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怎样令人感到既可亲又可敬——《半部论语学管理》



2,4,怎样令人感到既可亲又可敬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19.9』

【译文】

子夏说:“君子在别人看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

【评析】

德国和意大利在地理位置上虽然相距很近,但是这两个民族的性格却相差很远,德国人做事以严谨刻板闻名,意大利人以待人热情奔放闻名。德国人对意大利人的评价是:“你非常令人可亲,但是无法令人可敬。”,意大利人对德国人的评价是:“你非常令人可敬,但是无法令人可亲。”不管是严谨还是随意,不管是严肃还是活泼,都各有优劣。

子夏通过“君子有三变”的论述,给君子们怎样把握“庄严”和“和蔼”的度树立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理性原则”,即该庄严的时候就要庄严,该和蔼的时候就要和蔼,该不该的判定标准是“理性原则”。子夏说的看起来的三变,本质上依然是一以贯之的不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时常看到管理者有许多“两变”:对上司的态度一变,对部下的态度又一变。上司在场时工作态度一变,上司不在场时工作态度又一变。听到表扬时一变,听到批评时又一变。面对赞同意见时一变,面对反对意见时又一变。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13.26』,意思是说,“君子安祥而不傲慢,小人则傲慢而内心不安。” 小人为什么表面上很傲慢,内心却不安呢?因为小人往往需要根据对象而经常调整自己,而君子却一视同仁。

绝大多数管理者、尤其是刚刚踏上管理者岗位的管理者,往往都面对该以怎样的心态与人相处的困惑。太随和了,担心别人说自己说话缺乏权威,让人轻视,太严肃了,又担心别人说自己说话官腔官调,让人反感。在批评部下时,如果你说话的语气太过温和,担心部下误会你好说话,因而无法认真反省错误;如果你说话的语气太过严厉,又担心部下误会你太苛刻,因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的思考是:在管理和培养部下的时候,究竟是多批评些好呢?还是多表扬些好呢?批评多了,可能会打击部下的自信心,部下会误以为在上司的眼里自己怎样都做不好,因而挫伤了继续提高的热情;表扬多了,可能会削弱部下的反省心,部下会误以为在上司的眼里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而失去了继续提高的欲望。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困惑就不难发现,这些困惑和担心都是将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别了人身上,即别人怎样,我将怎样。这样不但操作起来比较难,效果往往也很难把握。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又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将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怎样将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呢?用范仲淹在《乐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俗点说就是以平常心待之,以不变应万变。不管自己在担当管理职位之前和之后,待人接物的心态都不要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不管是面对上司还是下级也都一视同仁,这样也能同时获得上司和下级的好感。俗话说得好,“诚于中而形于外”,只要内心充满了对别人的尊重、宽容和一视同仁,言谈举止也就会流畅得体、这些困惑也就自然云消雾散了。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怎样令人感到既可亲又可敬——《半部论语学管理》

管理者能否做到“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呢?我想如果有心,也是不难做到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不拘言笑,否则有失庄重。在工作中与人对话时要尽量平静温和,即使是批评对方,也要尽量温和平静,切忌以愤怒亢奋的语气与人对话。在工作中的对话要有原则性,该坚持的要坚持,该批评的要批评。《论语》中对孔子的评价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⒎38』,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暴烈、诚敬而安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08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怎样令人感到既可亲又可敬——《半部论语学管理》》为网友白衫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