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和历史统计均表明,蓝筹股的走势,与宏观经济和政策紧密相关。对中国内地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忧虑,是机构投资者近半年来大量做空蓝筹的重要因素,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5%、创下自1996年7月以来近12年次高水平、略高于市场预期。而此前公布的4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1%、连续第9个月加速增长。
“同比数据基本可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对表示:“通胀程度不出意外,是去年就可预见到的。”他认为,只要宏观调控继续坚持信贷从紧,CPI数据逐月回落的概率很高,“但PPI数据仍可能走高。”他的判断,与内地证券市场预期保持一致——公布CPI数据当天微涨,公布PPI数据时下挫了1.19%。
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今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10.6%,回落了1.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会否出现“拐点”?对此,宋国青认为:“不必担心”,并预计即使在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减、紧缩货币政策得到坚持的情况下,今年的GDP增速也能达到10.5%。如果通胀有望触顶、同时经济增速保持稳定,这显然是完美的组合。其他来源的数据也在支撑这种前景:国家统计局4 月底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图亦显示,经济增长已改变“趋热”势头、逐渐趋于稳定(见图1),该指数涵盖了当前中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等多项指标。
据统计,在最新数据公布之后,机构对今年GDP增长速度的预测均值为10.5%(其中投资增长25.3%、消费增长19.9%、出口增长18.7%)、CPI数值为6.6%。
既要控制通胀、又要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回落,是国内货币政策的双重取向。这种前景,也使得对货币政策趋稳的预期得到强化。尽管在公布CPI数据当天,央行宣布今年以来的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的水平达到16.5%的历史新高,但业界普遍预期:年内加息概率大幅降低了。接受采访时,中国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助理何帆甚至预计,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倒挂”4%左右,国内已不可能再加息。从市场上看,国债指数近期连续创出新高,央票发行18周保持在同一利率水平,也表明加息预期在淡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预测数据看,CPI将逐月下行,但仍将在近一两年内维持在5%以上的危险区域;此外,PPI数据继续上升的势头,意味着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若将之转移给消费终端会成为后期推高CPI的潜在变数。即使因为价格管制或市场竞争因素不能向消费终端转移,也会进一步压缩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正是这种变数,增加了投资机构对今年内地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前景的谨慎心态;同时,也提示包括蓝筹股公司在内的内地企业,将会因在成本传递链条中的地位不同,业绩进一步分化。
但基于对蓝筹股公司的行业分布、规模、产业链条地位的分析,何帆对PPI数据上行对蓝筹股公司的影响表示乐观。他认为,一则银行、保险等行业本身就与此关联度不大;二则像煤炭、钢铁等行业,尽管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增加成本,但这类企业大都具备充分的自主定价权,成本转嫁能力较强。
宋国青甚至认为,PPI的价格传递效应本身就是一种误解。“关键还是货币供应问题,”他表示,“只要宏观调控继续从紧,控制货币增长就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