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建筑公司 世界500强中外工程建筑企业之比较



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最新2006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中,共有23家中国公司入选,其中包括3家工程建筑企业,它们分别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这也是我国工程建筑企业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我们知道,本排行榜工程建筑企业一共有11家,其中就包括今年最新进入世界500强的3家中国企业。(见表1)

表1:2006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工程建筑企业名单

2006年排名 2005年排名 英文名 中文名 总部所在地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aihuau.com1

191 175 Bouygues 布依格 法国 30,548.40

223 210 Vinci 万喜 法国 26,991.50

389 407 Hochtief 豪赫蒂夫 德国 16,965.00

400 362 Skanska Skanska 瑞典 16,678.80

432 384 Kajima 鹿岛 日本 15,679.80

435 481 Centex 桑达克斯 美国 15,465.10

438 377 Taisei 大成建设 日本 15,403.50

441 --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 15,293.70

 世界500强建筑公司 世界500强中外工程建筑企业之比较
447 435 ACS ACS 西班牙 15,052.30

485 --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 14,138.90

486 --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 14,122.40

进入世界500强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上榜的中国内地公司全部都属于工程建筑行业企业,这令我们业内人士倍感欢欣鼓舞。从营业收入来看,除了法国的Bouygues和Vinci排名相对靠前,其它9家工程建筑企业差不多都在400名以后。11家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178.49亿美元,中国3家工程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营业收入为145.18亿美元,和世界领先企业差距不大。从资产规模来看,11家企业资产规模为170.86亿美元,中国3家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119.38亿美元,其它8家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190.17亿美元,中国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其它8家企业的63%。

2005年,全球建设市场总量为4.5万亿美元,中国建设市场为3.475万亿元人民币,将近世界市场的10%;目前中国有将近13万家工程建设企业,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0%;在从业人数上有超过4500万人从事工程建设。国际建筑市场一体化趋势明显,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界限进一步模糊。中国工程建筑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工程建筑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说明我们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但是,在很多人惊讶于中国工程建筑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性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工程建筑企业是不是真正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呢?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些数字后面隐藏的持续且上乘的盈利能力、通过竞争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核心竞争优势、精简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强大的创新能力、健全的规章制度、抗风险能力、国际化水平、高品牌知名度等等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让一个行业更加健康的成长,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下面我们从人均年产值和人均利润额来看看世界500强中国工程建筑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1、人员臃肿,人均生产能力低下

从员工规模来看,11家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122,614。中国3家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280,055,其它8家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80,263,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其它8家企业的3.5倍。

从人均年产值来看,11家企业平均人均年产值为384,004美元,企业人均年产值最大的为日本的Kajima(982,998美元),最小的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42,463美元),两者相差23倍之多。中国3家企业人均年产值为53,085美元,其它8家企业平均人均年产值为508,098美元,中国企业平均人均年产值仅为其它8家企业的1/10左右。(见图1)

2、资产盈利性不强,人均利润额差距巨大

从资产盈利能力来看,11家企业平均资产盈利率为2.60%,企业资产盈利率最大的为美国的Centex(6.03%),最小的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0.52%),两者相差11.5倍之多。与营业利润率相比,瑞典Skanska的资产盈利率表现最为突出。(见图2)

从人均利润额来看,11家企业平均人均利润额为12,127美元,企业人均利润额最大的为美国的Centex(69,527美元),最小的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34美元),两者相差将近300倍。与人均年产值相比,美国Centex的人均利润额表现最为突出。(见图3)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在资产规模、年营业收入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差距不算太大,但在利润率和资产盈利率方面,中国差距巨大,表明我国工程建筑企业运营效率低下,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另外一方面,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在人均年产值和人均利润额差距(近300倍)更加巨大,表明中国工程建筑行业完全还处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在应用技术的合理性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毫无疑问,中国的工程建筑企业还无法在国际舞台充当重要角色,和优秀的国际工程建筑企业相比,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尚有相当的差距。

1、体制落后,历史包袱重

我们知道,这3个工程建筑企业都属于国有大型企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还是通过资源整合刚成立不久的大型建筑集团。虽然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正在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全部国有的资本结构仍然存在“出资者不到位”的体制弊端,使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经营机制没有有效转换,管理者和职工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在国有机制下,经营层和职工的理念得不到彻底转变和升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公司的经营和机制。

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国大型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沉重的资产包袱和人员负担。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历史包袱又在消耗宝贵的资金,并且伴生很多人为的矛盾,严重拖累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与国际上那些建筑工程巨鳄都属于私营企业相比,中国工程建筑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严重落后。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大型工程建筑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国企改革以及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地位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并进一步谋求国际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工程建筑领域真正争得一席之地。

2、国际化程度低,运营模式落后

ENR 225强国际市场营业额中,中国企业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建总公司,其2003年的国际化的比例为24%,根据最新一期《施工企业管理》中建总公司孙文杰总经理讲话中提到中建05年海外营业额35亿美元,国际化的比例近30%,这些项目大量的是中国援外项目、中东项目、非洲项目,在世界工程市场最大最高端的欧美市场项目并不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项目更少。05年排在“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第一、第二的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工程总公司的国际市场比例远低于这个中建总公司,中国一流企业与国际一流的施工企业相比,其国际化差距显而易见。处在施工行业第二、第三集团的企业,国际化业务基本是机遇型、随缘型。一个没有在国际舞台与高手过招的群体很难说是有竞争力的,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没有国界的地球村时代。

另外,我国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运营模式落后。虽然很多企业具有国家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但很少有企业施工集团内部设立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开车)部,在内部推进BT/BOT/EPC的组织体系建设变得异常艰难,甚至很多施工企业的思想里压根就没有想做这类业务的准备,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领先的施工企业都不考虑建立从事EPC业务的能力,中国工程建筑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表2:2003年ENR前17名排名和营业额对比

3、组织架构不合理,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多数国际工程公司的组织结构基本采用总部管理-事业部+区域公司-项目部的形式,专业和区域采用矩阵式,基本管理元素为项目部,一个公司在世界各地能利用公司所有资源,形成有机的整体,管理层次控制在三层;而我国大型施工集团基本都是直线职能式的壳层结构,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为例,总公司-工程局-号码+专业公司-区域公司-项目部,其层次达到五层,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内部在同一区域形成众多公司,其直属上级机构或相同、或不同,作业方式几乎相同而不能整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一共有8个局,一个局底下有好几个公司,共有法人几百个,而美国Centex和日本Taisei都是一个法人,完全是一种垂直性的管理,全国各地的都是他的分公司,财务不独立,纳税最后就是一本帐,而且施工公司的人都是流动的,总公司都可以管,一年一换,两年一换,分公司管理得好,不是分公司的,而是总公司的。在我国,总公司下面的局或分公司都是独立王国,是独立法人,财务完全是独立的,而且互相还竞争,甚至在一个项目上竞争,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和经营效益。这样的法人结构导致的结果是资金不集中、技术力量不集中、人才也不集中,什么都集中不起来。这就是我们结构的弱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管理模式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基本相同。这样的组织方式,其整体运行效率明显降低,内部组织中非作业人员数量明显偏多,而整体作战能力薄弱,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甚至出现薄弱的能力还出现内部竞争。

如果没有大而强的公司,我们在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是没有办法与国外竞争的。日本的Taisei,一共是13000人,在东京本部就有3000多人,这3000多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不像我国一些总公司只是行政管理,是干部管人的那样。日本总部主要是营业部,负责去经营全国的主要工程,签合同、揽生意、做工作,都是本部营业部的人去做。第二就是它的设计部,大成有一个庞大的设计部,300多人,有很强的设计能力,一般的工程连设计到施工都能做。第三是技术开发部,320多个人,包括开发技术部、土木开发技术部、研究所,一年技术上的投入是1亿美元。而我国一些大企业的总公司虽然也有技术开发部,但只是两三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面,也不搞技术开发,他们实际上是干部。我国科研投入最多的建筑公司把所有的与技术有关的费用以及人员的工资全部加在一起,还不到人家的六十分之一。所以我们的建筑公司主要不是靠专利承包工程,而是靠价格。而日本大成到国外承包工程,靠的是专利技术来承包工程。

图4:典型国际工程公司组织结构

图5:中国典型国营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

4、项目管理不完善,信息化基础薄弱

我国大多数工程建筑项目管理不完善,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资源的支持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等。目前多数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体系。我国工程建筑企业应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把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工作来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抓好项目前期策划,中期控制和竣工交验三个阶段,加强成本控制,强化管理,有效控制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和环境保护,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职责权利,全面落实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不断提高前公司项目管理水平。

另外,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落后,要与国际型工程公司接轨,一是模式、程序、方法接轨;二是与其先进管理技术接轨。施工企业中真正应用项目管理计算机集成系统进行项目管理的单位较少。按照EPC模式建立起操作手册、数据库、输入输出文本的单位更少。多数大型施工企业还停留在内部办公平台的建设,财务软件的统一等基础的层面,项目管理软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层面,甚至数据统计也因为项目部人员的反对,而实际很难运行,更无从谈及对进度、采购、成本等其他环节的管理,使项目管理的水平依靠具体操作项目的人而非公司项目管理的体系。一些企业在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小区,类似项目由于人员的不同,有的盈利有的亏损。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为此,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透明度、办事效率的提高,也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

5、高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多数施工企业停留在搬砖头、扎钢筋、浇混凝土、装模板的水平,普遍缺乏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不注重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没有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我国三千多万建筑职工,集体企业占三分之二,大多数由农村工匠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低,加之专业技术系统培训教育不够,导致整体素质不高,工技比价比例失衡,技术层工资偏低。据报道,建筑职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5%,经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技术人员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建筑企业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仅仅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为资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免败阵。

有调查结果显示:70%的外国企业认为,外企最大的优势是技术,第二是管理。中国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价格,最大的弱势是管理,其次的弱势是技术。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国外企业在中国承包的工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复杂的大型项目,像小浪底工程,而像高速公路这类项目,他们根本不投标,因为我们的价格非常便宜,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竞争。第二类是外国投资的大型工业项目,像发电厂、石油化工等,这类项目总承包实际上带有工程服务性质。许多是按照工程公司项目管理总承包来管项目的,带有部分的设计,帮助业主选定分包商,帮助业主设计,帮助业主采购。这类工程项目的规模非常巨大,如广东惠州的石化项目,总工程额是45亿美元。当时业主荷兰壳牌公司和中石化要求国外的承包商和中国承包商作为联合体来投标,最后外国公司中标额占70%,中国的石油建设集团也中标了,占30%。在外国公司中标的项目中,设计占了很大一块,拿到10%的管理费,约4.5亿美元。在第二类工程中,我国企业确实存在一定的弱势,既使是技术力量非常强的中化领导也讲,自己的技术确实不行。第三类是大型工民建的总承包。像东方广场虽然是建工集团总承包,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具体工作是香港公司做的。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是由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的,号称我们国家施工里头的典范,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实际上那个工程里面有7家外国公司参加,抹墙是德国的,机电安装是新加坡。还有外商投资的大型的工民建一般都由外国公司总承包。另外,在工民建分包项的协调方面,我国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拿分包的主要项目抹墙、装修和机电安装这三块来看,有时项 目主体没问题,如日本公司就对中国公司的钢筋混凝土很佩服,认为这种速度在日本也是见不着的,打得也好,但是他们认为中国公司不考虑协调,混凝土是一个分包公司,机电是另外一个分包公司,混凝土公司一般不考虑后面的那些设备安装,所以到设备安装时,设备安装公司常常出现多一块砸下去,缺一块再补上去的现象。还有一类属于业主因为怕技术生产秘密外泄,要找和自己有固定的合作关系的外国承包商,如柯达在中国投资一个4亿美元的厂,就指定要求和自己有全球合作协议的福特丹尼尔来承包,还有一类就是使用大型施工设备的,像疏浚,技术含量特别高,利润也特别高,而我们的施工企业和他们差距还很大。如果在这些技术上我们赶不上去,国内企业很难把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利润也比较高的工程夺过来。

从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工程建筑公司应该积极开拓高段市场,努力发展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把目标市场定位为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项目上,大力开展专利技术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大力开发建设一批一体化或与开发为主体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实现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改革方向的投资改革方向,大力开展能够满足业主特许需要质量较高的总承包项目。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领域,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制度。中国工程建筑公司应该突出主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所需的竞争要素和企业的价值链组合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619.html

更多阅读

建筑工人之歌 修路工人之歌

建筑工人之歌(2011.5.10.)《建筑工人之歌》:“头顶红日,身披彩霞,乘着时代的劲风,登上高高的脚手架。我们,是新时代的建筑工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加速建设的步伐……”。为庆祝“五一”劳动节,这次参赛的主题:是《劳动者》,我以建筑工人为题材

世界的痛:权和利之争的利比亚战争图文

[图文]世界的痛:权和利之争的利比亚战争(5)2011年04月02日18:34 来源:网络综合多国部队的干预3月17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部分安理会理事国代表举手投赞成票。当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新华社记者申宏摄图表:安

中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赏云之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赏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赏云之地撰文/单之蔷有山的地方,云往往呈现出特殊的形态,如珠穆朗玛峰顶这朵棉花糖般的“云帽”。当平稳快速向前推进的气流遇到垂直耸立的障碍,比如说一座高耸的山峰时,空气就会发生震荡,沿着山峰先下滑又瞬间上

声明:《世界500强建筑公司 世界500强中外工程建筑企业之比较》为网友我会狠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