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从紧政策应持续,加息仍有必要



奥运过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低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目前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堪忧,股市低迷,出口不振,沿海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前段时间,中央决策层密集调研沿海制造业,谋求解困之方。当下,宏观政策如何调整?有无解决困难的良方?

  经济模式转型是根本原因

  问:出口不振、内需不足,原材料和资金成本连续上升,我国制造业遇到了困难,最近中央领导接连视察制造业一线大省。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放松宏调措施来“挽救”中国制造业?

  谢国忠: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调控措施的松与紧,而在于经济模式不能再执行修修补补的策略,必须有一个大的变革。在经济世界中,市场力量往往是大于政府力量的。很多事情,是经济规律而不是政府意愿起作用。

  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是各生产要素价格低估。以前的生产要素中,人力是近乎无限供应的,资源价格是被低估的,环境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在1995年-2005年,尽管中国经济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但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几乎没有变化。过剩的供给使劳动力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工人们彼此竞争,使他们的工资仅达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现在这些要素都开始由市场定价,《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及平均工资的不断提高,让人力资源成本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低代价地大批提供;环境不可能一直被放任恶化,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大环境决定的;资源价格现在由全球制定,油价即使回落,也不可能重回20多美元一桶的时代。过去那种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了,这不是几个政策就可以扭转的。

  问:有评论认为,不是紧缩政策导致制造业出现问题,而是紧缩提前暴露了一些中国企业的问题。

  谢国忠:是的。上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1998年国企改制、加入WTO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国际市场的结果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眼下到了再一次变革的时候。

  目前最重要的几点:有些制造业实际上已经是空壳企业了,要淘汰掉一批这样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要靠品牌、技术、知识产权而不是价格和退税跟别人做生意。油价上涨,世界财富在向资源输出国流动,要想办法打入石油生产国这些富国市场,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在支柱产业方面,城市化的策略应该被固定下来,大城市、超大城市才有希望。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当城市化进程真正地推进时,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反过来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必须要放开能源价格。能源价格由市场制定,这是整个世界的现实。一味地人为压低能源价格,从补贴中获益最大的是富人,也扭曲了制造业的真实成本。

  最好不要阻止经济调整

  问:不过,价格管制政策在客观上确实降低了制造业的成本。

  谢国忠:是的,在原料和能源方面,价格管制措施压低了名义上的通胀率,但这只是一种对现实的掩盖。生产要素价格被限制住,中国制造业的“价格战”竞争模式和资源浪费的生产模式就不可能被改变,问题只能是拖而不决,不会自动消失。

  前两天有报道,浙江一家集团的老总消失,还不起债,发不起工资,他只有逃到海外。一些企业现在其实就是靠“债务”生存,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债务泡沫就会破裂。

  一些中国老板,名下有十几家几十家公司,仔细核算下来,总资产是负的。他靠这十几家公司跟地方官员打好关系,贷来款,在内部周转流动补窟窿,以此来实现“业绩增长”。有些企业就是在这种债务游戏中作出业绩,为地方的GDP增加一些数字;反过来,他们由此会得到批地、批贷款的优势,继续生存下去。但现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一上升,银行一紧缩,他们就挺不住了。

  问:政府是不是要坐视这些企业垮掉?要不要出手相救?

 谢国忠:从紧政策应持续,加息仍有必要

  谢国忠:在经济调整的时候,最好不要出政策去阻止它调整,而是用政策来预防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波动。就像物价控制,现在用价格管制来控制通胀,但物价控制最终引起短缺,短缺也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通胀,随后引起公司盈利大幅度地下降,股市也下降。

  政府也不是完全不作为,政府有足够的资金为那些在高通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提供保护,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有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高校大学生的补贴,如果有必要,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出台更多的新举措。

  加息仍然是应对通胀的必要措施

  问:就货币政策而言,在制造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加息仍然是应对通胀的必要措施吗?

  谢国忠:当然。坚持不加息的声音主要是担心吸引热钱流入,但问题是现在热钱已经在流出。据我所知,现在香港、台湾的热钱都开始外流。

  此外,热钱流入的问题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可以强化对资本账户的控制。尽管长期来看,中国将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但目前更迫切的是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没有独立货币政策,通胀在中国将不可控制。

  其次,为了避免热钱流入,中国可以提高长期储蓄利率水平。例如,可以在两年或更长期的存款利率中加上通胀率,类似于通胀保值债券。“热钱”缺乏进行长期投机的耐心,所以,提高长期储蓄利率不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却能够为存款人提供一个安全屏障。

  加息对制造业的融资可能会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迟早要到来,经济结构不调整,单靠不加息来保护制造业是拖延而不是解决问题。但反对加息的实质性压力更多是来自地方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因为一加息,地方可能会倒闭一批企业,客观上政绩就会不那么好看。

  问:现在提出要在控制通胀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你认为这一目标应如何达到?

  谢国忠:在这种很关键的时候,虽然我们仍然要保持经济增长率以保持稳定,但是不能够在原有的模式上,通过宏观的刺激,比如说多贷款,来推动经济,这样很可能引起危机。我认为现在首先要面对的应该是通胀问题,所以从紧的政策应该维持下去。通过我刚才说的经济结构升级换代,淘汰一批没有效益的“债务维持”型企业,来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165.html

更多阅读

谢国忠:房地产调控与中国梦

在判断中国房价的趋势上,没有谁比谢国忠“输”的如此全面。但是,谢国忠推导出“房价危险”的思维过程,远比他的结论更为重要。在“新国五条”大闹地产界之时,据新浪房产报道,3月下旬,新浪乐居专访谢国忠,倾听这位“唱空者”的全部心声。 

谢国忠:2014年房价跌50%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到2014年会出现房价下跌50%。高利贷出问题房价更撑不住问:限购限贷下,目前房价出现了松动,如何看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谢国忠:当今的高房价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现在已经开始破了。最后一波房地

谢国忠:中国经济恢复只能靠单干

  据悉,谢国忠是在由《浙商》杂志和商会网共同举办的“城市与商会投资高峰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他也再一次强调了其带有学院气质的推动经济复苏的办法:“钱,放在老百姓的口袋最好,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国有企业的股票分给老百姓。”

抄底 谢国忠:A股按兵不动 现在不宜抄底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的出炉意味着调控效果初显,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是坚持还是转向呢?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应持续从紧,财政政策应该松动,而股市中的投资者最好按兵不动。  不

声明:《谢国忠:从紧政策应持续,加息仍有必要》为网友栀耳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