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公款吃喝 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受公众欢迎的,目前成果喜人。

  但近日有如下令人震惊的声音从官场传来:官员们不替人民吃喝,内需堪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出口和投资保持了23.6%、21.2%的2位数增长,但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其中,餐饮业收入增速仅为8.4%,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2月份的一个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据抽样调查,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北京大概下降了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宁波市下降也差不多30%左右。

  一些大吃大喝成性的官员私下里从臊眉耷眼变得理直气壮起来,甚至扬言:不能抹杀公款吃喝的另类贡献。

  这个逻辑和前些年流行的“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整治公款吃喝可能会让消费和内需受到一定影响。但别忘了,政府部门靠国家财政供养,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在现代法治社会,其任何开支都要服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都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高端餐饮财富的支柱之一公款消费显然与之背道而驰,不仅成本高昂,且不可持续,如果再缺乏约束和监管,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腐败滋生的可怕温床。

 违规公款吃喝 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年来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规模、范围和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严加整治的地步。有学者估计,全国三公消费总额已达到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每年喝掉的高档名酒就相当于一个西湖。

  如此饕餮不仅民怨沸腾,其实也成为官员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结合不少基层官员因为陪酒光荣成为烈士的奇闻,说明大吃大喝不仅戕害自己身体,还会因忙于应酬接待上级领导牵扯太多精力,影响正常工作。

  不过,即使中央三令五申,公众群情激愤,社会危害巨大,但仍有官员顶风作案,试图暗度陈仓,继续糟践民脂民膏。

  《人民日报》报道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

  另外,据港媒披露,在福建一带,官员公款吃喝已经转入地下——私人会所和内部食堂和农家院,装修接待条件不亚于五星级酒店,还能洗桑拿。官员们说:“只要躲开媒体和百姓,上级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出现这样的回潮,一方面提醒纪检督察部门加大日常监督问责力度——毕竟在当下行政管理体制下,党政监督还是反腐主渠道,必须在特定历史时期真正肩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另外还要尽可能为社会监督铺路搭桥,形成体制内外遏制公款吃喝的联动机制。

  更重要的是,要构筑遏制公款吃喝风的长效机制,还有赖于精兵简政,实现依法行政,推动权力运行公开,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公开预算账本的要求——以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公示,从源头上刹住公款吃喝风。

  中国不需要公款吃喝带来的有毒内需,而需要政府自我约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带来的公正社会秩序。只要政府能廉洁高效,厘清权力和市场边界,真心为人民服务,着力构建公众正常收入机制和牢固的安全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何愁?中国内需何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678.html

更多阅读

把顾客当上帝为什么会是个大伪命题? 顾客就是上帝

很多时候,从事服务业、销售行业的公司喜欢说它们的目标是把顾客当上帝。貌似定位很高,其实未必贴切,操作上更行不通。顾客固然需要你的尊重,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其空谈敬重,不如多一份贴心。当你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的时候,很可能要挑战

许嵩——把伤痕当酒窝漫画版 别把伤痕当酒窝

题记:许嵩在合肥读高中时,写了一篇文章《把伤痕当酒窝》,发表在博客中,文章讲述了他亲历的一个小故事。该文被作为当年江苏省高考模拟卷的阅读题……第1P字幕:父亲让我找来收废品的人。提示:收废品的是祖孙二人。

成功人士鼓励自己吗 我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

如果我真人模狗样地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理由非常简单,我考虑到了新东方失败的那一天,或者说我被社会当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实际上这就体现了我有没有冠军的

声明:《违规公款吃喝 岂能把公款吃喝当“内需”》为网友只考清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