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份,百度“思念水饺”,你猜想最先映入眼帘的结果曾是什么?
思念水饺给出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百度结果:前十项中,居然七项是同一内容,而且内容也别树一帜地为《思念水饺品牌分级的个案研究》(链接附录文后)。不知该将这个结果视为思念水饺网络营销(传播)之落伍(缺少产品推广),还是超前(直击品牌研究)。
作为品牌常用的概念之一,“品牌分级”不难懂但又相对陌生。这篇一文盛行百度的水饺上上作为我们展示了品牌分级的应用。
在一个成功品牌的成长中,品牌与产品的关系通常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品与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形影不离,品牌的定位和产品个性通常在这一时期形成,如国酒茅台的自尊地位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高档酒的代名词,这样茅台要向其他白酒那样纵向延伸就会给原有品牌形象造成损失,这时就需要进行产品与品牌的松绑,这也就是品牌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品牌与具体产品的分离,品牌不再指向单一类别,而是差异化市场取向,如茅台推出的迎宾酒和东方之子酒就有效的区隔出市场空间,实现了品牌的延展分级,同时维护了国酒茅台的高档酒地位。思念水饺的品牌分级正是给予此而实现的。
思念水饺要同时打开高中低端市场,在各个层次的市场,分别有致力于单一定位的速冻对手先行一步。思念水饺本来可以做出很简单的选择:高档,或者中低档。但显然,这不是这位速冻老大要据守和满足的。
疑问是:思念能够打赢多点出击的攻坚战么?我们的设想是:它能够打赢,但不会赢得全面和无可争议。困难有二:鱼目混珠和大打价格战的三线市场,势必不会容忍思念将该市场蚕食殆尽;另一方面,一个全线铺开的品牌,究竟是如愿以偿地先进带动后进,还是恰的其反。这让我想起幼年读到一则寓言:某人要远行,遂打听什么驾车最快,得知非鹿莫属;又打探什么驾车最稳,答案为牛,他便左辕遣鹿,右边使牛,结果却与预想的“又快又稳”大相径庭。
在营销界,1990年,罗伯特-劳特朋提出了4C理论,向传统的4P理论发起挑战。他认为营销应以客户(Consumer)为中心,不应是“消费者请注意”,而是“请注意消费者”;应关注并满足客户在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方面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Communication)。
劳特朋还认为:生产厂家应该忘掉定价策略,要着重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求所付出的成本。针对A类群体,心理价位与产品的品质应该是对等的,愿意为美味付出更多价钱,我们参照竞品,做高端定价。由于B类群体较为成熟,做中端定价。C类群体的消费水平较低,我们考虑低端定价。从价格层次上区别成三个级别。
4C被用于思念水饺的营销解读。实际上,三线市场是最在乎价格的,与此对应,最不在乎的“品牌”,他们宁肯注重适口的味道。策划者将三线市场具有“面子消费”倾向的一部分人视为潜在客户。这恰恰说明,“面子消费”消费并非品牌,而是实实在在的价格,这种情况下,三线市场实际上已经脱离该层次向二线甚至一线市场靠齐了。就像有了钱的农民摇身一变成市民,仍无法代表农民中精英参与社会活动一样。
这就是低端市场的弊端。
策划者在具体实施的方案中提出“有效沟通”,他说,“我们采取换位思考,设定传播点。”
比如针对A类消费者群,我们设定为“多彩的生活,多滋的彩之味”,营造一种时尚的唯美境界。而且针对女性的特点,制定彩色小贴士,介绍色彩服饰搭配、色彩消费指南,时尚美食等,这些小册子吸引了众多女性的目光。
针对B类群体,我们设定为温馨的家庭生活,以亲情为主线述说着一个齐乐融融的家的感觉。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广大乡镇,“大年三十,舞龙狮、吃饺子”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
针对C类群体,我们突出民俗的宣传特色,摆放在三级市场超市的吊牌、易拉宝,用“大红的灯笼,燃放的爆竹,热闹的舞龙场面”,映衬出一个缤纷的大年。
不错,这种针对性的传播点很有味道。常识是:仅仅满足和欣赏吊牌和易拉宝的消费群体,主导他们“热闹大年”的,更多源于根深蒂固民俗中的“亲手包饺子”。【完】