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口才训练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10



  ③力求使对方释然、高兴地退下。让对方感觉到公司的发展也有对方的一份力量(虽然不是公司职员,但局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公司增强了一份社会力量。

  ④此外,要在时间、地点上注意选择拒绝方式。一个原则是确定拒绝时,要及早拒绝,坚决不拐弯抹角地拒绝,好让对方有所准备,避免招致对方的错觉和不必要的麻烦。

  拒绝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处理好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人情关系。所以,在人情下的拒绝,你总会有点不安,但是你不能不拒绝。那么巧妙地布置,把交际当舞台,安排好拒绝的主角和配角,就会拒绝成为一门创造性的人脉交往艺术,于是你达到了你的目的,也避免了造成关系的僵化。

  巧妙的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小钥匙,不妨经常磨磨它,免得生诱了。

  巧妙的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钥匙

  (2)该我的,就不要客气

  韦尔奇告诉我们,在不公正的待遇面前,要有勇气进行反抗,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应该得到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待遇。而这种待遇的获取,将会成为你最初的契机,你也会随着它的一步步来临,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向成功的彼岸。

  1961年,杰克·韦尔奇已经以工程师的身份在GE公司工作了一年,年薪是10500美元,这时,他的第一位老板给他涨了1000美元的薪水。他觉得这样挺不错,可是,时隔不久,他发现与他在一个办公室中工作的四个人的薪水居然是完全一样的。于是,一种不平衡感涌上他的心头。因为以工作成绩来看,他应该得到比“标准”更多的东西。

  7“硬”:立足原则,当仁不让(2)

  于是,他决定去和老板谈一谈,但是讨论没有任何结果。

  愤愤不平之下,韦尔奇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他开始详细察看报纸的招聘信息栏目,希望能够早日离开这里。

  不久,他便找到了一份很适合的工作,那是一家设计生产塑料产品的公司,韦尔奇对他们塑料产品的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韦尔奇还给出对世界主要竞争产品的分析。

  实际上,对加托夫来讲,这根本不是什么意义重大的分析,但是它来自一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科研人员,就有些非同寻常了。

  但对韦尔奇来讲,他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在公司中“脱颖而出”。如果他在回答上司的提问时,仅仅回答了他们的问题,那么就很难引起注意。并且,每当老板们提出各种问题时,他们在脑海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只想得到再次的确认而已。为了显示与众不同,韦尔奇在回答时便注意给出的不仅仅是答案,还有意料之外的新鲜观点。

 加托夫显然对此印象深刻。因此在4个小时的晚饭过程中,他拚命地挽留韦尔奇,希望他继续留在GE工作。他作出保证,答应给韦尔奇更高的工资,更为重要的是,他发誓杜绝公司的官僚作风。韦尔奇吃惊的发现,他居然和自己一样对公司的官僚作风感到失望。

  韦尔奇以为,很多GE的老板们会很高兴让他离开的,尤其是科普兰。毫无疑问,他的工作对科普兰而言肯定是构成了威胁。但幸运的是,加托夫虽然不是每天都和韦尔奇在一起,但他却并不这样看。和他一起用过那次晚宴后,韦尔奇并没有立即答应他的要求。于是加托夫在回康涅狄格州西港家中的两个小时旅途中,他不停地给韦尔奇打电话继续游说。

  加托夫确实表现出了对韦尔奇的器重。他答应给韦尔奇,在科普兰给他涨1000美元工资的基础上再涨2000美元,答应让他负起更多的责任,以及防止官僚作风。

  就这样,第二天早晨,在欢送韦尔奇的聚会举行之前,他决定留下来。

  加托夫的认可——他认为韦尔奇与众不同而且特殊——这也给韦尔奇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那以后,“区别对待”便成了对韦尔奇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也许有人会认为,为得到高于标准涨幅的工资,韦尔奇的行为达到了极端。不过区别本身就是非常极端的行为,奖赏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同时剔除那些滥竽充数的职员,严格执行区别对待,确实可以产生真正的明星——这些明星将创建伟大的事业。

  (3)怒发冲冠之功

  做人要有一股子脾气,做事更要有一股子硬气。

  有位大学毕业生一心想到美国留学,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以便将来报效国家。他通过了所有的出国考试,成绩都很优秀,也联系好了去美国的学校,只要获得签证就可以出去了。这位同学其貌不扬,人又有些内向,屡次去签证都被一一拒签了。当他最后一次去签证被拒签后,他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指着签证官的脸大声喊道:“你们美国有什么好,老子他妈的还不去了,我在中国一样学到先进的技术。”美国的签证官员被他的愤怒惊呆了,他在中国签证这么多年,还没有一个人敢指着他的脸大声说话,他也恼怒了,大声喊道:“你为什么说我们美国不好。”这位学生回答道:“一个以貌取人,拒绝人才进入的国家就是不好。”签证官说道:“我今天就给你签证,让你到美国去看一看,美国到底是好是坏。”这位学生终于去了美国,他之所以能去美国,应归于他的愤怒之功。

  说起来也许无人相信,规模宏大的纽约劝业银行,它的创立与发展,也只是由于该行总经理佛勒的一怒之功。

  这不是在胡说吗?但事实确是如此。有一次,佛勒与某大银行的一位经理见面时,偶然说起他想在长岛设立一家银行,若能如愿以偿,将来生意一定发达,前途未可限量。但是那位经理怎样回答他呢?他不但对于这个计划不加半点批评,而且露出十分轻蔑的样子说:“好啊!只要你的命够长,也许有一天,你是可以在这里开一家银行的。”说着便起身告辞。

  佛勒先生后来告诉别人说:“当时我听了他的冷言冷语,不觉燃起万丈怒火,这是什么话!‘只要你的命够长’这不是等于说我是一个庸碌无能、怠惰成性、专等机会的人吗?这不是等于讥讽我‘这辈子也开不了银行吗’?这样大的一个耻辱,岂是一个堂堂男子所能忍受?好,我立刻打定主意,尽快着手开设一家银行给他瞧瞧,而且非使我的银行营业额,超过他的记录不可。我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到四年,我们银行的存款数额,果然已经超过他的一倍以上。”

  佛勒如果当时没有那股怒火,说不定他不会开银行。

  他的成功秘诀就是:“用努力来发泄胸中怒气。”结果,终于把侮辱他的对手压倒。

  你参观过应用各种机器的工厂吗?那些最有效、最精良的机器,整天都是静静地转动着,不易损毁,也不易发生种种意外;但那些劣等的机器,却总是从早到晚唧唧喳喳的,而且常常发生故障,少不得有一个维修员成天在旁修理。

  一个善于利用愤怒的人,就像那些精良的机器一般,他把愤怒藏在心里,造成一种惊人的力量,使自己静静地沉着前进,奋斗到底。反之,那些不善于利用愤怒的人,一遇刺激就立刻大发雷霆,无所不为,结果不但一无所成,而且常致丧财杀身,好像那些劣等机器所遭遇的一样。

  7“硬”:立足原则,当仁不让(3)

 人际关系与口才训练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10
  所以当你怒气上冲时,千万别盲目发作。比如大声叱骂、拉头发、撕衣裳、摔椅子……结果遭遇最大损失的,还是你自己。

  远在二百多年前,一位大诗人就说过这样几句话:“愈是在一个善于忍耐的人面前,你愈得当心他的怒气发作。当他那股积愤一旦爆发时,将非任何人所能阻止。”

  (4)厚脸皮做人,硬头皮做事

  做人面皮薄不行,做事没手段难成。当你做事乏招时也可以试试“硬着头皮上”的效果。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以一篇《子虚上林赋》海内闻名。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又不治生业,一派浪荡公子相。

  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邛,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平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一样,王吉只好亲自去请。

  司马相如正在高卧独饮,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

  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士,于是夸耀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这般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风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卓王孙万般无奈,分给卓文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求人战术,颇有几分泼皮无赖精神。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田地,还要那面皮做甚?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

  8“愚”:大智若愚,赢在糊涂(1)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我糊涂,其实我不傻!只是世事多变幻,创业难,败家快,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其实是,明哲保身,大智者往往大愚,聪明者多,能过“愚”字关者鲜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1)糊涂人聪明一世

  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不是学小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而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涂的人,虽不计一时的得失却能聪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领域就是这种现象。

  清代的郑板桥在自己奋斗了一生即将离去之时,留下了“难得糊涂”这一名训,是不无道理的。仔细品味,它竟适合于人性丛林中的某些领域。

  糊涂与清醒是相对应的。清醒意味着理智与理性,人要想在丛林中行走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致于决策失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竞争,去战胜别人,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说“糊涂”自然无它的领地了?不,有,尽管很少,所以才难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452.html

更多阅读

好书读后感之《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 》 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虽然很多人对这类书名都嗤之以鼻,但对于人脉不怎么广泛的我来说,最初的确是被书名吸引的。读过之后,深感这本书更像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诸多缺点,受益颇丰,所以赶紧趁着记忆仍然新鲜来总结一下。书中有很多金句,都跟我内心擦出了火

声明:《人际关系与口才训练 《人脉即财脉——一切的事业都是人际关系的事业》10》为网友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