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软件园区作为继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软件园之后的国家级软件园区,无论在规模、产值,还是企业集中度都与后两者有一定差距,但却给了像众志和达一样的中小型企业成长的空间。
犹豫了很久后,张庆敏还是决定离开北京。随着企业成本的增加,他不得不选择改变。作为数万家企业中的一员,他的企业在北京已默默奋斗了12年。
张是无锡众志和达有限公司(下称众志和达)的总经理。迁至无锡以后,众志和达增加了9成企业人员,营业收入也翻了一番。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众志和达正筹备上市。
无锡软件园区作为继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软件园之后的国家级软件园区,无论在规模、产值,还是企业集中度都与后两者有一定差距,但却给了像众志和达一样的中小型企业成长的空间。
放弃北京
在无锡软件园,以金牛座命名的大楼正是众志和达的办公地点。如今,张庆敏正进行着第四次扩张,用不了多久,整栋楼都将被张庆敏收入囊中。
这栋楼的三层,此前是无锡软件园管委会办公区域,后来他们搬走了。“我们主要是为了能给众志和达提供方便的办公环境。”提及此前的搬家,无锡软件园管理中心主任朱红芹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主动让出办公区。
在北京,张庆敏从未有机会享受过如此待遇。那时,他们的场地非常紧张,有些职员甚至缺少工位。因房租涨价导致的搬家,时常让他产生一种危机感。正因如此,他们在签房屋租赁条款时,特意在条款里加了一项:房租5年内涨幅不超过10%。北京过高的商务成本,让张不得不将租赁成本考虑清楚。
不仅是张庆敏,朱红芹也同样是从北京转战至无锡。朱是无锡人,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IT领域工作。她自己的职业规划曾是留在北京,然后去美国。但2000年,她还是回到无锡,与其先生有很大关系。
“当时,他们单位在无锡有项目,看过两次感觉还不错。”朱红芹回忆称。此前,她曾设想,给自己的先生三年时间在无锡创业,如果不行就出国。回无锡之前,朱红芹曾试着去上海找工作。因为她觉得做互联网,在无锡没有太好的工作机会。当时,上海刚好有一家要成立互联网的公司开始组建,要她去面谈,她甚至去看了。
最终,朱红芹还是选择回无锡。2000年3月份,她给分管管委会的副市长递了一份简历,他们聊了半个小时,朱最终决定留下来。“像我们这种人在北京、上海可能很多,但是到了无锡以后,无锡就很珍惜你。”朱说。
朱红芹深信,她回无锡是正确的选择。如今,她很多做IT的朋友在美国工作,还是想回国来。这些人在美国,基本做到高级架构师就到顶了,而此前,无锡软件园实施了“530计划”,即5年吸引30名海外回国高端人才在无锡创业。
“如果在北京的话,我现在可能也是高管,但是有很多人在底层干很多年才能做个项目经理。与其这样,不如来无锡,这种二线城市可能给你的发展空间更大。”朱红芹说。
落地无锡
2009年的一天,朱红芹与张庆敏在北京相识,双方聊得很投机。于是,朱极力邀请张到无锡发展。最初,张庆敏只是试探性的在无锡设立了分公司。“无锡毕竟是一个新的地方,到底有多大的人才和配套产业支撑,都不确定。”众志和达行政经理李玉红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对于张庆敏来说,来到无锡之后,以往那种小富即安的日子,已经过时了。
现实快得出乎李玉红的意料。不到半年,老板张庆敏便决定将总部转移到无锡。因为他发现,原先令他担心的两个问题:人才和产业链配套不是问题。
对于众志和达这样一家专业从事信息存储、数据保护与安全管理的系统供应商而言,人才对于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打消张庆敏对无锡当地人才上的顾虑,朱红芹介绍说,当地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007年以后,无锡高新区开始大力发展始软件外包服务,重点基地就是朱红芹所负责的无锡软件园。此时,当地政府提出,让原先为制造业提供人力支持的大专院校,培养方向向软件服务倾斜,包括成立独立的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培养专业人才。
“江南大学非常重视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我们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支持相关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无锡发展。”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锡生曾公开表示。尽管如此,朱红芹依旧感到当地高端人才的匮乏。“当前,企业向我们提出的最大要求,就是能不能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人才,这就相对困难一些。尽管北京、上海同样面临人才问题,但是在无锡可能就更难。”
与国际大型IT企业、培训机构合作成了必要的手段。在无锡,当地与新加坡合作设立培训课程,与IBM建立了软件实践基地。同时,他们还与印度最大的IT培训机构NIT合作,借力招揽人才。据朱红芹估算,目前,NIT培训已达万人。
针对企业的中高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地也想了一些办法。2010年,无锡软件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及园区企业迈达博尔联合,实施了骨干企业核心高管培训计划,实现中低端培训为主向高端培训服务延伸。对于无锡软件园来说,整合社会资源来招揽人才是其特殊之处。
众志和达的两位副总经理张衡和马林,均是来自于国际跨国企业的高管。在2011年度“无锡千人计划”嫁接式企业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中,张衡与众志和达签约。当张衡和马林两个分别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拥有极为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众志和达后,张庆敏甚至放出豪言:“国际厂商挣中国人的钱太多了,我们要改变这个现实。”
由于无锡给“千人计划”中的人才提供优厚待遇,无锡尚德、中科怡海等一批企业找到了需要的高管。
朱红芹坦言,在吸引人才之外,当地已经具有的IT资源优势不可小觑。近年来,依托于国内云计算、物联网行业迅猛发展,传统存储基础架构正在向着分布式、虚拟化、集中存储平台等存储数据中心逐步改变。而无锡作为物联网产业的集聚地,也是中国物联网的代名词,恰恰为以存储为核心的众志和达提供了便利。
类似吸引产业配套企业的还有海辉软件集团(下称海辉),它是无锡当地最大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由于产业的聚集效应,随着海辉的到来,索尼软件也来了。在无锡高新区索尼有三个制造工厂,这成为索尼软件到来的基础。同时,作为海辉的发包商,它的测试、开发与海辉都有合作。所以,在海辉的建议下,索尼软件也把研发中心从上海迁到无锡。如此一来,围绕海辉的上下游企业都来了。
此外,在朱红芹看来,他们与当地电信部门的互动也极为重要。目前,无锡软件园电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一期建立起来了,正在筹建二期,很多企业都用了电信的IDC,包括机房、带宽等等。从电脑工位到呼叫中心的交换设备全部是电信来投入,然后企业向电信缴纳使用费。“我们跟电信是互惠互利,也是联合招商。双方都有收益,园区发展了产业,电信也得到了收益。也有了稳定的客户。这是我们很有竞争力的一条。”朱红芹坦言。
目前,无锡软件园在招商策略上,更注重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因为他们发现在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当地相对还比较单一,让园区内的企业多元化、国际化成为一种方向。
谋划上市
众志和达的命运正在发生改变。此前,在北京的12年里,他们没有承担过任何政府的项目。但2009年刚来无锡,物联网专项资金扶持就落到了它身上。改变的除了良好的待遇外,还有张庆敏的想法。
以前,张庆敏想着如果一年2亿元,滚动发展就挺好。对于无锡,他的期望值就是场地、税收优惠、服务好点,不像在大都市那么不方便就行。朱红芹曾问张庆敏,用不用考虑融资。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们过了十几年全部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不需要融资。”
但是,到无锡刚过一年,他的想法就变了。他发现自己必须筹划众志和达上市,进行融资,因为在无锡,更多类似的企业纷纷落地,这些企业都谋划着早日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已经开始,数千万元的资金进入使这些企业走得显然更快。
这下,张庆敏着急了。他觉得要把企业做大,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思路去走,滚动发展的话,步伐太慢了。借着当地有利的融资渠道,他瞄准了上市的目标。2010年张庆敏开始做股权融资。今年5月底,众志和达将完成股改。明年申请报会,目前包括券商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就绪。
对于张庆敏来说,以往那种小富即安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前上市想都不敢想的事,明年可能将成为现实。这样众志和达的命运也将被改变。
不仅仅是众志和达的命运,无锡软件园还将推动一批企业上市。未来5年,无锡软件园想培育出10~12家上市企业。朱红芹介绍说:“从明年开始,我们的上市企业将逐步会出现,今年会有三家企业完成股改,明年争取有两家报会或者过会。”
当地政府正在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无锡软件园所属的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也相应出台了新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新区企业年获得各类资金扶持超过2亿元。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基金持续增长,2010年共拨付该产业基金8000余万元,2011年增至1.2亿元。
同时,当地还加大了对上市后备企业的辅导和促进力度。当德仕卡勒被上市企业英威腾公司并购后,成功股权融资达3200万元;另有众志和达、慈文影视等10余家上市后备企业。
当无锡软件园推动企业上市完善产业化时,还将推动园区企业的国际化。所谓的国际化,在朱红芹眼里就是高端化,目前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还是人员结构来看,当地的产业都偏中低端。与北京、上海没有太多可比性,资质禀赋存在差距。而国际化更多的还是引进高端研发型企业,这则需要一个过程的,决定无锡软件园是他们的后花园,与他们是一种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