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管理者怎样保持防止谗言——《半部论语学管理》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管理者怎样保持防止谗言——《半部论语学管理》


  2,35,管理者怎样保持防止谗言

  【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颜渊12.6』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算明智。孔子说:“如果像水一样不经意间传来的谗言和让你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在你那里都不起作用,就说明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了。”

  【评析】

  管理者与艺术家不同,艺术家偏重感性,管理者偏重理性,一个缺乏足够理性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的。当然这不是说管理者不需要感性,而是面临感性和理性的矛盾时,一个成熟的职业管理者必须以理性克制感性。培养职业管理者的理性处事能力固然有许多方面,但是能做到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明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孔子这里强调的两点,一是提醒我们要能随时注意区别各种无所不在无时不可能发生的谗言,二是提醒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不要被那些恶意的诽谤所激怒,不要在被诽谤激怒的状态下做出错误的判定或决定。

  管理者也是人,难免受到各种感性因素的影响而左右自己管理中应该有的理性判断,在越来越呼唤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更加不能忽视管理者的理性处事能力的修养。作为一个管理者,通常都拥有一定的管理权限,随着管理职位的提升,这种权限也会越来越大。当你的权限变大之后,那么各种谗言或诽谤就可能随之而来,甚至在你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以你意识不到的方式向你袭来,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浸润而来”,像温水那样、一点一点地、很舒服地、缓缓的传递给你。

  随着人的智慧的提高和现代媒体的发达,现代人学习传递谗言的水平已不是古人能相提并论的了。所以管理者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很可能在谗言的影响下做出了不公正的判定或决定时还没有意识到。比如,一个三五千人企业的总经理对于所有的中层管理者,根本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他对他们的判定,往往主要依靠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评论而不是靠自己直接的观察,如果那些直接和间接的评论被人加了水分,那么就很可能做出有失公正的判断。

  在管理工作中要想不被谗言所骗,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情况,不要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尤其不要只听小圈子里面的人的汇报。另外,要在业余时间尽量避免谈论公事,尤其是议论人事,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是人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也是谗言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时候。最有效的谗言往往来自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所以注意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注意多观察、多比较、多调查、多核实,这是避免被谗言欺骗的最有效方法。

  对于各种诽谤,除了要保持冷静之外,还要有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根植于平时的洁身自好。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一个始终洁身自好的人,许多诽谤往往不攻自破。防止诽谤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做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扶冠”,要懂得随时提醒自己避嫌疑。该回避的时候回避,该解释的时候解释,千万不要像电视剧里面所演的那样,明明自己是清白的,也故意不解释、不回避。那样做是愚蠢的,电视剧是为了制造矛盾故意那样编的,管理中可千万不要犯那样的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793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管理者怎样保持防止谗言——《半部论语学管理》》为网友薄荷味美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