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变化趋势



众所周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通常我们把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和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由于受雪灾、“翘尾”等因素的影响,2月份CPI再创新高纯属预料之中,然而增幅却超出我们的预测。预计未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不容乐观!

继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出1997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后,2月份CPI再创新高达到8.7%。从CPI的八大类别构成中来看,食品价格上涨23.3%,居住类价格上涨6.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1%,而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继续下跌,仍然延续这“五涨三落”的格局。显而易见,2月份CPI的高企,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其对CPI上涨贡献度约为90%左右。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则主要是雪灾以及春节等因素所引起的。比起,春节所导致的错月效应,雪灾的影响将会更长一些。我国21个省(区、市、兵团)都遭遇了50年罕见的雪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今年的粮食收成面临巨大的考验。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年CPI难以大幅回落。

另一方面,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作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使得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稳步上涨的趋势。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数据,07 年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430 亿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3100 万吨,占比达21.7%,较上年度提高350 万吨;07 年国内豆油年度总消费量达到930 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达到80 万吨,占比8.6%。国际农产品价格对于国内输入性的价格上涨压力也较大;根据农业部07 年12 月份的数据,美国玉米到岸税后价比同期国内玉米到港价高出700 多元/吨;12 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到岸税后价比同期国内优质麦运到销区的批发价每吨高2000 多元;据测算,12月下旬,山东地区进口大豆税后价比当地国产大豆采购价每吨高300 元左右。国内外的价差对于国内价格的推动压力很大。

此外,从国际供求关系看,世界谷物储备减少,全球粮食市场供给趋紧支持价格趋势性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月13日发布报告预计,世界谷物储备将降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全球粮食市场供应趋紧、价格高企的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生物燃料生产在近一段时期“吃掉”近1亿吨谷物,成为谷物市场重要消费源之一。其中,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玉米约为9500万吨,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2%左右。

综合来看,农产品生物能源方面应用、雪灾、及PPI上涨压力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的通胀压力仍然十分艰巨。

 

 

房地产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以及基础货币过度投放等因素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笔者分析认为,目前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价格上涨

虽然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在我国的本轮通货膨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导致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我们分析我国开始于2006年的这轮通货膨胀,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就是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幅惊人。(如下图1)2007年我国各大城市房价涨幅:

我们看到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以深圳为首的全国各大城市房价的涨幅均超过了100%。我们知道,房价是构成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房租的增加,而商家是以获得利润为前提,这必然促使商家将房租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就促进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其次,我国房地产税费“多如牛毛”(如下表1)。

在房地产的价格构成中,建筑成本占30%-40%,地价、税费及开发商利润占到60%至65%左右。如果按目前开发商平均利润率、地价15%-20%测算,那么剔除这部分后,房价构成中各种税负比重达到了40%左右。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自然要求提升工资,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下,工资上涨趋势不可逆转。 

再者,在我国当前负利率的情况下,富人们急需为自己的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房地产强大的保值增值功能加速了其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会进一步促进房价的上涨。并且在通胀持续的情况下,房租的上涨不会停止。可以看出,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是国家宏观调控所无法改变的。

总之,房地产是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主要传导渠道,其价格的上涨首先带动了钢材水泥产能的扩张,城市的扩大也使的交通更加繁忙,使得更多的家庭选择购买私家车,从而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资源品的消耗,而我国目前国内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资源品的消耗,所以资源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又给国内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知,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保持低失业率的代价与成本。

 我国现今肉类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较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本来就已很低的工资难以维持工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迫于生活的压力,提高工资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而政府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的上升,另一方面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来试图平抑物价。众所周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开放竞争的。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最低工资的管制。就是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规定了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经济学上来讲,一种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引起或刺激其他经济问题的产生,必然要牺牲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来为这种政策的后果买单,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此则意味着,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通货膨胀将更加严重。

总的来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带来的只能对宏观经济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产生作用,而在政策的执行中要以其他经济目标为代价,这也验证了阿罗不可能定理,即公共选择的规则不可能实现以个人为基础的公共利益。阿罗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市场规则,就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市场选择的规则,而公共选择的规则应该尽可能地少用。因此,尽可能地使人类事物沿着市场机制去运行,为市场机制创造条件,就成了首要的选择。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以及宏观政策的出台确实保证了充分的就业,但同样也在一定意义上将整个社会带进了一个通货膨胀的世界里。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已经实现时,着手考虑采取措施解决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

三、输入型通胀压力的推动

输入型的通胀,主要指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国内生产产品价格上涨,最终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所形成的通货膨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如下图2)。其中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预计0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4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57%。对于原油价格而言,长期来看,价格将不断上涨。前期铁矿石谈判已经尘埃落定,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65%-71.5%。对于这些工业生产所必须原材料,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因为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权在国外,国内宏观调控部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力很弱。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中下游的产品,进而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四、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

我们认为,我国的汇率改革还是相对保守,主要仍然是紧盯美元。但随着美元的贬值和削弱,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在削弱。如果我们不加速升值或升值不到位,那么国内企业在购买国际大宗商品的时候,货币的购买力是受到限制和面临挑战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一些直接的财税政策(如关税政策)也会有效减轻通胀压力,使得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转向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我们称这种效应为减少需求的替代效应。从替代效应看,目前最有可能的选择是让人民币升值,而现实的选择也是让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且应该加大升值幅度。

目前我国筑堤拦截国内外资金流通,凡进入中国的外汇都必须通过增发人民币冲销,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外汇不断流入中国,中央银行就必须不断增发人民币,将外汇吸收为外汇储备,而这些增发的人民币,就直接流入国内经济生活中,导致国内消费者只能在增发的人民币中消费,因此,即便生产率再高,也只能面临货币贬值之苦,如果政府多发行了200亿的基础货币,必定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中,国内的消费者仍然得以原来的价格甚至更高的价格来获取国内的产品。

于是,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走强,人民币得到升值预期,外资大量涌入,国家必须不断增发人民币购买外汇,在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的同时,人民币的等量发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同时,流动性过剩使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另一方面,从货币发行的速度来看,过去十余年间,我国货币发行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以M2/GDP的比率来衡量货币发行速度的变化,2007年我国的货币发行的速度为163.4%,而2002 年—2005年平均高达180%以上。按照费雪方程式,货币发行的速度越快,实际等于提升了货币供应量。但前几年却没有发生当前这么利害的通货膨胀?其原因主要是:

1、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消化了过度发行的货币;

2、外汇管制对冲了本国货币的超额发行;

3、高储蓄率沉淀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4、股市房市吸收了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综上所述,人民币被低估,导致顺差大量积累,和外国热钱不断涌入。货币过于充裕导致的问题,还需要用货币政策来解决。米尔顿·弗雷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无论在哪里,在何时,都是一个货币现象。可想而知,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将长期存在。

 

从现今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史来看,本轮的通货膨胀至少将持续到2010年,而CPI高点有可能高达20%以上!

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主要领导表示“有决心、有条件、有措施实现今年4.8%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这充分展示了政府调控通货膨胀的决心。无疑,抑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可以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其政治意义更加突出。但是,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对宏观调控的判断和认识还是有所不足。可以说,08年年内将总体的CPI控制在4.8%以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预计如果能控制在6.5%以内,就相当不错了。这是也由目前通货膨胀的特征所决定的。并且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一旦这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保持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幅度。

纵观本轮的通货膨胀,与前几次相比,目前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显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本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以及CPI高点可能超过前几次通货膨胀。

 

从我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如上图3),通货膨胀持续时间以及期间的CPI高点都显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具备一定的规律性。比如,90年代期间发生的通货膨胀,其持续时间以及CPI高点大概都相对于80年代初的4倍左右。由此,我们推断,此次自06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将至少持续到2010年,并且CPI可能创出新的历史高点超过20%以上;第二,政府对价格的约束能力在不断削弱。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政府对大部分商品放开了价格管制,实行市场化定价。另一方面,我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封闭经济体,我国经济体已经逐渐的纳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因此,国内政府部门控制CPI变化的能力在下降;第三,通货膨胀由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传导。从最近3 个月工业品分类价格来看,在上游原材料PPI以及RPI推动下,中游加工业的价格上涨有所加快。比如,在2007年9月份左右,上下游行业产品价格指数大约都在2%-5%之间,而今年1月份采掘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左右,中下游生产资料与加工等行业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左右5%-7%左右。呈现上游企业拉动下游企业价格上涨的趋势;第四,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正在进入全面的通胀阶段。当今中国发展极不平衡,国家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调节社会矛盾,大幅度提升了劳动大众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早在古典学派时代,经济学家就已经达成共识,劳动力价格的全面上涨必将导致成本推进型的全面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变化趋势

总之,通货膨胀的可控性不完全掌握在宏观管理部门手中。因为,房价的上涨政府难以控制、劳动力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输入型因素国家无法控制、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存在还会进一步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所以我们认为,此次开始于06年的通货膨胀不可能短期结束,并且幅度可能创新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182.html

更多阅读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新闻出处:中安网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24日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应用现状,对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广告插播信息维库最新热卖芯片: LT1076CT CD4

中国煤层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微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煤层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0~35万亿m3,其中埋深为3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总资源量约为25万亿m3。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攻关探索,我国在煤层气地质理论、资源预测与区块评价、钻井完井及压裂技术

声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变化趋势》为网友雨未停天未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