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 范军利
龚方雄的“救市”方案违反常识,为无稽之谈;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应通过减税、理顺资源价格及完善社保、医疗体系等刺激消费、深化改革的政策完成
【《财经网》专稿/记者 范军利】奥运已结束,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最近的数据表明,外部经济动荡仍将持续,国内经济放慢特别是股市深幅调整,引发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市场走向的担忧。 27日,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沪召开媒体见面会,重申其不久前提出的“经济刺激论”,其中包括建议中国政府动用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立一个基金专门购买“大小非”。 “经济刺激论”甫出,在学界掀起波澜。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无论纵观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还是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严肃的学者应当慎提“经济刺激方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中国经济远未到需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之时。针对龚方雄提出的“救市”方案,玫瑰石咨询公司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这违反常识,为无稽之谈。
“刺激论” 不合时宜
21日,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率先发布研究报告,针对龚方雄的千亿救市方案,明确反驳称之“毫无根据且漏洞百出”。 28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经济刺激方案不适宜当前经济环境。 1998年,中国曾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彼时,中国GDP增长在8%以下,通缩压力较重。而今,中国已进入“双十”经济期,GDP和PPI跃升到10%以上。 沈明高亦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确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但中国经济远未到需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之时。 “根据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经验,当大规模的刺激经济计划出炉时,意味着该国经济已接近衰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远未至此。”沈明高认为,如果经济刺激方案真的出台,这一消息反而可能会引发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更大担忧。哈继铭表示,即便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仍面临“钱从何处来”的问题。1998年,推行积极经济政策时,除财政资金外,来自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成为主要渠道。“现在商业银行都已上市,以命令形式发放政策性贷款,已不现实。”外储救市 一女两嫁
A股大幅下跌引发“动用千亿美元外储购买‘大小非’”问题。对此,哈继铭以“一女两嫁”比之。“外汇储备不是央行额外的资产,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外汇是用人民币换来的,如果再把美元放出去,相当于二次结汇。” 美林证券报告亦称,“北京的决策层当然明白,使用外汇储备购买A股,相当于印刷本国货币”,这与防通胀目标有很大矛盾,且这无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按照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投放出的外汇,要由用汇单位卖给商业银行来换取人民币;而商业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卖出这笔外汇来换取相应的人民币,这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出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等原因,外汇市场上多余的外汇最终还是只能由央行购买收回。如果央行一手将外储换成人民币用于投资股市,另一手又将美元从外汇市场买回来,这中间相当于多投放了一次人民币,无异于印钞,若央行不买回这部分外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上升。 谢国忠同样表示,“外汇储备怎么可能拿回国内消费呢?调控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 谢认为,有关“救市”方案违反常识,为无稽之谈。 对于市场热议的“大小非”减持问题,沈明高认为,这是股改之初便埋下的隐患,它暴露出市场机制的失灵,以及当初设计者对此问题的预估不足。 沈表示,一般来讲,理性的投资者如预见到今年会出现“大小非”减持高峰,去年就不应该将股市炒到6000点以上的高位。由于投资者不理性,而设计者又未考虑到“大小非”未来12个月至两年的解禁期政策会引发集中抛售,进而对股市造成较大冲击。“假设政府此时接盘‘大小非’,未来出手之时,仍将对市场造成冲击,如此循环,市场何时能够成熟?”沈明高认为,“大小非”问题可通过增加交易透明度,以及出台鼓励“大小非”长期持有的政策等措施解决。“救市”之策 在市场外
“我们主张间接救市,而非直接救市。”沈明高认为,真正需要“救”的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市场之外的经济基本面。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防止经济大幅下滑。 对于企业利润增速放缓进而影响经济走势的担忧,沈明高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以往依靠外需和投资增长的传统方式已经“走向尽头”。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两大主要问题是,外需放缓和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外需放缓源于次贷危机和中国经济自身规模过大。生产成本上升,源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沈明高认为,由于国内资源价格控制,虽然这一因素暂时未对企业生产成本造成影响,但它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尤为重要。投资者预计,随着资源价格管制的放松,未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会更快。 在外需放缓的情况下,内需能否及时补充上来至关重要。沈明高认为,转型时期,外部经济变化及政府政策决定了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准确地说,现在正是传统增长方式‘走向尽头的开端’。政府政策如果能够顺应转型的需要,从刺激消费入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可能稳定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和公司盈利的预期,最终稳定股市。在这一方面,政策操作仍有较大空间。”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上述问题的解决,应通过减税、理顺资源价格及完善社保、医疗体系等刺激消费政策、深化改革的举措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