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擅自改善为什么被批评——《半部论语学管理》



1,10,擅自改善为什么被批评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16.10』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注意的事项:看的时候要注意是否看清;听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听清;要注意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谦恭;说话时要注意是否忠诚;办事时要注意是否敬业;遇到疑问时要考虑是否询问请示;忿怒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考虑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半部论语治天下 擅自改善为什么被批评——《半部论语学管理》

【评析】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人要“九思”,但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了孔子,以为孔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如此长时间地思考,犹豫不决。我想孔子在这里主要是提醒我们思考的方方面面要周详,这是一个日常反省的范围,而不是说我们每次遇到一件事都要思考这么多时间。因为《论语》中还写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治长⒌20』,意思是说,季文子这个人每次遇到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只要思考两次就足够了。我想,关键不在于思考的次数,而在于每次思考的质量。

同样的情况也适合企业的管理。尽管我们的企业在今天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一切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生存前提的时代,可是我们的许多管理者的观念还没有真正从过去的“以我为主”的错误思维习惯中扭转过来。

我们在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上或质量上的难点或问题,在针对这些难点或问题进行改善的时候,会牵涉到包装方式、材料、工艺、尺寸等方面的变化调整。但是在进行这些变化或调整的时候,必须得到客户的认可,如果擅自更改,就可能被客户判定违反合同。许多企业都制订了专门的“涉变管理规定”,以指导管理者正确处于相关问题。

在现实管理中,管理者不根据企业的管理定而擅自改善,或先斩后奏的做法确实普遍存在。许多管理者总以为自己是在为企业做好事,应该不会有错。其实不然,许多时候,动机好,效果未必好。所以还是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规定去改善才更加好。

事实上,通常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都有一个专门的“涉变管理规定”,以此来规范企业管理中一切涉及产品生产中的变更的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了来自客户的变更要求该怎样处理,来自本企业的变更要求怎样向客户提出申请,谁来申请,谁来审批,谁来将变更的最新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落实,变更前后的产品怎样标识,怎样处理等等。如果没有这样完善的管理体系,那么将很难保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也很难保证企业内部的管理顺利进行。

与擅自进行改善活动相类似的是,自己觉得某项管理规定不好就擅自不遵守。比如说,鉴于广东许多企业的宿舍都曾因擅自抽烟或点蜡烛、私接电源等引起火灾,因此某企业规定在厂区的集体宿舍禁止抽烟。这样的规定公布后,工人倒是自觉遵守了,可是却有几位管理者拒绝遵守。保安发现后,汇报给厂部,厂部对这些管理者发出了书面警告单,但没有想到这些管理者居然以宿舍是生活区,不应该禁止吸烟为理由,不但不认错,还要求厂部修改禁止在集体宿舍抽烟的规定。

由此足以看出这些管理者的素质低下。暂且不说禁止在厂区集体宿舍抽烟的规定合情合理合法,即便这个规定有某方面的缺陷,那么作为管理者首先还是应该无条件地遵守,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观点,通过正常的途径向厂部申请修改。只有在申请获得批准并对禁止抽烟的规定修改之后,才可以在宿舍抽烟。如果每个管理者和每个工人都以“某项管理规定不合理”为借口而拒绝遵守管理规定,那么还有什么管理规定能遵守呢?

正所谓“形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在管理中的任何草率行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管理者任何草率的言行,也都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试想象,如果他们的部下也都以类似的理由拒绝遵守管理规定,他们还怎么进行日常管理?他们不遵守规定,又怎能说服部下自觉遵守企业的管理规定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22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半部论语治天下 擅自改善为什么被批评——《半部论语学管理》》为网友跟不上节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