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火车站 中国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



我们一定别低估了创新的风险,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要防止让创新流于形式以及不讲成本的过度创新

对于中国企业创新,有这样的主流观点:

——创新已成为新的国家战略,追求“创新最大化”正在成为中国当前的主流观点,成为政府和专家对企业的建议。

aihuau.com1

——中国企业普遍创新不足。

但是,情况未必如此!

从经济学的眼光看,创新是中性的。企业的成功包括多种因素,创新是其中之一。

从历史上看,企业有因为创新而成功的大量例证,也有因为创新而失败的大量例证,并不是创新越多效果越好,如”铱星计划”。

事实上,最大化创新是有条件的。除非创新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长期与短期)相一致,否则,企业不一定要追求创新最大化。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总体创新是很高的,这可以从企业利润增长及投资回报的指标来看。

200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全年增长39%。但进入2005年以来,中国企业出现“悲惨增长”。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都出现增幅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放慢,1-2月份增长了15%,3月份增长了18%,4月份增长了16%,5月份增长了17%,上半年增长了21%。

许多人估计,中国企业已经进入“红海”,这也成为主张中国企业创新的一个背景。

然而,2006年的利润增长之快出人意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1-7月是9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

利润倍增,引发出诸多疑问:

上半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8%,增长数字可信吗?

如果数字是真实的,企业又是如何在石油、大宗商品、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维持它们的利润率呢?

中国企业利润的前景如何反映中国在全球通胀环境中的作用?

中国企业总体上到底是在“红海”还是“蓝海”,中国企业到底是创新高还是创新不足呢?

中国企业正处于什么时代?

中国企业长期处于机会时代而不是危机时代

总体而言,中国的市场竞争还不是特别激烈,中国企业仍然处在机会的时代,而不是危机的时代。IBM从产品转向服务,实际上是在危机过程中被迫的行为。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西方几百年工业化的进程,在中国浓缩为几十年,新的机会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有足够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机会,加之市场投资回报还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创新动力会受到影响。

中国企业长期处于非规范竞争而不是规范竞争时代

中国的市场有很多非规范性,当企业不见得喜欢通过提升服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喜欢采用非规范性的服务获得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喜欢找市长,而不是找市场,他很明白他的竞争力在市长那儿,而不是在市场那儿。

还有一个特点,中国企业对于产权及财富保护的信心不足,因此更愿意赚快钱,而不是通过创新获取收益。

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产品需求而非服务需求时代

当工资决定时间的机会成本不高时,人们对价格非常敏感,对产品本身敏感,但对相应的服务不敏感,这导致了服务创新的不足。中国很多服务是互助型的、亲戚型的。例如,早年的时候,搬家通常找几个亲戚朋友来帮忙而不找搬家公司,代替市场的服务。

创新遭遇外部环境制约

国家鼓励创新政策的稳定性很重要

我们发现创新还遇到很多障碍,有些障碍是来自于外部的,比如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今天国家很强调创新,昨天强调出口,明天强调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会给创新带来企业的风险。

因为创新有风险性,全世界的经验是建立起政府与民间合作创新的机制、体制,因此中国也有寻求这样的发展道路。比如说中国的航天技术,这个技术向民间、企业的扩散却做得很差。美国技术也是由政府发起的,比如说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的技术转化是很成功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一种机制,让政府承受创新的风险,但是发明出来好的技术想办法尽可能快地、有效地转到中国商业用途。

政府行为改革比政策更加重要

从消极的方面来说,首先确保政府先把有可能阻碍创新的事情消除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产权和财富保护来促进创新。

要构建好的创新文化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踏实的创新作风,形成“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追求。

防止创新过度

国有企业在中国仍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的行为很特殊,国有企业跟地方官员有一个相同性,就是自己只顾自己的任期,下一届谁来干呢?这会导致创新动力不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导向创新的机会主义,既然现在政府在强调创新,那么企业就跟着作秀,而且做得很漂亮,但不见得有真正效果。还有一种情况是创新过度,即不讲成本地创新。

强调创新风险

创新有很大的风险和障碍。现在谈创新多么多么好,但我们一定别忘了谈创新的风险和障碍,因为有很多企业是因创新而死的。以前企业说,不搞技术革新就等死,但搞技术革新就找死。民营企业创新受到实力和规模的约束。部分企业在发展的实力规模上、能力上仍然没有达到世界级的水平,这样一种状况会制约中国企业的创新,中国的创新也可能跟国外的创新模式有所不同,中国有可能会更多关注“有效创新”,关注能不能迅速地体现创新的效果。

中国企业创新的未来展望

中国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

这意味着外资将继续大规模进入。全世界都要投资中国,重化工业产业的转移不可避免。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巨大差距的存在意味着未来20多年内中国仍将保持住对发达国家极其明显的产业竞争优势,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仍将不可避免地继续。

到目前为止,中国消费类产品已经基本覆盖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但消费类产业仅占发达国家制造业1/3的比重,而发达国家占2/3的重型制造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转移。然而,由于巨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未来10-15年内,发达国家的金属工业、化工工业、机器设备制造业,甚至汽车和飞机制造业等都将不可避免地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其绝对额至少在25000亿美元,平均每年1000亿美元,而中国将以相当于目前这些产品国际价格的1/3乃至1/4的价格进军国际市场。

预期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仍将有强大优势

按保守估计,201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完全可望达到3000亿美元。假设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扩大内需达到贸易平衡,那么到2030年,中国的进口和出口总额可分别上升到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0万亿美元,其中重化工业产品比重将超过75%,约比目前提升20个百分点,而初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将上升到75%,约比目前提高53个百分点。

这也就是说,未来25年间中国的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为8%(1980-2004年之间是16%),如果世界贸易额年均增长7%,则2030年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可达1/5。

中国企业创新道路的改变将是缓慢的

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的优势仍然是传统产业领域,通向“蓝海”的途径并不是仅仅依靠创新,而是吸收、转移、学习与模仿。经济民族主义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阻碍外资进入(并购)是不正确的做法。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总体上仍将以制度创新和“软创新”为主,中国企业总体上仍未摆脱模仿创新的阶段,所谓技术上的原始创新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在未来10年内不可能成为主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146.html

更多阅读

差异化经营:开创零售业的“蓝海”

http://www.cszk.com.cn/[日期:2006-11-09]来源:[字体:大 中 小]分享至: □ 本刊实习记者  岳彩周基于手法单一的价格杀伐,只能导致超市进入航道狭窄、充满血色的“红海”;而更糟糕的,是那些感觉自己身处“死海”的企业,它们虽然没有很

管理会计:未来十年的“蓝海人才”

     “未来十年,管理会计是中国的‘蓝海人才’,缺口300万,而财务会计人才需求将削减2/3,大量传统财务人员面临转型或者失业。”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俊勇日前在第二届中国管理会计国际化人才建设大会上指出。  所谓管理会计工作,是

网购服装哪个网站好 服装网购市场的蓝海 在高端B2C

  从2003年起,我国B2C电子商务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我国B2C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   网购市场的蓝海在高端B2C   尽管B2C市场前景看好,可是该市场缺少重量级的互联网企业,即使像

声明:《全世界最大的火车站 中国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为网友行云流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