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是总结出来的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成立松下电器研究院时说的,他还说:“企业做到这个规模,一定要总结。我们要看看,我们究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对了的,我们坚持,错的,我们改正”。
什么是总结?就是在一个节点上对过去学习和实践过程再思考,再认识。按照认识论,人的认识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这功样一个过程,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才能最终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就是认识找到了规律,顺应了规律,才能成功。毛主席说:“我是靠经验吃饭的”。毛主席的著作,正是他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边学习、边实践的总结,是思想和实践的结晶。每一届党代会、人代会,也都是一次做总结,定规划的大会 。
今年我去了很多大型的化工原材料经销商那里,有成功的,也有惨淡经营的,当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成功除了其他方面(比如管理、比如营销策略等等)方面,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都非常善于总结。
让一个人改变习惯思路是困难的,因为以前的做法还好用,创造机会,证明改变做法能够带来比守旧多得多的好处,这能帮助他改变,所以试验很重要,试点很重要,总结很重要。
比如沈阳顺风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公司,他们将公司定位为学习的顺风,就是对总结的最大诠释,每个月月底和月初几天,各个办事处的业务经理、业务助理都会到公司,对上个月的业务进展情况和本月的业务规划进行分析,并由公司专人或者外请专业人士对公司业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并通过几天集中学习,让公司业务经理等获得全面的产品知识、营销知识。
总结按东北话来说是“必须的”。沈阳顺风将公司的业务重新进行了划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营销风格,通过不同的权重,让业务人员不但知道如何做,更知道如何做才能获得自己最大的收益,这样的收益跟集团的整体收益是正相关的。正因为如此,顺风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短短几年业务总量已从几百万上升到5亿多元。
任何企业在成长的路途中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少渐丰,反复磨炼的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快乐和经验,也失败的痛苦和教训,还要时时面对诸多矛盾冲突、困难抉择。不学不行,不做不行,不想更不行,这一切又都和总结这样一个普通的字眼相联系。
一个进取的企业应该是一个认真总结的企业,包括善于从经验教训中提练组织智慧,勇于直面经营管理的弱点问题,能够找到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每一次总结都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内及外的系统深入思考,是一次头脑风暴,心灵的修炼,理念的创新,思想的升华。
总结是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许多公司老板是没有人管理的,除非他自省。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时,一定要有个董事会,一定要个机构能够对老板做一些评价。
企业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我曾用“成功是宝,教训是金”来表达。一个企业经历得越多,才越厚重,才会懂得敬畏,知道感恩,明白道理,尊重规律。
张瑞敏是一位很善于总结的企业家。海尔的日清日高、斜坡理论、吃休克鱼、赛马不相马、市场链丶即需即供等,都是总结出来的。正是这些思路决定了海尔的出路。
万通的冯仑被人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他从创业初多元化扩张失利中总结出要从香港模式转向美国模式,从海南地产泡沫事件总结出反周期经营。他说万通的决胜密码就是反省。正是这种反省使万通走向成功。
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增长的方式。在一个组织内部,不断应用个体知识、团队知识中会产生和获得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流动和分享不会自发完成,只有靠总结才能实现知识和智慧的共享,也才能使企业的知识总量累积增长。
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方向目标的确定,文化理念的建树,合适的结构和流程方法,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实践中来的而且又靠总结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企业就是不断总结的过程。不仅要有年终总结,而且应该有每日、每周、每月、半年的总结,有大小项目任务完成的总结。总结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应该出经验、出教训、出创意、出知识、出思想,这样的企业才会成长,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