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际关系复杂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3



  ④心平气和地说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切莫用发布命令式的语气,这样也许会使你变得很难堪的。如果这时你心平气和地说话,会使你达到目的。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的商讨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丈夫说:“行,我这就去。”这样说法,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总之,如果使用命令强硬口吻会怎样呢?我们看这个家庭,妻子:“喂,我今天要做活儿,你去接孩子,回来做饭!”丈夫一听就火了:“你没见我正忙着吗?”妻子火了:“忙,就你忙,难道这个家都我包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吵了起来,各自装了一肚子气。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对平等商讨、诚恳请求,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协商口吻比起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8 倾听——另一种动听的语言(20)

  我们知道,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具体表现。“有善心,有善言”。一个心灵丑恶的人,语言绝不会美。因此,要掌握柔言说法,首先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陶铸同志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心地纯正的人,胸怀才能宽广,性情才能开朗。当发生矛盾时,才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忍让之心,不斤斤计较。当受到委曲时,应能忍辱负重,不反唇相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当然,控制感情有时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忍受这种痛苦是值得的、有益的。柔言谈吐,在造词用句,语调语气上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应注意使用谦敬词、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对方的观点、感情,引起好感,尤其是避免使用粗鲁污秽的词语。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词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以减少刺激性;在语气上,要和婉、文雅。同时,还要注意附以真诚微笑。微笑在交际中有重要的魅力。“微笑说真理”将使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

  “微笑说真理”将使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

  6感谢的话不要留到明天再说

  感谢不仅要及时,而且要要情动于衷,言为心声。在情感真挚的前提下,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让对方如沐春风。

  感谢的话不要留到明天再说

  有个笑话:七岁的小慧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我买的。”爸爸说:“你说了‘谢谢’吗?”小慧说:“没有呀。”爸爸说:“真没礼貌。快去!对张叔叔说声‘谢谢’。”过了不久,小慧回来了。爸爸问:“谢过了吗?”谢了,但已经没用了。”小慧回答说。“为什么?”“张叔叔说不用谢。”

  这则笑话是富有启示力的。在人脉交往中,有许多人士在不同程度上就是这个小慧。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陷:一是认为不需要说“谢谢”;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是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能上的问题,但都会对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改变。概括起来,“感谢”有下列几种功能:

  ①显示礼仪规范

  现代社会中,感谢别人的好意帮助,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一个社会才是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

  ②表达自我情感

  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一般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言出于外。一句“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③强化对方的好感

  人脉资源学认为:人脉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例如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达到融洽。

  ④调整双方距离

  任何一次或一种人际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成功的人脉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感谢语言是调节双方距离的一种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感谢起着调近双方距离的作用,但有的时候,感谢也有着拉大双方距离的特殊功能。有时在某些亲密的人脉资源中,例如恋人、亲人、密友之间,我们会使用一些社交场合中标准的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冷淡态度,拉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⑤满足对方心理需求

  “感谢”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就不同的人来说,其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的行动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个人进行感谢。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小伙子对大姑娘表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行动采取慎重的态度。诸如:“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之类的话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对对方行为本身进行感谢。因此,感谢一定要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而发。

  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结果,“谢谢你,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感到满意,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孺子可教也。女人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感谢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

  ⑥要声情并茂,表现恰当

 事业单位人际关系复杂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3
  言为心声,“感谢”应该是心中一种感激之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因此,感谢的最大要领也就是要情动于衷。在情感真挚的前提下,我们要在言语行为的表现上下功夫,做到声情并茂,表现恰当。

  首先,语调要欢快、明亮,而不能沉缓、喑哑;其次,吐字要清晰,节奏应有抑扬,而不能含混不清,咕咕哝哝;最后,眼睛要看着被感谢的人,脸上应有诚恳、生动的表情,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避免两点:夸张与生硬。可以设想一下,你在感谢时,倘若手舞足蹈,举止轻浮,一下子拍拍对方的肩,一下子拉拉对方的手;倘若表情木然,低着头或看着别处,那么,你的表情、举止实际在抵制你的语言,你的感情将没有任何积极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8 倾听——另一种动听的语言(21)

  ⑦要注意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

  感谢一定要注重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但在众人之中挑出某一个人来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人难堪。感谢,也要注意双方的关系。例如双方是一般熟人或同事关系,可以用直接感谢“感谢您”或“非常感谢”;但双方是至亲与好友时,一般应少用“谢谢您”或“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可用称赞语或陈述语来表达谢意。女儿对妈妈就可说:“妈妈,您真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有时候感谢也可利用人际关系。例如你非常感谢张三,你却向张三的家长、女友、领导等张三欲获得其好感的人表示感谢,这样的感谢比你直接向张三感谢更动人,更具有积极效果。

  ⑧要注意感谢的类型与渠道

  感谢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种类:有对对方个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单位的感谢;有对对方行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人品的感谢;有个人之间的感谢,有群体之间的感谢,还有国家之间的感谢;有语言的感谢,有礼物的感谢;有口头的感谢,有电话感谢,有信函感谢等等。

  人脉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

  7逢人只说三分话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又何必只说三分话呢?成熟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狡猾,是不诚实的。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如果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是不少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若不是你交往很深的人,你也畅所欲言,对方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说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又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惹怨尤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这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成熟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更不是不诚实,更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世故通达。

  8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在人际交往中,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要因时制宜,随乡入俗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①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诌诌,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③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者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作,让对方增加心理负担。

  ④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某地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如果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孙子会说话,他会选择一些适合这种场合和气氛的话来说,他可以这么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大主意还是请伯伯婶婶拿定。”

  8 倾听——另一种动听的语言(22)

  ⑤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

  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失火了,你看见后应该立即呼唤救火,等火被扑灭后,再向警方报告你发现的可疑线索。如果先跑过去向警方慢条斯理报告失火的原因,等把失火的可疑线索报告完,火势早已蔓延开来了。

  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9话到精彩处,气氛自然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439.html

更多阅读

好书读后感之《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 》 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虽然很多人对这类书名都嗤之以鼻,但对于人脉不怎么广泛的我来说,最初的确是被书名吸引的。读过之后,深感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诸多缺点,受益颇丰,所以赶紧趁着记忆仍然新鲜来总结一下。书中有很多金句,都跟我内心擦出了火

声明:《事业单位人际关系复杂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23》为网友浮华皆是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