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策略营销的小故事 营销策略的故事与启示(11)



警惕你的竞争优势发生变化

 关于策略营销的小故事 营销策略的故事与启示(11)
2005年9月8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05年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上,笔者有幸与蒙牛公司当时副总裁、现任总裁杨文俊、百度公司副总裁梁冬等职业经理人同台讨论品牌建设问题。当梁冬先生不无激动和自豪地告诉与会听众“百度”已经由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有问题,‘百度’一下”),在中文中成了网上搜索的代名词时,笔者劈头盖脸地回应了这么一通话:

“能把一个品牌动词化,我觉得这可能是品牌运作的一个极致,或者说是市场份额或者是意识份额的一个极致。比如说在美国,大家说寄包裹,不会说寄包裹,是说用联邦快递寄出去(FedEx it)。我在这里想说一个观点,就是你能够做到这一个地步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能百度今天成为在中国作为搜索的代名词,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这里也有一个提醒,就是说就算你成为某一个东西的代名词,也不见得你能永保你的市场份额,关键的关键在于你要与时俱进,要能够开辟新的市场。比如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大家知道在美国复印一下,是没有这种说法的,都是说Make a copy, 或者是施乐一下(Xerox it),但是施乐后来由于它不思进取,由于它有很多问题,现在就算人们说施乐一下,很可能用的机器是佳能的,而不再是施乐的机器了。所以,品牌这个东西是一松懈就会退下来的东西。所以,你要永远保持一种警醒,就算是百度。虽然品牌已经动词化的那些企业,也不得不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我刚才讲的那个联邦快递可能永远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因为它到今天跟UPS等其它公司竞争还是占有优势的地位。当然,像我说的施乐这样反面的例子也是大量存在的。所以,你的品牌无论多么好,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如果掉以轻心,就要重新去追,重新追的难度比你把一个名词变成动词还要难的多。”

不知梁先生当时有没有生气,后来几次再碰到他,都没有谈及那次对话中的“冲突”。笔者想借此机会向梁先生声明:笔者绝对没有唱衰百度的意思,对于百度能够在网上中文搜索市场上所建立的领导地位和竞争优势,笔者充满了敬佩之情,提一点居安思危的“告诫”也只是出于真心的关爱。

其实,每一个行业的成功企业或品牌都是因为建立了、维持着这样或那样的竞争优势,根据企业管理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讲法,要么具有差异性,要么具有低成本,要么占据了某一特殊市场(niche market);根据另外两位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特雷西和弗雷德·维尔斯马的说法,竞争优势要么来源于卓越的运营,要么来源于亲密的客户关系,要么来源于具有领导力的产品。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品牌在市场上确实可以长驱直入,摧枯拉朽,从顾客那儿获取生意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但是,这种好日子是有时限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的能保持百年以上(例如有些奢侈品名牌),有的能保持几十年(比如有的大众商品制造商或零售商),有的能保持几年(比如IT企业),有的能保持几个月(比如电子消费品)。现在的市场趋势是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优势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了,竞争优势随时随地有转换成竞争均势或竞争劣势的可能,对于这一点现代的企业必须格外警惕,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根据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做出聪明、有效的响应,如果死守原来的竞争优势,很有可能被市场或时代淘汰。这一点,从美国昔日的百货大王希尔斯百货店的经历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1886年,在火车站当勤务员的理查德·希尔斯(Richard W. Sears, 1863-1914)开始趁在火车站工作之便,沿铁路线在不同的车站贩卖手表,由于考虑到买家不易分辨手表是否准确可靠,他就作出保证满意、否则原银奉还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or Your Money Back)的承诺。

aihuau.com1

生意做了半年后,希尔斯开始雇用钟表匠埃尔瓦·罗巴克(Alvah C. Roebuck,1864-1948)坐镇,后来两人合作建立起邮购钟表的生意。这一平台建立后,希尔斯的经营又扩大到其它产品,包括家电、冰柜、洗衣机、服装、玩具以至汽车轮胎、电池、房屋等。为了巩固顾客的信心,希尔斯在销售Craftman牌修理汽车工具时,作出了永久保修 (lifetime guarantee)的承诺,不管用了多久,如有损坏马上更换,这打消了顾客的所有疑虑,生意大好。保证满意、否则原银奉还的策略和实践成为希尔斯的竞争优势,为他们的经营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不管希尔斯卖什么产品,顾客都对其品质有信心,销量因此增加,希尔斯维持产品品质的费用更低,更可提供完全绝对的保证。当商品多元化、牵涉的科技愈来愈多复杂,相对消费者来说,希尔斯这样的店家就有愈来愈大的优势。

希尔斯的竞争优势维持了很久,但后来就每况愈下,零售业内头把交椅的位置被别人抢占了。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当美国的每一家零售商都作出了保证满意、否则原银奉还的承诺时,希尔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往的竞争优势已经变成了竞争均势,而在顾客比较看重的方面,比如价格和体验,自己已处于竞争劣势了。沃尔玛创造了保证比对手更便宜这一竞争优势,美国Nordstrom百货公司创造了超一流服务和购物体验这一优势,相比之下希尔斯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跟不上时代了。

希尔斯的竞争优势如今已经发生变化了,将来沃尔玛和Nordstrom的竞争优势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其实,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必须时时处处保持警惕,而不应该以“没有常胜的冠军和永远的霸主”为借口,忽视竞争对手的崛起,容忍竞争优势的丧失。企业必须认识到任何竞争优势都是相对和暂时的,“一招鲜,吃边天”和“一劳永逸”都是不可能的。企业经营和品牌建设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必须与世俱进、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创造、维持、补充或更换自身的竞争优势。关于这一点,笔者相信百度公司和梁冬先生一定会认同和坚持;同时,笔者希望从心里认同这一点、从行动上坚持这一点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越来越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082.html

更多阅读

“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与启示 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与启示    ——红马大叔“辑录”    毛泽东曾经提出:“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

20个法律幽默故事与启示 法律幽默故事

20个法律幽默故事与启示一、良心是人行动的终极原则幽默:在柏林墙推倒的前两年,东德一个名叫亨里奇的守墙卫兵,开枪射杀了攀爬柏林墙希图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墙倒后对他的审判中,他的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没有挑选的

qq超市顾客需求 顾客需求把握的故事与启示(5)

接近非顾客,创造新增长每年到了第四季度,各个公司都要忙着做来年的计划与预算,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业务的增长,找不到增长来源成为最大的苦恼。企业的业务增长困难,原因有很多,从外部来说有消费者太多变和竞争对手太强大等原因,

关于策略营销的小故事 营销策略的故事与启示(15)

学习科特勒先生的三点精神2003年6月18日,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在一个关于CRM的会议上不无嘲讽同时又不失严肃地说:“多年以来,营销一直能够大把大把地花钱,却不必为销售和利润负责。今天的高管层将无法再接受松松垮垮的营销。”笔者非常

市场营销的启示 营销策略的故事与启示(14)

相信理论的力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的企业界流行一本美国学者写的书,书名是《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学问》(当时笔者之一正在上海家化公司担任品牌经理,也按要求读了这本书)。2004年笔者到北京去见了一位在党政部门工作的

声明:《关于策略营销的小故事 营销策略的故事与启示(11)》为网友东京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