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是一种制度设计。而作为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则早已被智者揭示出来——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许多企业的掌门人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不愿意践行这个基本原理。一些悟性好的企业家因为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而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责任,忠实履行这项责任,结果,他们的事业走向辉煌。
牛根生在博客中阐明了一个思想:蒙牛的激励模式——财散人聚。的确,中国传统智慧已经向人们揭示了一条简单的真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牛根生和他的团队成员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老牛写道:历年来,我80%的年薪都给了员工;不仅如此,整个蒙牛管理层就是一个“散财团队”,总裁杨文俊去年把50%的年薪分给了部下,首席财务官姚同山、董事会秘书雷永胜都把自己1/5的股份给了手下人,高管人员还拿出3000多万元为员工住宅区进行城市化建设……
我认为,在企业界,在“财散人聚”方面做的最彻底的要数马文。我在“经营人心与对人的理解”、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心资源”中谈到两个人稻盛和夫和马文·鲍尔,他们都是经营大师,同时他们都是“分享(最本质的是股权分享)”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稻盛和夫和马文·鲍尔对人的认识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爱”、“博爱”的影子,他们的爱心是无边无际的。正因为有爱心,他们在分享。而缺乏爱心的企业主,他们是不会主动分享的,他们喜欢独占。这其实就是一般生意人与经营大师之间的分野。正因为“独占”,就排斥了一流人才的进入,也排斥了外部资金的加入,更加延误了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我曾经探讨过民营企业主对待企业所有权的心态问题,在“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我提到几点:第一,需要一流人才。企业最大的危机感在于缺少人才。因为,要扩张,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第二,缺少资金。资金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民营企业感觉尤其迫切。第三,制度建设滞后。由于缺少制度建设和制度保障,老板跟员工之间关系别扭,他们中间存在着一条非常明显的鸿沟。第四,企业文化缺失。企业文化对于一家急功近利的企业来说,属于奢侈品,或者说是多余的东西。
如果不深究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印象:牛根生轻松就战胜了自我,在思想认识和行为上超越了绝大多数私企老板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这是老牛和他的蒙牛之所以获得今天辉煌业绩的基础。
人们可以从多方面总结老牛成功的秘诀。我想,在散财聚人方面,老牛是无人可比的,他超越了小我的小利,得到了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支持,使大家都得到了“大利”,这是老牛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