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甘肃民勤为何变成了四大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呢?董洪先生曾经在武威工作过,他记得大约在1988年左右,许多民勤人借发展经济之名,大肆发掘腾格里沙漠中的甘草等药材,武威八中的一名民勤籍教师竟辞职去挖甘草,后来人手不够,还雇用武威人去当帮工,开着手扶拖拉机往来运输,他最后赚了4.5万元,开起了一个装潢公司……
目前,种植籽瓜卖大板瓜子尝到甜头的许多民勤人为一己私利,拖延抵制节水的“日光温室”作物种植,纷纷打井抽水,致使沙漠英雄——沙枣树也枯萎渴死,还美其名曰“因地制宜,尊重实际”,攻击张绪胜“脱离实际,违背民意”,如今沙尘暴即将淹没民勤,温家宝总严肃批示:“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应提上议程。当务之急是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机构,大力实施节水工程,有效地控制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一个大国总理,在短短四五年里,就一个问题,先后十二次批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说明石羊河的问题,不仅仅是该流域220多万人口的问题,而是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啊。民勤不存,武威不存;武威不存,丝绸之路将从祁连山下中断,北中国就会变成一片沙海,那时候,沙漠将飘过长江,填埋江南和大海。亡羊补牢,往看前,损失巨大,往后看,犹未晚也!
军情似火,须用重典,没有张绪胜这样一个军人的果断,民勤人真要自己毁了民勤吗?凉州人不答应,全中国人也不会答应!
中国古代有种名马称“的卢马”,特征是眼眶下面有道“泪痕”,乃“马中极品”;同理可知,具有相同特征的人也应为“人中极品”,张绪胜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生于1954年7月,属相“马”,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69年2月入伍,先后在陆军第十九军和兰州军区司令部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政治指导员、参谋、处长、副部长等职,与转业后担任甘肃省建工局局长的魏瑜年和担任甘肃省公安厅厅长的于振东同时列为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麾下的三员得力大将。1992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张绪胜历任青海省统计局副局长,甘肃省统计局局长。主编有《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策信息》、《西部大开发——机遇挑战决策》、《西部大开发——经济统计决策》、《西部大开发——统计·知识·实践》等著作。2001年6月,张绪胜担任了中共武威市委书记。
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建设搞好了,才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并非“形象工程”。武威的老百姓期待着“新官上任三把火”,张绪胜上任三个月后,人们就急不可待的发问武威的“首要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呢?
当外埠记者来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就立即被这里的一切感染了。在武威市区外环路,全线可以看到悬挂的横幅,林立的彩旗,推土机和轧路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展示出西部热土沸腾的场面。在市区里,也同样如此,挖掘机在挥舞着手臂,吊车在装卸着材料……他们不禁从心中感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了!西部真的忙起来了!武威真的要发展了!
美化市容营造人文经济环境
武威,物华天宝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拓稠”。市中心文化广场城标顶端的大型复制品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它是中国的旅游标志,也是武威人民无畏气慨的象征。1980年,武威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曾在这里交汇融合。虽然武威有着源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那毕竟是昔日的美誉,随着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加快,武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制约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再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必将淹没在大变革的历史长河之中。武威市的领导者们未雨绸缪,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马踏飞燕”的凌空之势,在城市基础设施上大做文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日供水8万吨自来水扩建工程、日9万吨污水处理工程和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目前,三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同时,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东侧的雷台旅游区也实施了基础建设。在这里,记者看到:红墙碧瓦、湖光潋艳,绿荫掩映,这是甘肃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武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武威在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下,还启动了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百塔寺”的修建工程,这是武威市和凉州区决策者们打出的又一张王牌。
武威只有盘活城建工作才能把一些几十年一贯制的纽结打开,使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活起来。待这些工程在今明两年相继完工后,武威将成为一个奔放、开朗、好客的新型城市,“丝路文化”、“五凉文化”、“马踏飞燕”等人文资源会在丝绸大道上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发展交通编织经济畅通网络
武威,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要隘。如今,武威又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兰新铁路和国道312线横贯全境,经多次改造,已经成为甘肃通向新疆的交通干线,目前古浪至永昌县312国道又再次改造。古永高等级公路主要路段都经武威境内。武威市委市政府在古永公路改造中一马当先,采用“融资、建设、经营”方式建设,追求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计划2002年十月建成通车。
省道211线是武威至民勤的一条重要公路,同时也勾通312国道和省道212线,也是甘肃、青海、内蒙的南北连结线。民武公路的建设,对优化路网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武威市委、行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武威行署采取“省地联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式,投资达1.52亿元,现已全面开工建设。
武威市城市二环路工程,主要包括市区二环路城区主干道和内外环路三部分,总投资10788万元。二环路建成后,将形成大环套小环,环环连棋盘”的交通格局,即可分离过境交通,又可减轻内环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二环路的建设还可以为武威市城市发展提供22488亩的开发用地,这对于寸土寸金的武威来讲,其效益十分可观。与工程相关的乡村干部和群众说,改建古永公路,修建二环路就是把致富路、幸福路修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在近百里国道、市区二环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地上,记者看到一支支施工队伍顶着酷暑,从填路基到修桥洞,从工程材料进货到验收施工,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工,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武威市委、市政府以及凉州区委、区政府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更是时时出现在施工现场,检查督促施工进度,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与工程建设者的汗水汇聚在了一起。一位投资商告诉记者,他很早就选择在武威投资,可是以前武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与外勾通的交通不便,所以一直不敢在这块“宝地”上投资。而今,西部大开发给武威带来了机遇,看到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高兴极了,就等着投资了。
西部号角铮铮武威热潮滚滚
西部的武威奏响了时代的乐章。而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武威抓住了契机,走在前头。城建委主任对记者说:武威物产资源前景广阔。农副产品品种多,质量上乘,黄河蜜瓜,大板瓜子享誉全国,无壳瓜子举世无双,大麻、大蒜、辣椒、西瓜久负盛名。畜产品也极为丰富。在工业上也形成了酿造、纺织、建材、农机、食品加工等骨干企业。武威将来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会一通百通,即能把这些优质的产品及时送出去,又能吸引外资开发建厂,真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
天马神驰竟风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转移,武威正借助这股强劲的东风“大兴土木”,冲破“内陆意识”,走“引进、联合、协作、开发”的新路子,全方位建设有文化、有个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
新武威走向世界的四张名片
武威经济和文化的真正睡醒与发展,是2001年9月撤地设市以后。张绪胜夜以继日的批阅文件和群众来信,指头在钢笔上磨出了血泡,他用白胶布缠住继续坚持……
一切的“新”都用一个“创”字在牵着它的手,以新的眼界和视野提升武威历史文化的品味档次,以新的观念和思想加速武威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新的胆识和气魄勾划武威的美好未来和宏伟蓝图。由人及城,大概也是一个理儿吧,要推销武威,还得将这本大书浓缩成精致的名片。为武威的文化号脉,就是为武威城文化性格和文化血型的定位号脉。新一届市委、政府从武威的文化品格上着眼,文化血型上着手,文化气质上思考,终于找到了武威这座城市有别于其它任何城市的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符号,响亮地推出了武威走向世界的四张名片。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武威是“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
武威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找到了文化个性与文化符号,就离塑造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血型为期不远了。四张名篇含盖了武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具特色、最具潜质、最能叫响、也最有发展前景的几个亮点。前两张名片属于城市,后两张名片属于农村。四张名片的整合,就使得武威城乡经济的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走向与脉络。这个概括与定位,在武威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份策划与创意,是武威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它的前提是为武威创造丰硕的物质财富做准备。第一张名片,可以把武威打造成不久将来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二张名片,则会大大提升武威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文明程度,并把武威打造成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张名片会重振武威“葡萄美酒夜光杯”雄风,再现武威盛唐时的繁荣;它和第四张名片的结合,则会引领武威走向“中国西部食品工业城”的大门,引领武威193万父老乡亲自觉地调整产业结构,让百姓的钱口袋日渐鼓起来。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雷台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开发建设雷台旅游区。2002年,在雷台旅游景区汉文化展示区下沉式广场内放置的是整体放大六倍青铜铸造的铜车马仪仗俑,其原形出土于雷台1号汉墓。这套气势雄伟、铸造精美的铜车马仪仗俑由39匹铜马、14辆铜车、45个铜俑和1头铜牛组成,是国内外罕见的大规模文物复仿制精品,从栏杆外看去,汉将出行时车麟麟、马潇潇的壮观场面跃然眼前,人们称赞这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杰作。
2003年11月雷台旅游景区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4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2月景区文物保护性开发项目“雷台文物保护与汉文化园区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质量奖--鲁班奖。2005年4月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05年11月被甘肃省旅游协会评为甘肃省“游客最满意的旅游景区(点)”之一。200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