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资源的成语 让海归热资源充分涌动



最近,我接受了有关媒体的访问,谈最近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的海归热现象,在此,愿意与博友们分享:

 

1、我国实施人才兴国战略,需要大批优秀人才,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需资源,目前一些留学人员学成后在海外工作,并且活跃在国际科技最前沿。您作为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曾参与过相关工作,您认为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回国服务?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国内引才政策。

 

答:海外人才是否回国发展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是否爱国或经济因素决定一切。政府的政策与效率,人才选拔、评估、激励的制度,适合的硬件基础与平台,社会人文环境的开放与尊重,国籍与出入境的规定,甚至子女教育问题等都可能影响人才回归。我国在1992年就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工作方针,后来还提出了“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工作思维。本世纪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后,相关的政策与计划更深入具体:例如2004年出台了让外籍人才长期留下的绿卡制度;2006年人事部出台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近期,中组部提出了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上海等地方政府则组团去海外“人才抄底”。整体来说,国家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这也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产业升级等大趋势相一致。

 

2、李源潮曾指出,引进来是第一步,使用好是关键,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归人才的作用?

 

答:发挥任何人才包括海归人才的作用,最重要的都是建立“适才适用”的人才机制,提供足够的硬件、软件的支持与平台。当然,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是为帮助事业发展,人才回归后也需要“事业留人”,形成“共赢”效应才是保持长期合作最重要一点。海归常有“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则需要分清原因是因为海归自身的调整、定位有问题,还是“国情”落后而不利于人才发展。如果是因为国情落后,即使不使用海归,我们未来也需要改革。

 

3、海归与本土人才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在你看来,拥有什么样素质的海归最容易创业成功,或者说有没有成功的捷径可走?

 

答:在人文领域,海归能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经验、理念,这对本土人才是一种补充。在科技领域,海归的优势不只是可能“补充”了国内所没有的技术领域,那些毕业于世界顶尖名校的海归还可能掌握了更先进关键的科技,毕竟中国的大学科研实力与培养科学家的能力与世界顶尖名校还有很大差距。这对中国崛起意义重大,例如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获得者有21人是海归,没有那批海归,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崛起。至于海归创业当然没有捷径可走,因为不只是与本土人才竞争,还与外企、跨国公司竞争。当然,能够具有跨东、西方操作经营的国际化视野、能力、经验,能将本土化与国际化完美结合,自然最容易创业成功。

 

4、您是海归派的成功者代表,谈谈您个人发展经历及感受。

 

答:谈不上什么成功,个人发展与国家开放是不可分割的,我还为此写作了一本书籍叫《开放你的人生》。邓小平重启了派遣留学生之门,我才得以留学北美。后来,正因为向市场经济转型,创业大潮在中国兴起,我才得以回国创业。我国在全球化产业链当中主要扮演“体力工人”与“技术工人”的角色,未来要成为国际脑力战场的主要竞争者,就必然需要更多在海外具有成功实践经验的留学人才。我衷心希望更多的留学人才能够回流,为祖国的崛起与复兴贡献力量。

 

 充分利用资源的成语 让海归热资源充分涌动

5、大部分海归回国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也没有给社会带来所期待的欣喜,海归流转人数不少,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海归不可能都是人才,他们的教育水平与其教育投入无关,有些海归在海外就读的大学未必强过国内重点院校,出现“海待”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再统计下国内大学生的就业率、平均收入、创业成功率等,进行比较,就不会有人觉得大部分海归发展状况不乐观。许多海归回国之后再离开,就跟许多本土人才成为外国职业移民一样,可能是因为国外有更好的发展,而海归恰恰属于比较能把握海外机遇的群体。另外,还有很多几乎接近一半的海归从事的本身就是跨国贸易,跨国环流不可避免,这并不是要离开祖国。

 

6、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有政治诉求,海归从事科研教学或经商的人较多,参政议政的很少,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

 

答:我曾对国内300名创业成功的海归进行调查,平均都有5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但这些具有海内外丰富实践经验的海归人才如果从政,除了政府特招的少数雇员岗位外,就会面临这样的尴尬问题:应聘中高层的政府公务员,经常连参加竞争的资格也没有,例如局级干部会要求必须是处级干部并有相关处级干部工作经验数年;如果他们要“低就”为普通公务员,中央与省级普通公务员一般要求年龄三十岁以下,他们还是没有资格。与此同时,政府内许多干部即使因为违纪或不作为被停职,都可能很快因为缺乏人手而复出。所以说,并不是杰出海归不愿意从政,或政府内人才过剩,而是有个不合理的门槛。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靠完善人才的选拔、评估制度,使其更公平效率、更“惟才是举”、更有国际竞争力。

 

7、我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数量庞大,许多人学成后有回国创业的愿望,但考虑国内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职场环境等因素,归还是不归仍在观望,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答:国际上有种普遍共识:市场经济建立在人才与人力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这种流动是跨国界也是跨地区的,因此,国籍、户籍、社保等必须能够跟随人才一起流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越南、巴西等世界上数得着的大国基本上都没有户籍限制,并且默认或承认双重国籍。在英国,外国人居留半年后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我国必须放宽国籍、绿卡、签证以及户籍对本国人才流动的限制,社保则必须解决跨地域的问题。并且,个人建议社保与身份证对应,并建立国家和个人两个账号,个人账号多交多得,国家账号则每一个中国人从一出生就拥有,并逐渐提高到能保障每个人基本医疗与养老的水平,这样就解决跨地域、城乡区别等问题,也不会出现大多数失业者、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

 

8、您认为目前国内在吸引和凝聚海归人才的政策措施及体制机制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答:中国如果立志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并且是知识经济大国,首先要成为世界人才大国,因为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因此,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放在挽留与使用中国最顶尖的人才上,还要能够吸聚全世界的顶尖人才。美国的人才培养能力比中国强大多了,培养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得主,但它还是聘用了全世界70%诺贝尔奖得主,引进了占本国总量三分之一的海外科学家与工程师,才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目前制度对海外人才包括留学人才还不够开放兼容,吸引人才的政策、机制、环境需要更为国际化,例如开通顶尖人才移民入籍制度,简化签证与绿卡,建立国家猎头,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人才选拔淡化国籍以及党政行政等色彩,以便吸引来自全世界的顶尖人才。也许,我国人力资源包括受过高等教育者确实过剩太多,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不需要全面引进移民,却会更需要引进那些能为中国创造十个、一百个、甚至一万个就业机会的杰出人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7587.html

更多阅读

调查:过半受访者认为“海归”含金量降低

  临近年关,毕业生们找工作的进程已经进行了大半。毕业大军中,留学生群体的求职状况格外受关注。随着我国“海归”人数骤增,“海归”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上周,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

我是海归app 怎么样 我的同事是海归

我的同事是海归文/徐淑妮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在多少莘莘学子心中曾经是一种梦想和时髦;而留学归来,更是荣耀和精英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哪家企业若是有几个“海归派”,就会被认为是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看如今,随着留学浪潮的汹涌,回国的“海归

深圳海归创业优惠政策 海归创业自身需要些什么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秩序等各方面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中国与世界接轨快速接轨和各种机会的增多,海归回国将会保持更快的速度。但根据全国孵化器机构统计,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成功率为22%,即使在中关村创业园,海归创业的成功率也不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1)

 文   方正     20世纪初,海归派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乃至民国建立,海归派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海归派在实业方面的建树远为逊色,但为数不多的海归派企业家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中国

声明:《充分利用资源的成语 让海归热资源充分涌动》为网友只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