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谈过这个话题,今天接着说。 当领导的,倘若想要具备一定的果决力和执行力,一定得有些威信力。至少老子是这样看的。
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他认为,当领导的,要尽量少说些话,少表现些喜好,让人无法完全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人感觉这个上司有着深刻的内涵和蕴力。老子的这个观点倒是和韩非子的思想非常类似。
应该说,老子的学生遍布古今中外。在他的“洋学生”中,法国总统戴高乐应该说是他比较得意的学生之一了。戴高乐说:“要保持一定的威信,必须少说话,并在行动上保持一种深沉的状态。”因此,戴高乐甚至在童年时代就对同伴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熟悉可能产生轻蔑;距离容易产生威信。
在自己的亲人眼中,你很难感觉到自己的伟大。比如说演讲大师,他在学生眼中的伟大往往超过他在家人眼中的伟大。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我们才会说:仆人眼中无伟人。
这仆人天天看你穿一双拖鞋,系一短裤,在自家客厅里叉着二郎腿,甚至连头发也凌乱不堪。他(她)甚至知道你也讲粗话也骂娘西皮;知道你偶尔也几天不洗澡;他(她)也可以经常看到你童真的一面,这种时候,你的威信一定是要在仆人面前打折扣的。
同样的道理,领导者如果和下属走得太近,你便在明处而他在暗处了。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明“贱”易躲,暗“贱”难防!这里的“贱”指的是下属的谗媚和马屁。他都掌握你的喜好了,你还轻易躲得过吗?
所以,老子提倡“希言”,“寡言”,“慎言”,“微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领导者如果天天给部下开会,天天责骂人,天天定制度,天天处罚人,则毫无疑问,这个领导在员工的心目中一定无法建立真正的威信力。员工最多是“怕”他,而不是“服”他“信”他!
因此,老子把领导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级:下不知有之。员工因为心底里爱领导,所以心里没有压力和惧怕。 第二级:亲而誉之。管理者很有能力且绩效明显。员工亲近他赞誉他。 第三级:畏之。管理者常常板着一张脸,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对他很畏惧。第四级:侮之。管理者没什么能力还常常发号施令,员工经常和他发生冲突瞧不起他。
因此我们发现:
有些领导,员工因为“怕”他而产生距离;有些领导,员工因为“爱”他而缩短距离。 所以,管理,并不是管得没人“理”!而是,管得让人爱! 当然,老子这种“深藏不露”的管理艺术,是有前提的,它是建立在管理者有着相当的洞彻力和驾驭力之上的。有些软弱无能的管理者倘若也采取这种管理方法,则不要来向我追问失败的理由。举一个案例大家便知道了:秦二世。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儿子,当了皇帝后,重用大宦官赵高。这赵高告诉二世说:皇帝啊,你还年轻,少说一点话,万一说错了,我怕大臣们不服你啊!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奴才便是。这二世果然轻信老赵的话,每日身居后宫沉湎酒色。不久就被赵高篡权,使得他老爸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不到14年就玩完了。
所以,有时候管理是没有唯一准则的,对自己不太有把握的管理者,可以先多听听下属的意见,而不要一味地“装”!一味地刻意和员工保持距离!有能力的领导者则不一样了,他收放自如,宽严有度!收时,员工自觉自律心生敬重;放时,员工与其同乐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