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类似我们常说的“恩威并施”。区区8个字,却把治军之道的精髓说相当透彻。治军也好,管理也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企业强调军事化管理,管理严格得很。比如迟到5分钟如何,迟到10分钟,30分钟,1小时。总之,只有你做不到的,没有他想不到的。这样的企业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更有之。而有的企业强调人性化管理,不单没有迟到早退的制度,就连员工是否每天作班都灵活得很。可谓将“恩”发挥到极致,但真的能够驾驭好的企业却也不多,为什么?当然,不同的制度适用不同的行业,即使相同的行业,不同的制度效果也不同。这里有个因地制宜,有个度的问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说起来好听,但如果不能操作,说也白说。所以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一、文也好武也好,目的是什么?除去利益的目的还有别的么?我们的制度、管理往往只为利益服务。这也难怪,现在所谓的管理之鼻祖就是为管理机器、把人当作机器的零件才有的,自然少不了祖先的痕迹。但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人,而不是机器。人除了看得见的躯体,还有看不见的人心。所以人心没有被亲附,就不要谈什么管理,管了也不服,所以老祖宗向来看重以德服人。迂腐么?不信你就反其道而行试试?看看是你的才吃得开,还是人家的德吃得开?结果不言而谕吧,所以——“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二,不要以为有了好的目的,好的政策就一切大吉。光有了立法,违法不纠、执法不严也白费力气。企业中往往有若干若干的制度,但这些制度真的可行么?是不是难过特权观?人情观?人性观?我们总嘲笑别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殊不知企业里也一样。搞得企业的管理成了猫和老鼠的游戏,那么到底有效还是无效?如果一个制度平时就不能健康的执行发展,到最后只能成为暗瘤,这就叫“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三、管理中,到底如何行文武之道,始终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又没有一个规矩可以管理住人心,怎么办?其实归根结底,无论你文也好武也好那只是表面,管理首先要发自内心认识到人的本意,至少要把人当人,而不是机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说了等于白说么?不然,当管理者真正自醒的时候,才会知道你到底把员工当什么?你管理的究竟是机器还是人?管理人的话就不要用管理机器的方法对么?还是回头再想想看《孙子兵法》的那句话,“令素行者,与民相得也。”——管理者,我们相得么?四、大善往往做起来是冷酷的。一只蚂蚁坏一锅粥,这句话连小学生都明白,但真的做起来却很难。当团队中,有人总是效率低,你一次次的帮助提高,他却仍然气色不大的时候。你怎么办?一定有人说这容易,不行就裁!呵呵,这句话不错,不过这么下去,小心把人都裁光。多数时候,我们难以分清大仁与小义,恩威并举是个科学,但也是个艺术。“对一个抵效者的宽容,就是对整个团队的不负责任。”但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智者,永远看得清到底宽容了谁?又辜负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