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从专业到管理的飞跃(1月17日)



关键词:管理与执行力  知识的价值  管理与专业  劳心者与劳力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位的提升、人在社会、家庭以至企业里承担的责任与压力逐渐加重,这是人生中必然无法逃避的总体趋势。

从学习到工作,人总是在不断进行专业化的提高的,将繁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理论,并最终提炼成为特定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人在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提升。

 

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个知识的价值问题。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社会的高考制度,通常中国传统的教育总是在遵循将学问做细,去深度挖掘其中知识点的原则。别人不知而我知;别人一知半解,而我成为那方面的掌故;别人仅仅了解皮毛,而我不仅了解脉络而且深入到本质;这种将知识学问化的心理过程,由此知识变成了一种值得炫耀的东西,知识分子是值得每个人尊重的一类人,而知识也可以创造财富。

但在笔者看来,积累起来之后的知识,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一种负担。知识未必是越渊博越好,而是需要精专——就如画圆,圈子画得越大,周长越长,不知道的领域就会越多,当你的知识面越宽,就越会感觉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如此就会陷入不断去求知的循环,如此就会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痴,就会从浅滩游到深海,假如不能回头,即使游泳技术再高超,即使体力再旺盛,最终结果筋疲力尽而死之外,恐怕是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的。而专精于有限的领域,就可以如爬山一般,假如坚持下去,最终定会取得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的境界。

但如果范围越来越小,也会难免拘泥其中,成为追究“茴香的茴字有九种写法”的孔乙己,反之读书讲究只观其大略而不求甚解的诸葛亮,却最终成为一代名相。成为最成功的读书人之一。

 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从专业到管理的飞跃(1月17日)

 

俗语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实在当下看来,并非劳心者就是知识分子,也并非劳力者就是没有知识的人;同时所谓劳心者未必就是脑力劳动者,劳力者也未必就是蓝领的体力工作者。

笔者认为,劳心者往往是那些定战略指方向、搭平台带队伍,并对最终成品与结果负责的人,是团队的管理者;而劳力者是专业人士,那些专业人士或者是谈判专家,或者是技术能手,是任务的执行者;劳心者是打天下,开疆破土的人;而劳力者是在某个领域的封疆大吏或者朝中的重臣,总之是为“劳心者”们兑现其对市场、对资本承诺的人。

传统意义上的劳心者,比如律师、会计师、作家、创意策划者、老师等等,在一个大的平台上都是劳力者。而传统意义上的劳力者,比如技师、工程师之类亲自动手的人,未必就不是小的领域中的劳心者。

 

劳心与劳力之间其实是平台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明星与舞台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拓展与后期服务的问题,由此,笔者想到了执行力的问题。

任何业务都需要落实与细节,而执行团队就肯定需要举轻若重的。是需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与煎熬的,因为那需要以谨慎与务实的原则去做事情,专注细节才能够把小事无可挑剔、并做到具有艺术感觉的境界。

而开拓者与管理者则刚好相反,需要捻重若轻,如此才能够化解所面对的压力,不管是时间压力还是在资金上的压力。其实人总是要面对不同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你对所接受的信息是收集还是分配,你所承接的压力是分配还是事必躬亲。通过授权让别人分担自己的压力,同时让别人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

不能做到捻重若轻的领导者终究会让自己的事业进程成为一种煎熬。

 

那么从举轻若重的专业型人才成长为捻重若轻的管理与开拓性人才,需要具备很多因素。从专业到管理是个飞跃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是内心价值取向死后重生的过程,其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凤凰的涅磐,或者是鹰的重生。

在遭遇企业发展的寒冬的阶段,2006年TCL的董事长李东生以《鹰的重生》一文第一次面向公众反思:“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如何达到从专业到管理的重生呢?笔者以下权且提出五点:

捻轻若重的首要条件是做减法,集中精力关注焦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最好不要去碰。

人本来在一生中,能够做成功的事情就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同时兼顾多个不同领域的事情了。不要把自己原本就有限的精力、时间与财富都当成胡椒面去乱撒,撒胡椒面的结果除了浪费资源之外,也会让自己迷失,以至于把原本掌握主动的义务都会失控。在方向性战略决策之间,减法就是乘法。这个问题已经在笔者的多篇文章中有所论述。

其次是选择那些同样具有举重若轻的潜质的人做中层。

将业务管理责任与权限下放到中层,由中层负责业务的人员选择与业务日常培训与督导;高层主要负责形象的传播与高端客户的争取。这样可以把自己的任务分配下去,减少直接沟通所需要的节点。而中层对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懒惰一方面是没有用对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制度上没有激发出员工的激情,这还是有一些解决方案的,比如其实老总应该将权利下放给中层,特别是业务开发方面的事务,老总压中层,对基层就可以用和谐的方式。这样中层才能够发挥脊梁的作用。

第三是选择那些具有捻轻若重的人去做执行,负责具体的细节。捻轻若重的人需要是具备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也许他们很难做到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但却可以把自己的那点事情按时按质保量地完成。那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如同支撑整个社会,虽然地位低微,却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资料的第一产业——农业。

第四是需要进行工作的细分与周期节点的划定。不管是“甘特图”还是SMART原则的目标管理,都是基本的管理监控工具。这会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与全局观念,而且时刻以成就感作为内心的支撑。暂时搁浅也能够分清到底是谁的责任。

第五是应对各种风险与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然未必一切都能够如所预期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完成,并铺设成为通向成功的坦途,所以,任何时候都需要在计划的时候用保守的原则来进行时间与工作管理,并需要在暗中准备第二甚至第三套方案,以应对任何不测事件与风险的发生。

 

贾春宝

2008年1月17日星期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7861.html

更多阅读

个人gps定位器市场 服装市场从“GPS”到“DNA”的异变

 最近,中国服装业内一直在寻求服装品牌的打造和服装渠道的创新模式。走“品牌之路”吧,“代言”、“广告”似乎成为打造服装品牌的“杀手锏”,走“渠道之路”吧,谁还能够胜过中国服装批发市场的“大卖场”?中国服装产业的现实告诫我们: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绝地突围,从制造到创造的裂变(1)

背景资料   据资料统计,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达3.8亿,6岁以下为1.71亿,7—16岁为1.7亿。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调查,五大城市儿童月平均消费高达897元,最高的是广州儿童月消费为1101元,最低的是西安也有4

10000000 28岁 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一)

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

声明:《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从专业到管理的飞跃(1月17日)》为网友不愿为妞再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