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晏子春秋》一书已经读过一遍,所得点滴感受也以《晏子治国思想对企业和谐管理的启示》为题发表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5期)。《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言行的一部书。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我一直觉得这确实一本好书,晏子个头不高但智慧不少,可能缺乏力气但不缺乏勇敢,留下了很多充满了智慧和乐趣的故事。今天重读此书,不禁联想颇多,遂想将自己的感想逐一记录,形成《晏子春秋》解读启示系列。由于时间关系,不知何时能够完成,更请大家多提意见。
《晏子春秋》解读启示(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候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1]
【解析】
《庄子·人间世》中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这句话是成语“螳臂当车”的出处之一,其实就是说螳螂仅逞匹夫之勇,不看竞争对手和环境时局,难以成就大事。然而有意思的是,齐庄公却非常欣赏这样的壮士。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曾如是写到: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者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可见,齐庄公对于“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的勇士持褒奖态度,才“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齐庄公“好勇、赞勇、推勇”是他励精图治振兴齐国的理念。
我认为开疆拓土时没有勇士好比大刀无刃一样,对于“勇士”的夸赞是齐国集聚贤才的生动广告。但是,“勇士”毕集,全无谋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这个小个子的宰相晏婴恐怕没有“足走千里,手裂兕虎”的勇力,但他观察时局、冷静思考,分析了“勇力”的功过,不像“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那样,勇敢地站到勇力的侧面对自己的领导说:“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也就是说,晏子觉得为了坚持真理和礼仪而不怕牺牲的才叫“勇”,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才叫“力”,要推崇“勇力”的前提条件是知晓大义、饯行礼仪,而不是“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这样非但不能带来国富民强、和谐安康,相反会使贤才尽失、众叛亲离、国力日衰。其实,晏子所倡导的“勇力”和齐庄公所推崇的“勇力”表面是一样的,但是,晏子却善于分析既往的史例,观察百姓的反应,更重要的是不惧国君的强势,敢于直言,是一个大家本来就在心里明白的道理成为行动的标准。
从现代的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领导用人时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倾向和兴趣偏好,但是一定要记得常常约束,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而所谓人才者本人也要常常多作思考,保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缺点,以免伤及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