目标管理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目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变为多目标评价。

2、必须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规定目标。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部门及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扯皮”问题。

3、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从领导者到员工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

4、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

5、强调发挥各类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领导者应允许下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

6、任何分目标,都不能离开企业总目标自行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和分成新的部门时,不同部门有可能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未必有助于实现用户需要的总目标。企业总目标往往是摆好各种目标位置,实现综合平衡的结果。

计划与目标管理,目前只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其实,国家也一样,若能借用企业的计划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必将又是一个新局面。例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建国60年来,都是按城乡二元体制设计的,已经成为系统与习惯,要冲破这一体制,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难度十分大。

要如期达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的目标,仍按过去落实工作的方法,在新的条件下,很难取得过去一样的效果,因为现在的工作目标比过去复杂,与干部自身多样的利益与向往、追求不是一致的,要有真正的、相对科学的、比过去更强烈的全局观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这些观念、宗旨意识在干部中思想上的比重,与过去相较低多了。而且,学习与教育也起不到过去一样的效果,人们更现实了,更注重社会存在。因此,我国的战略性政策落实模式需要改革,借鉴企业管理的计划管理、目标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三、国家战略要“一竿子插到底”转化为具体工作计划与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基层的工作与国家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相对降低了,各级干部公开讲的与实际做的许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对上与对下两种面孔。这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有较大的损伤,“中央一声令下,全国13亿人统一行动”的事例故然有其弊端,但它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热性所在,民主体制的国家领导人最羡慕我们的就是这一点。只要是在党的民主体制下讨论形成的统一认识,我们就是要借助“中央一声令下,全国13亿人统一行动”的模式贯彻实施。当然,不能全国一个模式,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科学落实中央的战略计划与目标。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例,如何实现“一竿子插到底”,如何做到“把中央战略转化为具体工作计划与目标”,就是社会管理模式问题。

1、国家层面落实《决定》的重点,就是要对主要社会政策、法律进行调整,暂时落实不了的,要制定出时间表(计划),明确改革到什么程度(目标)。如户籍政策、金融法规、土地法制、税收法律等。

2、中央、国家部委落实《决定》的重点,除了要清理过去的规定,把那些城乡二元治理观念下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列出改革计划,明确改革目标,制定改革细则外,重在对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改革。例如:社会人才流动与管理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干部监督体制、干部政绩考核体制、财政体制、税收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与养老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计划生育体制、基础教育体制、职业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国有企业体制、垄断企业体制、商品质量保证体制、商品卫生监督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生产安全体制等等,一系列涉及全局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现代性、人性化改革探索。

3、省、市、县落实《决定》的重点,除了清理过去的规定外,重要的是要对本地区的农业、农村、农民,进行全面具体分析,制定出本地区全面落实《决定》的实施方案,决不能“照着决定大家学,各自回去大家做”式地开个学习贯彻大会,上级领导分头下乡调研,听听下级汇报,当场表扬表扬,到处讲讲经验,上上电视,热热闹闹,就是贯彻落实。

而且,省、市、县的方案,要对照《决定》,结合本地实际,经过下级充分讨论,反复几次,列出清单,做那些事?事情怎么做?钱从那里来?要多少钱?谁出钱?做到什么程度?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给钱,只要下级做事”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模式非改不可,这种工作模式不知逼出了多少社会歪风邪气,毒化了社会。

4、省、市、县各部门落实《决定》的重点,就是要按中央部委的改革细则和地方党政的改革清单,确定自己的工作规程,对那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政策,要重点上报,请示明确当地本部门的工作自由裁量权。

防止“党委叫改革,政府推改革,部门反改革,群众看改革”的现象在基层再次发生。更要防止,只有中央决定,没有人去落实,落实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自己的群体或小集团谋福利、谋政绩、做表面文章的“坏改革”出现。

说实话,我国过去30年的医改、教改、房改、路改、金改、企改和机构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坏改革”因素,我们不应该不承认这一客观存在。

当然,当代中国人要做的事太多,但中央认定的战略和全局性决策,必须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中心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约束机制。这种约束并不排斥地方特色、部门特色工作的推行。例如:铁道部引进技术提高我国“高铁建设”工作,就比其他部门作得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且在引进技术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国务院决定长三角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不反对珠三角、渤海湾地区、武汉城市圈(群)整体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从理论上讲,只要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甚至不需要中央表态,只需上报备案,就可以作为地方发展规划实施。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到底我们的地方党政领导是做给中央看的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后者的话,就多做少说,多做实事,多说真话,少做表面文章,少讲假话。

对不起,学人只能实话实说,不能只拣好听的讲。学者有学者的社会责任,不是官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016.html

更多阅读

2015开年,思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再遭重创! 思科市场细分

2015开年,思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再遭重创!近日,有消息称,中国政府采购名单剔除了一些全球领先技术品牌,同时,数千种国产产品被纳入其中。而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全球网络设备巨头思科。据路透社对官方数据的分析显示,2012年思科公司有6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2014紫荆之巅: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独立政治经济评论人:蒙玮。前沿提示:2012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是史上最具创造性、创新力的“中国天使投资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全面爆发并快速成长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 2015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下)

电商高增速逐步趋缓    与电商一样,实体零售也多年持续了20%甚至50%的年复合增长,尤其是连锁百强,从2000年至今,近15年基本都在以高于全国GDP的增速在快速发展,近三四年才开始在各种竞争的情况下逐渐减缓。     电商的发展相较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卫浴发展趋势

   卫浴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这些年我们也目睹了厨卫产品的进步和厨卫行业的腾飞。轰轰烈烈的上海厨房卫浴展应该算是行业里国内最大型的展会,像是我们厨卫行业的标杆,昭示着行业的最新风向。今年的上海展会上,笔者在

声明:《一竿子到底 中国未来的发展计划必须“一竿子插到底”》为网友眉目艳新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