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原文及译文 军谶 原文及译文



军谶 (部分)

 

原文:

“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白话译文:

将帅的威严来源于他的号令,作战的胜利靠的是军队上的政治工作,士卒之所以不害怕作战,是由于他们早已置生死于脑后。因此,将帅要令出必行,不能反悔,承诺的赏罚必须说到做到,像天地时令那样不可更改一样,这样将帅才能统御士卒。士卒能够做到以性命来争取战争的胜利,才可以出兵作战。

军谶 部分

 

 

原文:

 

“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部分

 

 

原文:

 

“贤者所适,其前无敌。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

 

 

白话译文:

 

贤人志士纷纷投奔的国家,未来一定会所向无敌。所以,对待贤士要谦恭礼让,而不能对其骄横;对待将帅要任其所乐,使其精神愉快,并对服务于国家甘心情愿,而不是抑郁寡欢忧心忡忡;对于谋臣要充分信任,而不是疑神疑鬼犹豫不决。因为,怠慢贤士,臣下就不会心悦诚服;将帅得不到有效任用,君主与将领之间便会相互猜忌,犯下兵家大忌;谋臣献策得不到信任,他们就会投奔敌国,从而使得敌国变得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打仗,必然遭到败亡,也给国家带来祸乱。

 离骚原文及译文 军谶 原文及译文

文章引用自:

 

白话译文:

 

 

优秀的将领统率军队,总是以恕己之道来对待部下。善待士卒,广施恩惠,这样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日新月异,交战时就像狂风一样不可敌挡,进攻时就像决堤的河水一样无法抵御。所以,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军队攻城拔寨,却无法阻挡;敌人只能俯首投降或者逃跑,而没有取得胜得的可能。之所以这样的军队可以称雄天下,全因为其将领能身先士卒。

军谶》部分 

 

 

原文: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白话译文:

 

军队中如果没有物质保障,人们就不会来当兵;军队如果没有对作战功绩的各种奖赏,兵士们也不会勇往直前奋力杀敌。在香饵的引诱之下,必然会有上钩之鱼;在巨额的赏赐面前,必定会有敢于冒死的战士。所以,使贤士衷心归附的是礼待,使士卒乐于效死的是奖赏。以礼来招募重视礼节的贤士,以奖赏来吸引追求赏赐的士卒,如此所需要的人才自然就会到来。所以承诺以礼相待,却又反悔慢待贤士的君王,就得不到士的效力,因为他们不会留下来;承诺给予奖赏却又反悔的将帅,也得不到他想要的胜利,因为士卒不会为这样的将帅效命的。只有做到礼待始终、奖赏如一,贤士才会争着为其效命,兵士才会争着为其赴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007.html

更多阅读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秦晋崤之战原文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一.背景:  1.何谓“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2.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译文|注释 离骚原文注释及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鸿门宴》司马迁 原文及翻译--阅读推介网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导读]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是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 离骚原文注释及译文

捭阖①第一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或阴或阳,或柔或

声明:《离骚原文及译文 军谶 原文及译文》为网友洛阳烟雨空心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