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是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他提出了同化、顺化学说,以阐明适应过程。同化是把外界信息,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顺化是指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而引起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结婚是准备被同化,离婚是没有被顺化。
我们的日常学习的经验也是如此,我们学了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用到了很多数学的东西。于是学完了物理,就把物理整合到数学的认知结构中,最后又把化学整合了进来,然后形成了物理世界的客观认识。可我们如果学习气功,那就无法和你现有的数学、物理结构融合,于是你的认知结构要发生重组。可能从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成为了个半唯物主义者,进而变成一个唯心主义者。有人去了趟西藏,回来以后,抛妻弃子,千金散尽,性情大变,就是被西藏顺化和“重组”了。由此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张和抛弃,而顺化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保持同化与顺化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主体与环境的良好适应。当人能用现有的认知结构,认知事务时,他是平衡的。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认知新刺激时,平衡被破坏。而顺应就是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于是我们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断地循环,也在不断地进步。以此同化和顺化理论为基础,可以说明人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下面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一种过程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他对知识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化。也就是说,学习是发生在学员的头脑里,而不是发生在老师的舌头上。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那是学员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老师单向灌输的结果。你要是灌输给学员,培训结束学员可能还记得,但后来一定是还给讲师了。外部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
2、学习是协商活动的过程
学习不是单向的接受过程,讲师不单肩负着“传”的使命,更肩负着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使命。讲师要分析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确保新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而不同学习者知识结构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从而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一样。因此只有通过“协商”和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既然学习者的理解各异,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做得好,学习的结果就自然好。从这个角度上说,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和牛的生理结构对着干,而要顺着它的纹理走,这样才能游刃有余,才是高手做法。
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效。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真正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要学呢?莫非为了文凭吗?可我们看到很多农村的学校,不上关于农业的课程,不研究关于农业的题材。也和城市的学校一样,限入了题海之中,甚至有些技校,也不带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而是光学书本上的理论,这样的学习有意义吗?
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员在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显然是无效学习。懂了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更关键的,会用才证明你真正学会了。所以有的企业,在接受完培训之后,让学员在公司里,通过开会的方式把培训的内容,内部讲授一次。如果讲得好,这说明他已经把培训的内容,完全消化了,否则就是没学会。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辅助手段,向学员传授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员处于被支配地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新媒体的使用使“书灌”变成了“电灌”。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员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灌输者。教师是引导者与促进者,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
4、下面是遵循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
A、活动法:皮亚杰认为智慧来源于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活动原则,就应该放手让学员自己动手,使他获得丰富的经验,通过经验的抽象和反省的抽象,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就像织网,活动愈多,则经纬交错愈缜密,认知结构同化外来信息的功能就愈强。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做户外拓展培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对学员构成一些挑战,让学员不平衡,然后在同化到讲师的内容上来。
B、虚拟实验室:实际上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或虚构某些情境,供学员观察、操纵、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一些中学有“虚拟青蛙”的解剖实验室,学员可以做非常逼真的青蛙解剖实验,可“剥”开青蛙的皮肤和肌肉观察骨骼,还可“解剖”眼睛和大脑了解其内部构造。国外的一些培训公司,开发一种软件。让学习者,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来学习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电子游戏,叫做大富翁的,也是这个作用。
C、基于资源的学习: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网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只要学习者掌握了一定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D、同伴影响法: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学习时,非常重视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儿童之间彼此交流相法,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比成人更能促使儿童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对于成人的学习也一样,甚至学员之间的研讨,比讲师的讲授更重要。
总之简单地来说,没有经过学习者思考过,分析过,质疑过,辩驳过,这样学到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学习。皮亚杰提出的同化、顺化学说,注重在学习的过程。我们的古人也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