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发表安邦集团董事长陈功的文章认为,过度城市化乃通胀之源头。文章说,城市化让人们占用了更多的土地,让人口从农村集中到了城市,让人们消耗了更多的能源。最终,人们会因为过度的城市化,开始“享受”被人为推高了的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城市现在看上去依然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也许只有当人们被迫要面对所有的高价格商品和服务的时候,才能够明白过度城市化会造成的巨大问题。
很高兴有人能够从城市化的角度去思考我国的通胀问题。很明显,我国近年来GDP超过10%的增长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在本轮通货膨胀中,与城市化相关的房地产的价格上涨起到了相当强的引导作用,但直接以通胀为矛攻击城市化之盾却似乎不妥。
不可否认,房价上涨与城市化有一定关系。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6.1%,2007年则达43.9%,每年约有1200万人农村来到了城市,这无疑会造成城市住房供应一定程度的紧张。不过实事求是地说,2000年以来的房价快速上涨,原因是多重的,有城市化因素,有住房升级换代的因素,有土地、建材价格的上涨因素,有各种投资、投机性因素,有一些地方政府的不规范行为因素,也有市场秩序混乱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不应该被打板子的也莫过于城市化了。
与陈功先生观点不同的是,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远达不到“过度”的水平,而是恰恰相反。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越高,城市化率也往往越高(在拉美也存在过度城市化的特例)。对于中国而言,由于二元经济社会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一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也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城市的发展,是以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发展的缓慢为代价的。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增加了收入的城市居民用于吃的支出越来越少,如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6年增加了2020.7元,但用于食品的开支仅增加了109.3元。应该说,恰恰是食品价格的稳定和低廉,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钱去购买工业品、享受更好的服务,甚至有更大的能力去炒房。而恰恰是资产等领域的泡沫加剧,最终传导到了农产品上,造成了本轮通货膨胀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产品的涨价实在是被动的很。被动的涨价其实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少好处,相反却使他们的城市化之梦变得更加遥远。农民进城,往往只有考学和打工两条路可走,无论是从土地上积累,还是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收入,在房价和物价上涨的今天,他们在城市立足已变得更为艰难。
我们现在没有数据表明,本轮通胀对城市化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新农村建设政策使农村更具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城市的高成本吓退了那些有着强烈进城愿望的农民吧。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30%后,城市化往往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刚刚进入城市化快车道不久的国家,还是慎谈过度城市化吧。
中国改革报2008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