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外资企业为什么发永勤奖——《半部论语学管理》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外资企业为什么发永勤奖——《半部论语学管理》


  2,14,外资企业为什么发永勤奖

  【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10.13』

  【译文】

  与乡亲喝酒,孔子要等到老人先离席之后,才离开。

  【评析】

  所谓“杖者”,字面意思是指“拄拐杖者”,一般指年龄达到60岁以上的长者,泛指老人。这句话,表达的是孔子展现出的“尊老”的精神。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宴席结束时,让老年人先离开就足够了,而是要体现在一切的场合。所以有人喜称“西方文化是让女士先行,东方文化是让老人先行。”

  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也应该具备敬老的良好素质。“老”的含意在古代比较单纯,仅指年龄而已;在今天,则除了年龄之外,还包括阅历、资历等许多东西。比如说,尽管两个人年龄差不多,但是你比我进这个企业早,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前辈,你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就比我大,我就应该尊重你,这是在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更高一层次的尊重。

  这样的尊重,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成是对他人的“谦虚、礼让”。所以只能是单向的,不能是双向的,即不能以“我比你先进企业,我是你的前辈,因此你必须对我特别礼让、特别尊敬”的心态去要求别人。相反,应该考虑到,我在进企业的时间上确实比你长一点,但是你的学历可能比我高,或者你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比我强,或者你曾经在其他企业工作过阅历比我广等,因此我也应该特别礼让你,特别尊重你。

  值得一提的是,敬老,并不等于绝对服从或盲从。敬老,是表达我们对长辈先辈的尊敬之意,应该在情感上、物质上、工作生活上尽量给他们提供比年轻人更加好的照顾,但是不能把无条件地服从长辈先辈的意见误当成是敬老,更不能把否决长者先辈的意见或方案扭曲为是对长者先辈的不尊重。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只能以是否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来取舍每个人的意见或方案,在这一点上,不应该有什么长幼之分,而应该一视同仁。

  尽管孔子在《论语》中表达了强烈的尊老爱贤的意思,同样也清楚地表达了对老人的期待和要求,要求老人们自己要能做好年轻人的榜样,不要为老不尊,否则就不但不能得到年轻人的尊重,甚至可能成为老不尊的贼。《论语》在『宪问14.43』中写到,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意思说:原壤叉开两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见了他说,你小的时候不讲孝弟,长大了也没有做成什么事,老了还不死,真像贼一样。然后用拐杖敲他的腿。古人认为,叉开腿坐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行为,所以孔子用拐杖敲他的腿,是想让他“坐有坐相”,为年前人做个好榜样。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尤其要警惕倚老卖老的错误行为,特别是在面对一些位高权重的年长者的错误决策或方案时,年轻的管理者要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声音,不能被“不敬老尊贤”的帽子所吓倒而向明显的错误决策或方案妥协。

  许多外资企业,为了体现这种敬老爱贤的精神,都会给职工发放“永勤奖”,所谓“永勤奖”并不是永远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意思,而是对职工在该企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种奖励。通常最短的为连续工作了5年的人发放“永勤奖”,然后是10年,15年,20等。一般是在举办企业周年庆典的时候,对长期为企业服务的职工表示嘉奖和感谢。“永勤奖”的发放金额不分职位大小,全体职工都是平等的,只根据年限长短来区分。

  另外,通过观察一个管理者是真敬老还是假敬老,也可以判断出这个管理者是否有仁爱之心。真敬老者,是对一切的老人长辈都尊敬,不管这个人是否有钱,是否有权。假敬老者,是只对有权有钱的老人长辈尊敬,对那些无权无势的老人长辈不屑一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01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外资企业为什么发永勤奖——《半部论语学管理》》为网友綯暣易拉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