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世界经济动荡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发改委:生物柴油示范项目获批,为推进试点奠定基础
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动荡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郭世坤指出,当前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同时必须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大幅下滑,通胀转化为滞胀的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在外需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更具开放性和世界性,又兼有国际依赖性和脆弱性。2008年,世界经济在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世界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原油、粮食、矿产资源、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扩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增速继续放缓,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加剧,发展局势更加复杂。这种复杂的国际经济局势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以及物价水平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增加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压力和风险?以及会否增大我国宏观调控实施的难度?就此类问题记者与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课题组负责人郭世坤进行了对话。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减缓我国出口增长 记者: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国家外贸调控政策、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增长开始放缓。进入2008年,以美国经济下滑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增长减速趋势愈加明朗。在此影响下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内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求进一步萎缩,这种情况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郭世坤: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已明显冲击到中国经济体。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对外贸易顺差迅猛扩张势头显著收敛,并出现明显下降趋势。1月至5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为780.2亿美元,净减少7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其中出口5450.5亿美元,增长22.9%,增速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进口4670.3亿美元,增长30.4%,增速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减速9.5个百分点。 从今后情况看,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带动外部需求进一步下降,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长还会持续减速。2007年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这3大贸易伙伴的出口比重约达48%。将3个地区绑定粗算,在2004年至2007年3年间中国出口对这3个主要贸易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约为11.5。即3个经济体的综合经济增长率每提高(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长率将提高(降低)11.5个百分点。从2008年全年情况看,如果3个经济体综合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至1.5%,则我国出口增速约为23.1%至17.3%,分别比2007年下降2.6个至8.7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出口减速将直接降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全球通胀趋势强化助长国内通胀压力 记者:受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中长期需求持续增加、原材料供给短缺和投资需求旺盛、美元大幅度贬值等因素作用,目前世界通货膨胀趋势进一步深化。国际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达66.1%,世界原油价格已突破140美元/桶,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而其他贵金属、基本金属和农产品等商品价格被带动上涨。造成此次全球通胀的原因是什么?会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郭世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经济近年来强劲增长所带来的对消费需求增大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价格的爆发式上涨,市场对美元疲软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预期,以及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使得投资者对原油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类产品投资需求的提高。后期看,这些影响还会进一步延续,由于美国政府采取持续降低利率、持续美元贬值的宽松货币政策,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还会出现上涨,而由于发达国家的低利率造成从发达国家扩展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过剩流动性,会使得资金大量涌入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推动有关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世界粮食危机,石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物价持续上涨等通胀的外部局势,将会通过各种方式及途径推动或强化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首先世界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通过进口直接传导影响到中国的价格水平。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性大宗物资进口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将助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2008年1月至5月我国CPI同比涨幅达8.05%,高出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几近十多年单期最大涨幅。同期我国进口铁矿砂均价同比上涨78.8%、原油均价上涨64.1%、成品油均价上涨66.9%、煤炭均价上涨40.4%。同时,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还会加大我国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助长国内物价过快上涨趋势。其次,全球粮食供求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将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的稳定。近年来,受石化能源日趋紧缺,生物能源产量扩大、人口增加和灾害性气候影响,国际粮食供求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出现剧烈波动。今年一季度国际小麦、大豆和大米等粮食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0.9%、80.8%和42.8%,我国1月至3月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6.0%、7.2%、9.6%和83.8%。由于我国食品价格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权重达30%以上,粮食价格上涨将直接加剧我国通胀压力全球资本流动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波动
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信用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打击,资本损失惨重、金融市场振荡加剧。当前美国次贷危机还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带动美国经济步入更为严重的衰退。那么,在全球资本流动加剧的背景下,是否会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 郭世坤: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今后美国还可能继续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或救助等其他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美国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低利率政策,将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加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相反,一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趋势长期存在,中国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利差进一步扩大甚至利率倒挂,在中国股市等资产价格经过较大幅度下跌,投资价值不断凸显等状况下,人民币资产和中国股市、房市将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避风港,这些给国外热钱流入中国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毋庸置疑,在利益驱动下,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国际热钱在内的各色国际资本,不会忽视这样一个获利"热土",而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套利。今年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中国速度明显加快,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中国贸易顺差与FDI之和约688亿美元,与新增外汇储备的差额高达851亿美元。表明热钱加速活动。 近两年尽管央行一直积极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但由于我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双顺差,在投资渠道狭窄、银行体系流动性难以转移削弱、活期储蓄存款占比不断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等形势下,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情况仍很显著。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贷款和外商投资也出现较快增长的情况。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流动,不仅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向中国的输入,也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过剩的流动性风险,为高企的通胀压力"添砖加瓦"。同时这些资本以套利为目的,投资行为短期化、波动性明显,其在各类市场的频繁出入,不仅会助长国内资产的价格泡沫,而且还会成为经济加剧恶化的重要力量。如果境外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和速度的变化也会更大,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资金调节的难度会放大,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资产价格泡沫恶化的风险。 国内紧缩的调控政策面临新挑战 记者: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形势日益严峻,进入2008年,在内外不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当前又呈现高通胀、经济过热与经济下行风险并存的新变化。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 郭世坤:依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当经济出现下滑时,应当采用扩张性宏观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当通胀上升时则应当提高利率收紧信贷来抑制通胀。目前的局势是,如果央行要实行扩张性或稳健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增长,其副作用会导致物价的进一步走高;而进一步采取紧缩性宏观调控来减少总需求压低物价上涨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则会使导致面临下行风险的经济增长受到进一步损害。因此,当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在多重经济运行干扰因素中寻求平衡。当前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同时必须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大幅下滑,通胀转化为滞胀的情况。 内外部风险的不断增加,给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短期政策实施形成了压力。因此,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力和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现象,保证调控手段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金融时报 发改委:生物柴油示范项目获批,为推进试点奠定基础 昨天(1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批准了中石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6万吨/年、中石化贵州分公司5万吨/年和中海油海南6万吨/年这3个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 发改委方面表示,上述大型国有石油公司将从原料到市场等各个环节,形成车用生物柴油生产、储运、销售及使用的成套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为今后全面推进试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京华时报 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势头可喜 火爆的疫苗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巨大市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本届大会上获悉,全球拥有100亿美元市场的疫苗产业是当今制药业中的大热门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扩大了3倍。有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3.6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在本届大会上,世界顶尖生物技术公司加拿大Microbix公司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流感疫苗生产基地。据介绍,该工程建设期为4年,预计2012年投产,其流感疫苗年产值将达1亿元,供应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长沙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流感疫苗生产基地。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下,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增长,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物医药产销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大会上介绍,2007年,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40亿元,同比增长25.5%,比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 二是生物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上海为例,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随着跨国公司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向我国转移,生物医药服务业高速增长。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低成本新兴市场转移研发环节,包括新药研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根据权威机构IMS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企研发外包的首选地之一。在上海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有药明康德、先导药业、睿星基因等企业承接国际研发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括了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8家,2006年合同收入已达到7000万美元左右。 与会者认为,我国以疫苗市场为代表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13亿人口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型等带来的对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持续上升。 差距不容忽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12700余家,规模普遍较小。2006年,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仅为美国辉瑞公司的1/10、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1/8,占我国生物医药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7%。从知识产权数量看,2006年,在欧盟、美国获得授权的生物技术专利总量中,来自美国的专利占54.66%,来自日本的占10.3%,来自韩国的占1.4%,而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获专利授权仅为41件,占0.52%。 三是经济效益低。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利润率仅为7.4%,全行业产值规模是美国默克公司的3倍多,但实现利润仅为其74%。 四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生物医药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促进、激励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招投标机制等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胜利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原创性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虽然产量不小,但都是利润很低的专利过期产品。 政策支持加强 近年来,国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又新批复建设了10个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200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我国第一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据王金祥介绍,下一阶段,我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是: 一、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紧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的实施,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按照《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重大专项工作。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优先支持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引导生物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组织实施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强化基地的创新功能。 三、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积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转移,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鼓励国内企业开展产品的国际注册与营销工作,到境外开设研发机构和投资兴办企业。 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国家要扶持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加强对企业发展初期和成长期的支持。在财税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国家都将给予优惠扶持。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